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8)
2023(12334)
2022(10892)
2021(10455)
2020(8678)
2019(20501)
2018(20743)
2017(40457)
2016(22026)
2015(24976)
2014(25124)
2013(24821)
2012(22559)
2011(20361)
2010(20673)
2009(18847)
2008(18132)
2007(16029)
2006(14100)
2005(12142)
作者
(64302)
(53880)
(53079)
(50625)
(33730)
(25879)
(24015)
(21325)
(20292)
(19015)
(18258)
(17925)
(16808)
(16752)
(16282)
(16206)
(16187)
(15765)
(15231)
(14974)
(13512)
(13176)
(13135)
(12344)
(12061)
(12002)
(11866)
(11726)
(10855)
(10626)
学科
(92471)
经济(92379)
(65985)
管理(57292)
(48313)
(44386)
企业(44386)
方法(42796)
数学(38111)
数学方法(37445)
农业(32312)
业经(22969)
中国(21600)
地方(20191)
(19461)
(18569)
(16043)
(15073)
贸易(15065)
(14640)
理论(14426)
技术(13760)
环境(13165)
(13154)
(12793)
(12610)
(12098)
银行(12055)
(11505)
(11473)
机构
学院(313582)
大学(310257)
管理(128137)
(122513)
经济(119894)
理学(112369)
理学院(111190)
管理学(108944)
管理学院(108421)
研究(102163)
中国(76125)
(70321)
科学(66656)
(65763)
业大(55659)
农业(54025)
(51826)
(50793)
中心(47632)
研究所(47583)
(44765)
财经(41462)
北京(41102)
(41038)
师范(40700)
(37816)
(36874)
(35986)
经济管理(35606)
经济学(34366)
基金
项目(220836)
科学(172736)
研究(160531)
基金(159119)
(139056)
国家(137877)
科学基金(118247)
社会(98980)
社会科(93358)
社会科学(93330)
(87760)
基金项目(85271)
自然(78565)
自然科(76687)
自然科学(76669)
自然科学基金(75259)
教育(72867)
(72858)
编号(67772)
资助(65916)
成果(53442)
重点(48944)
(48087)
(47514)
(45415)
课题(44995)
创新(42278)
科研(42093)
教育部(40498)
大学(40456)
期刊
(134921)
经济(134921)
研究(85875)
(71557)
中国(57232)
学报(52292)
农业(48804)
科学(48464)
管理(41926)
大学(39933)
学学(37961)
(35104)
教育(32904)
业经(28098)
技术(27855)
(26084)
金融(26084)
(23431)
经济研究(18903)
问题(18760)
财经(18524)
(16707)
图书(16186)
科技(16157)
技术经济(15822)
(15627)
资源(15403)
业大(15386)
理论(14926)
农业经济(14684)
共检索到44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梅  韩晓燕  吕杰  
适度种植规模对农业增收和增产均具有重要意义,而辽西地区花生种植规模仍处于小规模状态,阻碍了双重目标的实现。以实物、价值目标为主,通过Stata建立人均年纯收益与种植规模的线性回归模型,结合DEa定量分析综合效率,同时考虑辽西地区区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阜新地区花生适度种植规模是存在的,其对农户的收入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花生种植适度规模户均1.40~2.67公顷,最佳种植规模为2.67公顷,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花生种植收入和产量的双重目标,当种植规模为2.67公顷时,能使花生种植户经济纯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有关政府部门做好花生种植布局;加快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  刘娟  迟道才  
中国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年来旱灾频发,已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探索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旱情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选取1965~2006年降雨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方法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历年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及强度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干旱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干旱强度及干旱覆盖范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位于30.95%~42.86%之间,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及临海城市相对较低的分布趋势。夏旱频率略高于春旱频率位于30.95%~45.23%之间,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建国  崔文山  白瑞兴  李德民  兰显臻  
针对辽西半干旱的自然条件 ,在油松砍伐带内、油松林冠下、油松疏林下等庇荫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栎树直播和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 ,栎树在 3~ 4年生以前虽以根系生长为主 ,但主要是主根的伸长生长 ,吸收根量极少 ,难以维持地上地下水量平衡 ,荒山造林很难成功。在庇荫条件下 ,在夏季 ,光照强度大大降低 ,蒸腾强度显著减小 ,减少了水分的无益消耗 ,在冬季和冬春之交 ,则避免了因生理干旱失水造成的枯梢甚至枯干死亡 ,从而使栎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 ,生长状况明显改善。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冠下造林 ,初期成活率、保存率可高达 1 0 0 % ,但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很小 ,而且随林龄增加 ,表现得越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殷有  孔繁轼  卢国珍  张连生  
为了给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况、地况因子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微地形、林分郁闭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更新幼树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土层厚度。林分郁闭度为影响辽西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郁闭度大于0.7时几乎没有更新幼树,郁闭度小于0.3时幼树分布不均匀;坡向与土层厚度构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立地因子,阳坡天然更新不能成功进行,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实现油松天然更新的前提;侵蚀沟对油松天然更新有着显著影响,侵蚀沟内更新幼树株数比正常坡面高160.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沈轲   王春梅   赵春林   豆小敏  
【目的】为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地区生态修复与节水增汇,有必要开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灌草植物适宜性研究。【方法】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当地优势植物为基础,选择10种草本植物和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它们的生长性状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生物量和碳储量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草本植物和灌木进行节水增汇的综合评价,以此筛选适生植物种类。【结果】(1)草本植物中,高冰草、沙打旺和早熟禾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灌木中沙地柏、柠条锦鸡儿和紫穗槐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2)草本植物中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灌木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穗槐、柠条锦鸡儿和沙棘;(3)节水增汇草本植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蜀葵、披碱草、沙蒿、高冰草、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节水增汇灌木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穗槐、柠条锦鸡儿、沙棘、沙地柏、胡枝子、沙柳、花棒。【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节水增汇植物种类,为该地区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生态重建和碳汇增加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景璐  张安良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分别对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消费比例的影响因素进行稳健回归分析,以探究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能源价格变动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各种能源的消费量来看,液化气价格对于秸秆的替代效应较强,而煤炭则主要受到自身价格因素的显著影响;对各类能源的消费比例而言,传统非商品能源受到较之档次更高的商品能源替代价格变动的显著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提出避免和缓解能源价格上升带来不利影响,加快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村能源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志敏  赵天锡  陈章水  
