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0)
- 2023(13009)
- 2022(11251)
- 2021(10623)
- 2020(8939)
- 2019(20287)
- 2018(20409)
- 2017(38676)
- 2016(21201)
- 2015(23858)
- 2014(23246)
- 2013(22566)
- 2012(20499)
- 2011(18393)
- 2010(18362)
- 2009(16604)
- 2008(16145)
- 2007(14250)
- 2006(12221)
- 2005(10385)
- 学科
- 济(81199)
- 经济(81125)
- 管理(63334)
- 业(59877)
- 企(51605)
- 企业(51605)
- 方法(35770)
- 数学(30235)
- 数学方法(29898)
- 中国(22208)
- 农(21081)
- 业经(20287)
- 技术(20049)
- 地方(19126)
- 财(17974)
- 学(16753)
- 理论(15253)
- 农业(14173)
- 和(13685)
- 制(13671)
- 贸(13524)
- 贸易(13515)
- 产业(13334)
- 技术管理(13219)
- 易(13067)
- 教育(12917)
- 环境(12522)
- 划(11745)
- 务(11374)
- 银(11350)
- 机构
- 大学(288423)
- 学院(285259)
- 管理(118116)
- 济(111209)
- 经济(108753)
- 理学(102923)
- 理学院(101850)
- 管理学(100175)
- 管理学院(99659)
- 研究(91015)
- 中国(65573)
- 京(60823)
- 科学(56468)
- 财(48647)
- 所(43664)
- 业大(41947)
- 江(41229)
- 中心(41006)
- 农(40885)
- 研究所(39939)
- 范(39434)
- 财经(39261)
- 师范(39132)
- 北京(38391)
- 经(35659)
- 州(34141)
- 院(33601)
- 经济学(32301)
- 农业(31806)
- 师范大学(31241)
- 基金
- 项目(200011)
- 科学(158121)
- 研究(151255)
- 基金(142887)
- 家(122442)
- 国家(121396)
- 科学基金(105901)
- 社会(94337)
- 社会科(89388)
- 社会科学(89366)
- 省(80757)
- 基金项目(76801)
- 教育(69812)
- 自然(67703)
- 划(66303)
- 自然科(66135)
- 自然科学(66123)
- 自然科学基金(64958)
- 编号(62600)
- 资助(57153)
- 成果(51101)
- 创(45862)
- 重点(44100)
- 发(43502)
- 课题(43421)
- 部(43078)
- 创新(41990)
- 项目编号(39394)
- 大学(37908)
- 国家社会(37674)
- 期刊
- 济(119907)
- 经济(119907)
- 研究(84678)
- 中国(57612)
- 管理(44657)
- 教育(41493)
- 学报(41455)
- 科学(38952)
- 农(36867)
- 财(35486)
- 大学(32242)
- 学学(29197)
- 农业(26566)
- 技术(26137)
- 业经(21387)
- 融(20355)
- 金融(20355)
- 图书(19703)
- 经济研究(18852)
- 财经(18175)
- 科技(16655)
- 经(15598)
- 问题(15289)
- 技术经济(14757)
- 理论(14049)
- 业(13935)
- 书馆(13203)
- 图书馆(13203)
- 现代(13034)
- 实践(13018)
共检索到41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志达 华菊翠 李学伟
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基于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带动辽宁省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现状,结合辽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实需求,建构辽宁高校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总结提升辽宁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以期更好实现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合作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学科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绪梅 徐晗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创新组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创新实力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校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是联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为联盟创新活动提供核心的智力支持。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辽宁高校在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参与联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发展路径,以此形成一个集成的协同创新联盟,顺利实现联盟之间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造与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哲 董新伟
随着"2011计划"的实施,地方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科技引擎,但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突破方向需要不断明确,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仍有缺失,内部推力不足,外部驱动力不强,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因此,从以立足地方战略需求为目标,推动地方高校成为促进省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力量;以打造科技平台为载体,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构筑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链;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四个方面,提出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新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 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东北财经大学联合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共同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3年8月,中心成功获批筹建"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苗慧珠 刘龙海 孙波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竞争科技化的必然趋势,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抉择。明确学科集群、产业集群及协同创新的概念,建立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集群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蓝色经济区 产业集群 学科集群 协同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银伟
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制于金融排斥的现实,产业集群的融资约束一直存在,阻碍协同创新的实施。因此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应当与融资创新耦合才能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能的发挥。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是由商业银行信贷、小额信贷、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必须体现充分的包容性,以满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金融包容 耦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威 陈彦亮 丛永强 李军岩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由于能够便利地获取外部资源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理、路径,推动我国地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以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带动该地区整个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升级,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体育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胡强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传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传导要素和风险传导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机制;同时,依托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过程,从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和制度协同三方面进行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风险传导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王云云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系统,深入剖析在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动因、影响因素和类型,探究在不同竞合关系类型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方式的选择,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竞合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玉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期,需要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的智力支持。作为协同创新的主力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绩,但也存在缺乏协同创新的问题,包括长远规划欠缺、忽视科学分工、缺乏科研交流等。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有助于实现科研团队由个体自闭到互动创新的转变。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协同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莉敏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兴华 吴伟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提升创新水平和行业领域地位,解决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仍然存在考核评价单一、创新主体孤立、链条式创新特征不明显、创新资源集聚不够等问题。"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有效破解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其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解决高校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薛岩松 刘永清
为解决当前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创新资源集聚度差、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借助野中郁次郎的SECI螺旋型知识转换生成模型,构建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4个知识转化阶段中知识从个体到个体再到组织的转移过程。最后提出重视对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隐性知识的挖掘、促进成员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注重对成员显性知识的汇总、监督成员对组织整体知识的学习以及关注成员共享意识和信任感的提高等促进知识转化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晓玲
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对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对此,行业特色高校要立足现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充分贯彻和落实协同创新理念,关注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用系统整合的思维审视产学研模式改革的机制与路径。本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在概述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路径,以期为行业特色高校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