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0)
- 2023(5028)
- 2022(4233)
- 2021(3882)
- 2020(3478)
- 2019(7608)
- 2018(7628)
- 2017(13645)
- 2016(8103)
- 2015(8785)
- 2014(8659)
- 2013(8466)
- 2012(8103)
- 2011(6996)
- 2010(7072)
- 2009(6306)
- 2008(6213)
- 2007(5751)
- 2006(5078)
- 2005(4488)
- 学科
- 济(26593)
- 经济(26574)
- 管理(17336)
- 业(16901)
- 企(13296)
- 企业(13296)
- 学(10286)
- 方法(9300)
- 地方(8603)
- 农(8561)
- 数学(8044)
- 数学方法(7942)
- 中国(7808)
- 财(7343)
- 制(6496)
- 业经(5898)
- 农业(5595)
- 结构(5190)
- 产业(5132)
- 银(4945)
- 银行(4907)
- 贸(4864)
- 贸易(4858)
- 融(4744)
- 金融(4741)
- 行(4716)
- 易(4683)
- 体(4632)
- 务(4521)
- 财务(4510)
- 机构
- 学院(107855)
- 大学(106561)
- 研究(45297)
- 济(37742)
- 经济(36695)
- 管理(33829)
- 科学(33160)
- 中国(32676)
- 农(29481)
- 理学(28308)
- 理学院(27853)
- 管理学(27043)
- 管理学院(26870)
- 所(25530)
- 京(24046)
- 研究所(23855)
- 农业(23529)
- 业大(22807)
- 中心(20209)
- 财(17942)
- 省(17583)
- 江(17580)
- 院(17332)
- 北京(15371)
- 室(15181)
- 科学院(14933)
- 农业大学(14929)
- 范(14505)
- 技术(14318)
- 师范(14247)
- 基金
- 项目(78759)
- 科学(59176)
- 基金(54664)
- 家(52560)
- 国家(52197)
- 研究(50793)
- 科学基金(41199)
- 省(32085)
- 自然(29439)
- 基金项目(29223)
- 社会(29048)
- 自然科(28622)
- 自然科学(28600)
- 划(28464)
- 自然科学基金(28068)
- 社会科(27399)
- 社会科学(27391)
- 教育(22772)
- 资助(22332)
- 重点(19947)
- 编号(19547)
- 计划(18470)
- 发(18199)
- 科技(17922)
- 部(16015)
- 创(15801)
- 科研(15697)
- 成果(15683)
- 课题(15400)
- 创新(15050)
共检索到163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刘丽 黄宇飞 邹春蕾 赵颖 刘长远
连作是辽宁设施辣椒生产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明确辽宁辣椒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点,以鞍山与锦州辣椒连作10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土壤营养与酶活性,并分析环境因子与样品及物种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鞍山与锦州辣椒连作土壤均为弱酸性,土壤中有效钾、有效铜与有效锌含量及酸性磷酸单酯酶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两地优势细菌门结构相似,其中变形菌门是共有优势物种,其次是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等;优势真菌中的子囊菌门与担子菌是两地的优势物种,其余物种结构不同。两地的优势真菌属与优势细菌属物种相同、结构不同,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多样性结果表明:门与属水平优势细菌相对丰度鞍山均高于锦州,优势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鞍山高于锦州,属水平鞍山则低于锦州。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效铜及有效锌含量与锦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成正相关,正向影响Chryseolinea(未命名)等6个细菌与曲霉属等3个真菌丰度;有效钾含量、β-葡萄糖苷酶及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鞍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正相关,正向影响芽单胞菌属等3个细菌与淡紫拟孢菌属等7个真菌丰度。研究结果可为辽宁设施辣椒连作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小雅 石记博 方凌 方亚鹏 吴凤芝
【目的】明确淹水对连作辣椒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减轻辣椒连作障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安徽和县的大棚内连作辣椒进行连续3年的淹水和不淹水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不淹水为对照,采用流动分析仪、qPCR荧光定量技术和Miseq测序技术探究淹水对辣椒连作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以辣椒为试材,采用体外培养皿法验证淹水和不淹水土壤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土壤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土壤淹水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菌群丰度(P<0.05),但降低了真菌菌群丰度。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淹水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Myxococ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淹水处理降低了潜在病原菌镰孢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并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增加了潜在固氮菌属中的固氮弧菌属(Azoarc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Sideroxydans、Candidatus_Solibacter、藓杆菌属(Bryobacter)及潜在有益菌属Aspergillus和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的相对丰度,并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土壤中的辣椒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和根长显著高于不淹水处理土壤。【结论】辣椒连作土壤淹水处理显著降低了EC值,降低了潜在病原菌和增加了潜在有益菌丰度,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土壤淹水有利于辣椒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有利于缓解辣椒连作障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韦中 朱震 高雪莲 邓开英 冉炜 沈其荣
