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2)
- 2023(11640)
- 2022(10365)
- 2021(9832)
- 2020(8159)
- 2019(19084)
- 2018(19019)
- 2017(36777)
- 2016(20368)
- 2015(22571)
- 2014(22613)
- 2013(22479)
- 2012(20737)
- 2011(18739)
- 2010(18573)
- 2009(16783)
- 2008(16404)
- 2007(14186)
- 2006(12308)
- 2005(10593)
- 学科
- 济(78339)
- 经济(78247)
- 管理(54987)
- 业(53245)
- 企(43755)
- 企业(43755)
- 方法(37363)
- 数学(32237)
- 数学方法(31816)
- 学(21171)
- 农(21098)
- 中国(18918)
- 财(18877)
- 地方(17715)
- 业经(17099)
- 农业(14480)
- 理论(13579)
- 贸(13488)
- 贸易(13483)
- 制(13052)
- 易(13030)
- 和(12945)
- 技术(12442)
- 环境(12396)
- 务(12306)
- 财务(12244)
- 财务管理(12224)
- 企业财务(11637)
- 银(11096)
- 银行(11045)
- 机构
- 大学(290947)
- 学院(287731)
- 管理(113259)
- 济(107310)
- 经济(104884)
- 理学(99139)
- 研究(98772)
- 理学院(97902)
- 管理学(95975)
- 管理学院(95461)
- 中国(69852)
- 科学(66344)
- 京(62636)
- 农(52042)
- 所(51171)
- 财(47857)
- 业大(47840)
- 研究所(47485)
- 中心(43716)
- 农业(40892)
- 江(40687)
- 范(39676)
- 财经(39445)
- 北京(39371)
- 师范(39257)
- 院(36020)
- 经(35933)
- 州(33579)
- 师范大学(32025)
- 经济学(31409)
- 基金
- 项目(206571)
- 科学(161126)
- 基金(149624)
- 研究(146147)
- 家(132810)
- 国家(131761)
- 科学基金(111510)
- 社会(89612)
- 社会科(84735)
- 社会科学(84710)
- 基金项目(80512)
- 省(80401)
- 自然(75546)
- 自然科(73760)
- 自然科学(73735)
- 自然科学基金(72410)
- 划(68838)
- 教育(66759)
- 资助(61711)
- 编号(58654)
- 成果(47718)
- 重点(46551)
- 部(44983)
- 发(43582)
- 创(42405)
- 课题(40519)
- 科研(40312)
- 创新(39584)
- 计划(39079)
- 教育部(37773)
- 期刊
- 济(113615)
- 经济(113615)
- 研究(80726)
- 学报(53681)
- 中国(48955)
- 科学(47992)
- 农(46768)
- 大学(39491)
- 管理(39112)
- 学学(37390)
- 财(34355)
- 农业(32816)
- 教育(31223)
- 技术(22890)
- 融(20964)
- 金融(20964)
- 业经(19191)
- 财经(18536)
- 经济研究(17401)
- 业(16430)
- 图书(15770)
- 经(15663)
- 科技(15305)
- 问题(15243)
- 版(14920)
- 业大(14485)
- 林业(14264)
- 理论(13930)
- 资源(13798)
- 技术经济(13020)
共检索到402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高国平 周绍砚 高玉华 佟文君 陈雪梅
对辽宁西北部地区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种类、组成、载量以及燃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有7种主要常见林型,各种林型下可燃物种类组成和盖度有明显不同,林下可燃物载量变化范围是2.76~29.71 t.hm-2。按地被凋落物的燃烧性测定指标综合分析确定,容易燃烧的林型是油松人工纯林,较易燃烧的林型是樟子松人工纯林、天然栎树疏林、天然杂木林和沙棘人工纯林,不易燃烧的林型是刺槐人工纯林和杨树人工纯林。
关键词:
辽宁省 林型 可燃物 载量 燃烧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平 王月
对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和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有8种主要常见林型 ,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种类数量和盖度明显大于针叶树 ,针叶树凋落物层的盖度大于阔叶树。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变化范围为8.83~26.29t·hm-2。室内测定各种林型凋落物层燃烧性能结果表明 ,针叶树林地被可燃物的燃烧性明显强于阔叶树 ,易燃烧性排序为油松人工纯林、红松人工纯林、赤松人工纯林、栗树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天然栎树林、落叶松人工纯林、栎树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满子源 孙龙 胡海清 张运林
