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5)
- 2023(7912)
- 2022(6717)
- 2021(6020)
- 2020(4774)
- 2019(11028)
- 2018(10810)
- 2017(20590)
- 2016(11306)
- 2015(12564)
- 2014(12646)
- 2013(12776)
- 2012(12454)
- 2011(11225)
- 2010(11669)
- 2009(10588)
- 2008(10712)
- 2007(9596)
- 2006(8772)
- 2005(8242)
- 学科
- 济(56083)
- 经济(56028)
- 业(33552)
- 管理(30812)
- 企(23932)
- 企业(23932)
- 地方(20798)
- 中国(19764)
- 农(17613)
- 财(15569)
- 方法(15233)
- 农业(13039)
- 业经(12853)
- 数学(12714)
- 数学方法(12605)
- 地方经济(11636)
- 融(11475)
- 金融(11474)
- 贸(11038)
- 贸易(11024)
- 易(10560)
- 务(10439)
- 财务(10422)
- 财务管理(10386)
- 银(10018)
- 发(10017)
- 银行(10005)
- 企业财务(9955)
- 行(9666)
- 制(9429)
- 机构
- 学院(160159)
- 大学(156164)
- 济(71310)
- 经济(69808)
- 研究(62286)
- 管理(56508)
- 中国(48104)
- 理学(46805)
- 理学院(46184)
- 管理学(45573)
- 管理学院(45270)
- 科学(35691)
- 京(34774)
- 财(33852)
- 所(32437)
- 研究所(28842)
- 中心(27633)
- 农(27620)
- 江(25780)
- 财经(25043)
- 范(23001)
- 北京(22938)
- 师范(22794)
- 经(22533)
- 院(22465)
- 经济学(21727)
- 州(21443)
- 业大(21162)
- 农业(20992)
- 省(20257)
- 基金
- 项目(97890)
- 科学(76550)
- 研究(75335)
- 基金(68484)
- 家(59136)
- 国家(58597)
- 科学基金(49189)
- 社会(47824)
- 社会科(45361)
- 社会科学(45352)
- 省(39213)
- 基金项目(35907)
- 教育(33724)
- 划(32642)
- 编号(31316)
- 自然(29030)
- 自然科(28329)
- 自然科学(28325)
- 资助(28152)
- 发(27982)
- 自然科学基金(27762)
- 成果(26409)
- 发展(23068)
- 课题(22885)
- 展(22680)
- 重点(22490)
- 部(21446)
- 创(20132)
- 性(19804)
- 国家社会(19681)
共检索到271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美华
近二十年来,辽宁边境地区的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劳务输出发展高峰至回落,再到劳务输入快速上升,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体现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发挥了劳动力资源跨国合理配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毗邻地区朝鲜半岛之间的劳务合作,尤其是近期从朝鲜输入劳务人员解决本地区的用工短缺,成为边境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形成地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如何适度引入朝鲜劳务,在不会对国内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朝鲜劳务解决辽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美华 王亚丰
国际劳务合作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劳务输出,也包括从境外输入劳务。我国长期以来作为劳动力大国,一直鼓励对外输出劳务,劳动力流入的数量很少,然而,从近几年辽宁边境地区来看,劳务输入的总量虽然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铁立,袁晓勐
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辽宁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分析双方经济贸易合作基础 ,着重研究双方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辽宁省边境地区的发展将能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辽宁省边境地区 朝鲜 地缘优势 国家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国际次区域合作是指在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下,一国的若干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若干地区的国际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由于具有地缘关系、人缘关系与文缘关系的优势,自始至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鑫 朱春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劳务移民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中越跨境劳务合作的实践促进了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由“各自为战”的单边国家治理向“合作共赢”的双边区域治理转变,并在移民劳工入境管理规范化、移民劳工跨境流动组织化、移民劳工社会治理市场化、移民劳工双边政府协同治理和移民劳工治理效益“经济化”等方面提供了劳务移民治理的成功“地方经验”。今后要重点促进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由单边国家治理向双边区域治理、由单元主体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由传统治理手段向现代化治理手段、由政府治理机制为主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多元治理机制等重点方向转型升级,最终通过跨境劳务合作打造双边劳务移民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加治堂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下,特别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做好新疆工作作为全党全国的大事来抓,为解决新疆发展困境提供了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用好用活这些政策支持,将为阿勒泰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关键词:
口岸经济 阿勒泰地区 便利化 涉外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虹,霍庆先,苑芳仲
我国边境地区一般都具有资源富集、地理条件好。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的劣势。虽然经过改革开放,政策优惠,在对外经贸合作、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开发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在扩大沿边开放、缩小南北差距方面,应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建设,探索国际自由区、贸易区新模式,并加大对边境地区政策的扶持力度,从而探索出具有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兆萍,张小雷