利用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PCR-DGGE指纹图谱等方法研究田间条件下连作番茄和辣椒施用生物有机肥(BOF)和常规施肥(C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9.9%,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1.5%和44.7%;对于未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62.7%和142.4%,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2.8%和39.6%,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43.9%和53.1%,病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73.2%和90.1%;对于发病植株,与CK相比,BOF处理的番茄和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璇 薛泉宏 张宁燕 牛晓磊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复筛试验,从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出2株防效最佳的拮抗放线菌0108和0110。在盆栽条件下,接种0108和0110拮抗放线菌14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5%和81%,21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5%和56%,且2株拮抗放线菌都能通过影响辣椒根系微生物数量控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辣椒疫霉对根系的侵染,并对辣椒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放线菌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根系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菲 靳拓 张凯 严昌荣 丁超武 刘勤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高电导率值,促进总氮的固定,有效减少堆肥中期氮素损失。不同发酵时期细菌优势菌种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是辣椒秸秆原位堆肥过程在门水平优势细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是属水平优势细菌。微生物菌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堆肥升温期和降温期。添加300kg/hm2微生物菌剂处理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提高1.95℃,和堆肥前相比,电导率提高了1.37ms/cm,总氮提高了24.1%,优势菌群变形菌和厚壁门在所有组内变化最显著。综上,300kg/hm2微生物菌剂为辣椒秸秆原位堆肥最适添加量,研究结果为茄果类秸秆还田堆肥技术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玲 欧阳立明 陆小辰
以山东寿光辣椒大棚的连作土壤为基质,以无机肥料作对照,向辣椒连作土壤中基施5种不同配方的有机肥,调节土壤N、P、K至相同水平,研究其对辣椒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RAPD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肥料处理组中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种类的有机肥均能增加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其中,以蚕沙和酵母发酵废液复配的有机肥(SYM)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最高,且在促进辣椒生长、抗猝倒病、提高辣椒品质(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以发酵废料为基础的配方有机肥应用于连作土壤中,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改善土壤的微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林玉 刘周斌 欧立军 童辉 彭莹 袁祖华
利用Illumina Mi Seq 2500测序平台对2个辣椒自交系(SJ11–3、06g19–1–1–1)和1个地方品种(樟树港)种植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V3+V4区域和真菌ITS1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辣椒种植前后土壤均以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优势细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为优势真菌;辣椒种植前后土壤中的细菌种类较真菌更加丰富,多样化程度更高;种植辣椒后土壤细菌、真菌的相对丰度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土壤细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25.26%~25.49%、24.51%~24.87%和8.28%~9.55%,而真菌的Shannon指数有不同程度降低,Simpson指数增大,增幅78.45%~275.69%;辣椒种植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和类型也有所改变,细菌OTU个数较种植前明显升高,增幅约28.73%,土壤中特有的OTU类型明显减少;真菌OTU个数变化及类型变化比细菌大,病原性真菌的相对丰度大幅增加。
关键词:
辣椒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湛方栋 何永美 陈建军 祖艳群 李元 韩明珠 方其仙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追肥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坐果期、盛果期和收获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北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较多。追肥增加辣椒4个时期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数量,开花坐果期的钾细菌和有机磷菌,除盛果期外的无机磷细菌数量,对丘北辣椒土壤纤维分解菌数量没有增加效果。在辣椒旺盛生长期和开花坐果期进行追肥,S5处理(基肥50%,2次追肥各25%加0.1%微肥)对丘北辣椒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和钾细菌,S1处理(基肥50%,2次追肥各25%)对土壤放线菌,S3处理(基肥30%,追肥...
