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5)
2023(9008)
2022(8210)
2021(7890)
2020(6648)
2019(15430)
2018(15615)
2017(29989)
2016(16711)
2015(18800)
2014(18882)
2013(18734)
2012(17142)
2011(15243)
2010(15073)
2009(13542)
2008(13023)
2007(11132)
2006(9498)
2005(8241)
作者
(49252)
(40779)
(40658)
(38680)
(26117)
(19790)
(18396)
(16358)
(15563)
(14686)
(14025)
(13743)
(12937)
(12806)
(12631)
(12615)
(12526)
(12172)
(11640)
(11498)
(10348)
(9901)
(9892)
(9248)
(9179)
(9164)
(9106)
(8877)
(8413)
(8333)
学科
(61173)
经济(61107)
管理(45246)
(43348)
(35906)
企业(35906)
方法(30141)
数学(26067)
数学方法(25769)
(17003)
中国(15243)
(14598)
(14570)
业经(13684)
地方(13205)
(11538)
贸易(11534)
农业(11358)
(11191)
理论(10815)
(10702)
技术(10155)
环境(9997)
(9911)
(9582)
财务(9523)
财务管理(9508)
教育(9202)
企业财务(9013)
(8724)
机构
大学(230848)
学院(229880)
管理(93472)
(84163)
经济(82109)
理学(81758)
理学院(80856)
管理学(79406)
管理学院(79019)
研究(77896)
中国(54230)
科学(52211)
(49661)
(43938)
(40732)
业大(39673)
研究所(37732)
(36308)
农业(35221)
中心(34768)
(32243)
北京(31216)
(30384)
师范(30077)
财经(29901)
(27869)
(27243)
(26883)
技术(25944)
师范大学(24359)
基金
项目(166040)
科学(128017)
研究(119030)
基金(117924)
(104563)
国家(103671)
科学基金(87144)
社会(71182)
社会科(67218)
社会科学(67196)
(66614)
基金项目(63871)
自然(59097)
自然科(57674)
自然科学(57660)
自然科学基金(56602)
(56313)
教育(54178)
编号(49366)
资助(48624)
成果(39683)
重点(37148)
(35823)
(35426)
(34678)
课题(33940)
创新(32265)
科研(32216)
计划(31909)
项目编号(30495)
期刊
(89068)
经济(89068)
研究(63944)
学报(42424)
(40521)
中国(40138)
科学(36707)
管理(32492)
大学(30274)
农业(29576)
学学(28491)
教育(26309)
(25424)
技术(19401)
(15740)
金融(15740)
业经(15556)
(15275)
图书(14219)
经济研究(13346)
财经(13324)
科技(12335)
理论(12086)
业大(11879)
问题(11513)
实践(11428)
(11428)
(11129)
(11125)
情报(10688)
共检索到322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国军  韩勇  丁芬  王先俱  陈亚君  张城  商文奇  
回顾了辽粳系列品种选育过程,并对8个具有代表性的辽粳系列品种开展了品种特性研究,总结了辽粳系列品种的育种实践与品种特性。研究表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种工作者通过采用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育种目标,以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以"扩大遗传背景、扩大变异范围,提高后代结实率、提高后代选择效率"为原则的技术路线,以籼粳杂交后代的理想株型材料为桥梁种质,当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采用多元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多点生态选择、联合抗性鉴定和南北异地穿梭育种等方法,选出一系列粳稻新品种。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大体上表现出了随时代发展而增产的趋势,品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逐渐变化,一次枝梗数多,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国  丁芬  刘军  沈枫  王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丁鲲  卢义宣  辜琼瑶  刘晓利  张竹仙  宋建荣  李华惠  
对32份不同籼粳类型品种在云南省弥勒县籼粳交错区进行产量与11个性状间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每穗实粒数,遗传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r=0.52**,P=1.34625,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次是结实率(r=0.45**)和千粒重(r=0.34*,P=0.80317)。性状之间谷粒长宽比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即谷粒长宽比越大,结实率越低。各性状对产量的作用通径系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千粒重>株高,且这4个因子对单株产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84.998%。因此,选择大穗大粒的品种是提高云南籼粳交错稻作区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兼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楚桃  李贤勇  李顺武  何永歆  
用育种中常用的籼型和粳型水稻材料,研究了F1和F2代稻谷粒形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都是典型的数量性状,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其中籼籼交F1代粒形接近双亲均值,籼粳交F1代粒形位于双亲值之间而趋近粳形亲本;F2代各组合都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超双亲粒形,但在籼粳交中,F2代粒形大多偏向粳型亲本,出现大量超粳型亲本粒形,只有少量超籼型亲本粒形出现。本研究对目标粒形组合和亲本材料的选育在双亲粒形的选择上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辛业芸  
水稻许多重要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定位群体和常用方法及分子标记在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水稻产量性状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姚妹  赵春芳  赵凌  王才林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王克如  谢瑞芝  付书明  李少昆  汤永禄  
2005~2007年,研究了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方式、还田量及免耕麦秸覆盖还田条件下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传统栽培方式(翻耕、无麦秸还田)相比,免耕麦秸覆盖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但对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品质性状不利;翻埋还田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5.5%),对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明显;免耕垄作麦秸沟填处理则显著减产。②免耕条件下,适当增加麦秸还田量,能减少无效分蘖,提高个体和群体质量,增产效果明显。以9.0×103kg·hm-2麦秸还田量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③免耕麦秸覆盖条件下,撬窝移栽水稻根系分布层次较深,抗倒力强,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移栽方式对稻米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威  张鉴  吕文彦  程海涛  曹萍  韩勇  邵国军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品种的籽粒充实状况,以最新育成的13个新品系和1个对照品种为试材,根据糙米厚度分级对籽粒充实程度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糙米千粒重与糙米厚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可以由籽粒厚度代表充实程度。新育成品系的籽粒充实度分布在77.60%~93.03%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新品系充实度与平均千粒重呈极显著正偏相关,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充实程度与产量水平不完全一致,高产品种多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着粒密度、实粒数·m-2和中等的充实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福  梁正伟  王志春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品种长白9号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稻穗2次枝梗数、2次枝梗上的颖花数、2次枝梗上的实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随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2次枝梗数、2次枝梗上的颖花数和2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穗上的2次枝梗数是对单穗产量贡献的最大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使长白9号产量显著降低,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盐碱胁迫使穗的总颖花数、穗粒数减少。因此,盐碱地种植长白9号在孕穗期要加强水肥调控,尽量增加水稻的颖花数,减少2次枝梗退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秀娟  解慧芳  曹红瑞  杨桂英  谢长荣  梁康迳  孙新立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程氏形态指数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籼粳分类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但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还多不清楚.本研究以典型粳稻牡丹江8号和典型籼稻明恢63的杂交F2群体为材料,构建遗传连锁图,检测到了11个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稃毛长、粒长、粒宽、倒一节间长和抽穗期)的QTL.同时定位了13个与这些性状高度相关的株高、穗长和护颖长的QTL.结果表明,检测到5个控制稃毛长的QTL,最大贡献率为25.57%;4个控制穗长的QTL,总贡献率为47.13%;4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第7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和控制粒长的QTL各检测到1个,贡献率分别为38.03%、20.56%.本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巍  曹树青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表明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叶源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欣  陈温福  徐正进  李振兴  孙静文  
以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更替的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2个水稻超高产品种为试材 ,研究各品种穗部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随着品种更替 ,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等穗部性状均呈增加趋势 ;超高产品种在各个性状上都有所改进 ,并且结实率较高 ,使得其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说明各穗部性状的均衡增加是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术  王薇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于洪兰  王铮  张悦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