我国大多数边境地区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脱贫与发展面临着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阻力 ,但许多边境地区都拥有文化、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原始优美的生态环境 ,特殊的地缘关系促成了文化交流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开发旅游业具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边境地区可实施旅游边贸互动式的发展模式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边境地区 文化交流 生态环境 发展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曼秋
运用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对中越边境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边境地区区域功能特殊,自然资源丰富,但空间结构还存在着不少无序现象。应根据区域主体功能理论,在明确以自然资源开发与边贸等为区域主体功能的基础上,确立个旧、百色和防城港三市的区域功能,以大型资源型国企和主要交通线为"点与线"建立相应的集聚区,加强与东盟国家、珠三角和大湄公河等经济区的联系,推动整个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曾晓华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化。金融和贸易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走向实质性联合的两个轮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给地处两个经济区域结合部的广西防城港市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防城港市金融业扩大与邻国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本文就防城港市金融业发展中越边境金融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策略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合作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越边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飞 杨鑫 刘天宝 程艺 韩增林
在全球化力量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地缘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表征。边境地区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联系的重点区域,基于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评价内涵,使用ICEM模型对中国边境地区45个地级行政区的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在2001—2016年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在2003—2004年和2008—2011年期间发展波动较大。②优势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评价值排序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云广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③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云广地区与新疆地区发展势头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则较差。④外部投资联系与外贸活动是地缘经济系统的搭建与运作核心,此外还应重点考虑政策影响、沿边口岸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周莺 虞洋
边境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城镇是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载体,衡量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陆地边境134个县级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三个维度综合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评价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通过象限图法评估其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从而为未来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我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线性缓慢增长态势。②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态势,高、低水平边境县域各自集聚呈带状分布,但其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③2000—2015年,边境地区社会城镇化进程较快,而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慢;边境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由早期的经济、社会城镇化的非可持续转为人口、经济城镇化的非可持续。从空间格局看,东北、内蒙古、新疆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西藏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道静 徐姗
边境地区是我国双向开放、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性区域,但长期以来发展态势相对迟缓,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薄弱地区之一。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分析了边境地区的发展特征,对边境地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剖析了其主要发展优势和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十四五时期边境地区开展精准化空间治理的主要思路:基于乡镇或更加精细的空间尺度,紧密结合不同边境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空间规划以及治理管控工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瑜满 戚伟 马海涛
边境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建设平台,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有3个国际性口岸、3个双边性口岸和300多个贸易通道,推动边境口岸贸易与城镇互动发展是富民兴藏的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及岸城互动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边境地区的岸城互动发展模式分为边缘节点、区域联通和国际节点三种,将6个重要口岸建设成我国南亚通道和国际贸易枢纽对青藏高原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岸城互动具有层级性、非对称性、竞争性、敏感性、战略性、尺度性等特征,这是推动岸城互动发展的重要基础。(3)岸城互动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不同,既要关注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又要重视对区域和国家国际贸易和开放格局的战略影响。最后提出青藏高原边境地区岸城互动的发展,应着力解决邻国关系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