- 年份
- 2024(8324)
- 2023(11080)
- 2022(9313)
- 2021(8363)
- 2020(7234)
- 2019(15917)
- 2018(15913)
- 2017(31345)
- 2016(17083)
- 2015(18807)
- 2014(18800)
- 2013(18920)
- 2012(17401)
- 2011(15505)
- 2010(15899)
- 2009(15544)
- 2008(15625)
- 2007(14552)
- 2006(13231)
- 2005(12226)
- 学科
- 业(88493)
- 济(78732)
- 经济(78598)
- 企(71306)
- 企业(71306)
- 管理(65433)
- 农(46032)
- 农业(30733)
- 方法(30238)
- 业经(29511)
- 财(29138)
- 数学(22616)
- 数学方法(22496)
- 制(21312)
- 务(19945)
- 财务(19928)
- 财务管理(19903)
- 企业财务(18852)
- 中国(18351)
- 技术(16453)
- 体(16403)
- 地方(15746)
- 策(15504)
- 税(14731)
- 划(14216)
- 税收(13896)
- 收(13834)
- 体制(13165)
- 和(13130)
- 贸(13027)
- 机构
- 学院(253553)
- 大学(244562)
- 济(113128)
- 经济(111172)
- 管理(101678)
- 理学(87053)
- 理学院(86292)
- 管理学(85350)
- 管理学院(84902)
- 研究(80992)
- 中国(66200)
- 农(57704)
- 财(56455)
- 京(49859)
- 科学(45849)
- 农业(43937)
- 财经(43256)
- 所(41056)
- 江(41052)
- 业大(40767)
- 经(38990)
- 中心(38076)
- 研究所(36171)
- 经济学(33896)
- 州(31429)
- 财经大学(31214)
- 经济学院(30758)
- 北京(30442)
- 经济管理(30156)
- 省(29471)
- 基金
- 项目(160523)
- 科学(128159)
- 研究(120684)
- 基金(118308)
- 家(101419)
- 国家(100374)
- 科学基金(87665)
- 社会(80613)
- 社会科(76071)
- 社会科学(76053)
- 省(64732)
- 基金项目(63203)
- 自然(54320)
- 自然科(53053)
- 自然科学(53037)
- 教育(52963)
- 自然科学基金(52177)
- 划(51482)
- 编号(49036)
- 资助(46545)
- 成果(38893)
- 业(38423)
- 制(37125)
- 创(36588)
- 部(36547)
- 发(35867)
- 重点(35255)
- 国家社会(33653)
- 创新(33429)
- 课题(32510)
- 期刊
- 济(139447)
- 经济(139447)
- 研究(76490)
- 农(61622)
- 中国(52259)
- 财(47164)
- 农业(41179)
- 管理(40323)
- 学报(36284)
- 科学(35640)
- 大学(29028)
- 业经(28898)
- 学学(28239)
- 融(27531)
- 金融(27531)
- 技术(22181)
- 财经(22063)
- 业(21055)
- 经济研究(19814)
- 经(18984)
- 问题(18936)
- 教育(17146)
- 技术经济(14955)
- 农村(14842)
- 村(14842)
- 世界(14589)
- 农业经济(14351)
- 版(13533)
- 经济问题(12955)
- 财会(12852)
共检索到39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永欣 曲洪岩 王玉丰
辽宁省西北地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区域,十年九旱严重制约该地区粮食及农业生产。去年,辽西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造成了粮食减产40亿斤的巨大损失,农民收入明显减少,再次暴露了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抗旱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帅官 李天舒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之一,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辽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具有后发优势,若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也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失为辽西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利的"突破口"。本文在阐述了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农业产业化 科技扶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静 陈鹏 刘家福
[目的]开展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研究,为辽宁省西北地区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ISDR)对农业干旱危险性的定义,分析了构成研究区作物干旱危险性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构建了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2009年为例,通过利用降雨、土壤、农业生产类型及地形等数据计算了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分级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数,并借助GIS技术,绘制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划图。[结果] 2009年作物生长期间研究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沈阳市。[结论]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危险性等级区的划分,能够帮助政府管理部门为面临干旱威胁不同的区域建立适当的防灾方法和有效的应急预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海东 李笑华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体制、扩散和农民素质等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和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素质等机制是促进农民增收之良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问题 原因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全友
“三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近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探索农民增收途径、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农村 农民增收 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张大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宝成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教育制度,使农民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就业制度,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建立统一的现代公共服务制度,使农民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构建城乡统一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平等地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统一城乡税负,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户籍身份制度,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城乡二元结构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福贵 崔秀臻 张道昱
辽西北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铁岭5个地级市和沈阳市的康平、法库县,辖32个农业县(市、区),乡镇场787个,村委会7703个,农村居民301.4万户,拥有土地资源6.8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2%。并依据其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可分为辽西走廊沿海平原区、辽西低山丘陵区和辽北平原低山区等3个地域单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福贵 崔秀臻 张道昱
本文结合辽宁省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特点和长时期抗旱避灾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该地区干旱少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借鉴过去旱作节水的工作经验,从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角度出发,在对阜新、朝阳两市调研的基础上,对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其重要意义在于,采取怎样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抗旱避灾、恢复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旱作节水农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礼 刘海兵
国内学界已有大量研究如何促使农民增收,但就如何建立促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定量分析却很少。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0多年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CPI、政府对农支出以及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而理应构成农民收入重要影响因素的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不能成为增收的解释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农民增收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立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周
探讨长效机制,首先要给出长效机制的定义。所谓长效机制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二是它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会成为今后深化改革的对象。第一个含义中的较长时间究竟有多长或许具有不确定性,第二个含义则非常明确,所以长效机制的后一个含义要比第一个含义更为重要。从逻辑上讲,在既有‘好牌”(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引起的转移支付能力增强)又有“坏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束缚生产力的制度安排)的情形下,难点不是出“好牌”,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直接为农民增收作贡献, 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处理“坏牌”,不断地改善“三农”的宏观政策环境。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祥男 朱晓 高靖羽 周静 刘辉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北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 合作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智利 王婉欣 姚少波
目前,辽西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通过调研,梳理分析影响合作社成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凤喜 朱润喜 唐明 洪源
2006年,我国农业税彻底取消。但这仅仅解决了农民承担的直接税收负担的问题,远没有触及数额更大的间接税和“暗税”负担,实际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更好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不仅需要彻底取消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费,更要进一步完善涉农税制,努力构造农民增收的税收长效机制,并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民负担 农民增收 涉农税收 税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