杨树人工林密度是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初植密度不同,对林分未来产量和效益影响很大。根据营林目的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轮伐期是杨树集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和基本前提,它可以保证林木群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单位面积上得到最大的生长量和经济效果。在辽宁西部半干旱区的建平县,用该区广为栽培的优良杂种无性系昭林六号杨(Populus Zhaoling 6′)进行集约栽培下的密度试验,旨在研究密度对杨树人工林生长量、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生广  
喀左县位于辽宁西部地区,现存大面积油松人工纯林,不仅改善地力和水土保持效益差,而且火险性强、虫害蔓延成灾、生长早期衰退。为改善其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综合效益,在中三家镇对25年生油松人工纯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山杏、刺槐、沙棘等乔、灌木树种,利用林间空地、林缘隙地、侵蚀沟壑和疏林地造林,在大面积油松纯林连片地区进行窄带状或块状砍伐后造林,5年后效益显著,林分相对湿度提高了2.2%,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4%,土壤含水量提高9.8%,减轻土壤容重3%,林分虫害明显下降,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2.6%、19.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贵  谢光辉  
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及应对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针对利用能源植物带来的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适应人多耕地少的国情,我国制定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原则。许多学者提出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多数边际性土地过于零散,不利于能源作物大规模种植和收获、运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草原及荒草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植物旺盛生长的水分需求。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一年生能源作物,主要依靠灌溉,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与民争粮,与粮争地"一样威胁粮食安全,同时还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梁瑞驹  杨小柳  陈敏建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的关键生境要素,西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需水随着西部开发受到广泛的关注。论文指出生态需水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探讨原始天然生态系统的适宜开发强度,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探讨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模式;从地带性理论和径流形成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类自然地理单元上的植被需水规律,从而明确了自然界哪些生态完全靠降水支撑、哪些生态除降水之外还需径流支撑,用生态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形成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与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原理给出生态需水的概念,从而为量化生态需水提供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树青  顾卫  袁帅  林叶彬  
以内蒙古赤通高速公路一处进行植被恢复的工程创面为研究对象,在植被恢复的不同时期,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多次进行表面温度的实地观测;在观测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恢复在路域小气候中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半干旱地区的工程创面,在南坡(阳坡)使用浆砌片石护坡,会产生比裸露的自然岩石还要高的表面温度,从而加剧夏天公路路域范围的高温;而在南坡恢复植被覆盖可以显著地降低边坡表面温度,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改善,可使夏、秋、冬季南北坡之间的表面温度差下降5~10℃,改善两坡热量的不均程度。土壤水分条件对这种改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叔文  韩卫江  
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几种主要模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干旱严重,给当地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在这类地区,农业选择怎样的模式和路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有诸多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认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柏  刘明国  
为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对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影响,以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山杏纯林为试验对象,对其0~100cm剖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半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10月间,研究区各林分类型土壤含水量在0~100cm剖面上和无林地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差异(p<0.05);在0~40cm以内的4个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各林分类型,而40~100cm的6个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无林地;各土层含水量相关分析表明:0~10,10~20,20~30cm与各土层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泽颖  逄学思  周晓雨  孙君茂  
为了解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Bivariate-Probit模型,对362个马铃薯种植户主动和被动适应气候变化两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户的年龄、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是否受到自然灾害、农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促进了他们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而村庄距市场距离、所在地域起负向影响;影响种植户是否采取被动适应性行为的主要因素是转移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比、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获得农业贷款的可行性。就边际效应而言,农业贷款可获得性更能促进种植户适应气候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   关冰   郑晓   吕林有  
绿肥作为一种传统的有机肥源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料,对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以改善沙区土壤耕性、提高土壤肥力、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沙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绿肥种植产业的必要性,并以此提出该区域发展绿肥种植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