关键词:
追肥 辣椒 土壤微生物 数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福 沈其荣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降低农用化学品的投入、提高土壤质量、保持土壤健康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现代农业以集约化生产为特征,高效农业给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也给土壤增加了巨大负担,以土传病害为主的土壤连作障碍危害严重。因此,国际学术界提出了"抑病型土壤(disease suppressive soil)"这个名词,以防控土传病害发生为主要目的,其潜在的利用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代谢密切相关,对植物营养元素的供给和植物健康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对抑病型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特征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抑病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抑病型土壤 根际微生物区系 调控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飞 刘业霞 艾希珍 郑楠 王洪涛
【目的】探讨嫁接辣椒的抗病机理,为合理调控根域生态环境,减轻根腐病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卫士’辣椒为砧木,以‘新丰2号’为接穗嫁接,自根辣椒为对照(CK),通过人工接种根腐病菌,研究砧木、嫁接和自根辣椒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根系吸收面积与呼吸强度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接种根腐病菌前,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吸收面积、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和比例及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K。接种后嫁接辣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但高于砧木;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比例均显著大于CK,土壤酶活性也明显高于CK,呼吸强度...
关键词:
嫁接 根腐病 微生物 土壤酶 辣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元森 吴坤 李翠香 贾新成
【目的】研究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种植茬次黄瓜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结果】黄瓜连作引起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Bacteriovorax sp.(序列同源性为93%)、Pseud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97%)和另两种未培养(Uncultured)细菌种群数量减少,而Sphingomonas sp.(序列同源性达100%)和另一未培养细菌种群数量增加。连作对土壤真核微生物影响较小,但其在根际的数量变化幅度较非根际明显。【结论】黄瓜根际细菌数量与其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非根际细菌数量随黄瓜生长发育变化不大。黄瓜连作导致根...
关键词:
黄瓜 连作 根际微生物 PCR-DGGE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其传 孙锦 束胜 李晶 郭世荣 祁红英 陈月珍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叶片的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微生物菌剂对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与对照相比,经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处理后,Pn分别增加了41.5%...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日光温室 辣椒 光合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德鑫 赵翔 张雪静 李佳宜 张鹏宇 姚兴东 谢甫绨
研究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群落组成、构建的影响,为大豆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和农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于2021-2022年在沈阳农业大学铁西区定位试验站进行,试验站土壤类型为棕壤土。以玉米-大豆轮作(对照)和大豆连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6SrD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测定,分析连作对大豆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等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含量下降,速效钾、pH值升高;连作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脲酶、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4.63)低于轮作处理(5.34),细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LRR:1.4%;LCR:2.4%)相对丰度;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低于轮作处理,真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病原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LCR:20.5%;LRR:13.2%)相对丰度。在群落组装过程中,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主导;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过程主导;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和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主导。连作引起大豆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构建的变化,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其中镰刀菌(Fusarium)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豆 根际微生物 群落构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莹 刘兰英 何肖云 邱胤辉 任丽花 黄锐敏 傅建炜
为了解不同连作年限下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选取不同连作年限(1、3、5、10 a)下的辣椒根际土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连作1 a处理,延长连作年限导致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P<0.05);同时,枝顶孢霉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等生防菌的相对丰度在长期连作后显著增大,而毛壳菌属、木霉菌属和被孢霉属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逐渐下降.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下降、有益微生物减少和病原菌积累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
辣椒 连作年限 真菌 群落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王学征
【目的】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和轮作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设施黄瓜连作和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连作黄瓜2年和7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及其均匀度指数均随着黄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黄瓜产量显著下降。而对于15、18和21年3种轮作种植的土壤,尽管其种植年限较长,但其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及均匀度均高于7年黄瓜连作的土壤,而且黄瓜VC含量均高于连作土壤。【结论】设施栽培条件下,轮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黄瓜产量品质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