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2)
2023(16369)
2022(14111)
2021(13181)
2020(10939)
2019(25213)
2018(25311)
2017(48425)
2016(26098)
2015(29553)
2014(29771)
2013(29455)
2012(27290)
2011(24915)
2010(25422)
2009(23456)
2008(22725)
2007(20099)
2006(17995)
2005(16381)
作者
(77468)
(64235)
(63901)
(60740)
(41062)
(30774)
(28971)
(25177)
(24557)
(23087)
(21841)
(21760)
(20612)
(20538)
(19774)
(19751)
(19049)
(18675)
(18340)
(18276)
(16256)
(15931)
(15624)
(14748)
(14455)
(14307)
(14156)
(14123)
(13005)
(12453)
学科
(125482)
经济(125370)
管理(76025)
(69168)
(56774)
企业(56774)
方法(49901)
数学(43250)
数学方法(42555)
中国(32377)
地方(30366)
(29448)
业经(26240)
(25885)
(23777)
环境(21046)
农业(20044)
(19521)
(19312)
贸易(19297)
理论(19232)
(18924)
(18586)
地方经济(17433)
(17430)
银行(17389)
(17344)
金融(17343)
技术(17100)
(16775)
机构
大学(378699)
学院(378384)
(156609)
经济(153227)
管理(148717)
研究(131868)
理学(127682)
理学院(126234)
管理学(123882)
管理学院(123199)
中国(99059)
(82329)
科学(81679)
(69083)
(67261)
研究所(61047)
(59322)
中心(58641)
(56250)
财经(54803)
业大(54526)
北京(53025)
(51260)
师范(50805)
(49587)
(47906)
经济学(46697)
(46105)
农业(45944)
经济学院(41569)
基金
项目(252253)
科学(197924)
研究(184770)
基金(181256)
(157527)
国家(156213)
科学基金(134110)
社会(115902)
社会科(109884)
社会科学(109854)
(99270)
基金项目(95369)
自然(86945)
自然科(84820)
自然科学(84803)
教育(84710)
自然科学基金(83230)
(82950)
资助(76098)
编号(75703)
成果(61428)
(57092)
重点(56524)
(54876)
课题(52746)
(51751)
创新(48273)
科研(47635)
国家社会(47191)
教育部(46957)
期刊
(181398)
经济(181398)
研究(115175)
中国(77659)
学报(57513)
管理(56995)
科学(54182)
(53961)
(50663)
教育(44088)
大学(43353)
学学(40519)
农业(37746)
技术(35506)
(33256)
金融(33256)
经济研究(29377)
业经(29251)
财经(26725)
(22915)
问题(22899)
图书(22018)
技术经济(20257)
(19602)
统计(18621)
资源(18394)
科技(17981)
理论(17969)
商业(17286)
现代(17201)
共检索到574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荔  盖美  
资源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又反作用于资源环境,因此,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辽宁省资源环境经济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辽宁省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结果显示,该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是由失调向初步协调发展,这一结论是辽宁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改进生产方式的结果。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周荔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辽宁省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结果显示从1996年-2007年辽宁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度是由失调向初步协调发展;同时横向比较辽宁省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与其它沿海省份的差异,结果说明辽宁省与其它沿海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分析其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用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李伟红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大连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大连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社会经济、水资源各指标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本文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首次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结果表明,从1990年~2006年大连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性是由明显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这一结论恰与大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是大连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手段和积极开展"第二水源"的利用而取得的成果。通过研究表明,可变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兆臣  
本文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 ,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 ,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 ,做强做大辽宁财政 ,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文章 ;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 ,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减少并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 ,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赵丽玲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而海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海洋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海洋环境两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研究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发展尚处于略好于动态平衡却远不足于明显协调阶段。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并非对各区均有利且弊端明显,以2008年较2005年为例,虽然盘锦、丹东、葫芦岛和锦州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而营口和大连地区协调度却呈下降的趋势。并且通过产业分解和G...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曲岩  常丽  
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协调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基本目标,对构建辽宁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就业弹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模型,剖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走势,认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非协调性,提出发展"三产"提高就业弹性、保证"二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狄乾斌  王小娟  耿雅冬  张洪月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宝库  李可柏  王欢  张小月  
以辽宁省2004-2011年度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建筑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通过引入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2004年起逐渐上升,但在2010年后开始下降,协调发展态势并不乐观,最后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超  王孟  刘丽娜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实施5年来,催生了大量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缺乏协调发展。通过对各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产业园区个体分布与整体空间协调、个体与整体定位协调、个体之间定位协调等方面问题,提出应当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吉芝  秦其明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客观因素 )、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 (政策因素 )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其林  刘光德  王显军  
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农村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剖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纳入农村经济系统。树立水土资源综合治理和农村污染治理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和精确(细)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小城镇规划和乡镇企业的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工农业关系和农村经济结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杰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环境、经济及人口科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创建了环境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河南省现行的环境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动态仿真和预测分析;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在经济高效、环境保护和环境-经济协调三种模式12种不同发展路径下的环境经济的演化结果,并通过DEA模型和变异系数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不同发展路径下的河南省环境经济效率和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叶子  
地区经济发展对其进行评价时是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的,也就是不仅要考虑其协调度还要考虑在这其中协调发展水平,在不同协调水平下协调程度不尽相同,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协调情况在整体上看似处于一种比较协调的状态,可是在个体分析上发现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比较落后,这也是辽宁文化产业目前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辽宁文化产业要加速顶层规划设计;辽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落后,要大力加强产业的创新性和附加值;文化产业领域新旧行业发展不均衡,必须加快发展新兴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