【目的】研究Rothermel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及另外2种以Rothermel模型为核心的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的适用性,为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以南方地区8种典型速率地表死可燃物为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野外实际条件,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风洞实验室内,构建不同可燃物床层含水率、载量及高度的可燃物床层,每种可燃物在平地无风条件下进行36次点烧试验,共288次点烧,记录每种可燃物类型不同配比条件下的蔓延速率。通过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重新估计Rothermel模型参数、对Rothermel模型形式改进后自建模型的对比,得到最合适的预测模型。【结果】1)平地无风条件下,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床层最大蔓延速率为0.55 m·min~(-1),平均蔓延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毛竹、柳杉、杉木、马尾松、麻栎及青冈栎。2)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预测的林火蔓延速率误差较大,平均绝对误差为0.18 m·min~(-1),平均相对误差为70.0%。3)重新估计参数后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预测的可燃物蔓延速率精度显著提高,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0.037 m·min~(-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18%、16.45%。4)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与自建模型的预测误差的差异不显著,其中自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变化在0.71~0.90,平均为0.80。【结论】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类型,在平地无风条件下,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的预测精度相近,但自建模型可能更简单易用,可预测平地无风条件下可燃物地表火蔓延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3个可燃物类型的68块样地的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地表可燃物(1h、10h、100h时滞可燃物和灌木)的载量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种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林分因子来推算不同种类可燃物的载量,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林分因子 可燃物载量 大兴安岭林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雪 彭徐剑 胡海清
通过对黑龙江省48种主要草本可燃物理化性质的测定,并分析了草本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可燃物的燃烧性的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并计算各草本的燃烧性值,最后对草本的燃烧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各草本风干含水率在10.53%~104.55%,其中假升麻Aruncus sylvester Kostel.最低,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 L.最高;绝干含水率在135.29%~2200%,其中苔草Carex tristachya最低,水金凤Flos seuRadix Impatientis nolitangeris最高;灰分含量在4.52%~25.84%,其中耳叶蓼Po...
关键词:
草本可燃物 燃烧性 理化性质 黑龙江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舜娆 金森
通过热重分析对江西省南昌市茶园山林场8种乔木凋落物进行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计算了热解参数和动力学方程中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根据综纤维素的活化能和热解参数主成分得分两种方法对其燃烧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8种森林可燃物的综纤维素分解阶段的活化能在11.71~47.78 k J/mol之间,木质素分解阶段活化能在18.02~92.38 k J/mol之间;不同可燃物之间、不同反应阶段之间的指前因子变化很大;应用主成分分析对这8种可燃物的燃烧性的从高到低的排序为阴香>楠竹>桂花>雪松>油茶>香樟>银杏>鹅掌楸;而采用活化能进行的排序与此相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雪 彭徐剑 胡海清
应用SX2-10-13型马弗炉和电炉对黑龙江省主要草本可燃物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草本可燃物、同一科草本可燃物及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综合分析得出,灰菜的灰分含量(25.48%)为20种草本可燃物中最高,其燃烧速度(0.723 4 s)为20种草本可燃物最慢,说明其阻火性能为20中草本可燃物最好;而唐松草的阻火性能最差,其灰分含量(4.85%)为20种草本可燃物中最低,燃烧速度(0.113 5 s)为20种草本可燃物最快;草本可燃物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与燃烧速度比较分析得出,草本可燃物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与燃烧速度没有固定的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红 马炜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海清 王广宇 孙龙
通过烟气分析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15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地被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燃烧过程中CO2,CO,CxHy,NO和SO2的排放因子和释放量,并分析不同可燃物类型的排放差异性和5种气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种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燃烧5种气体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16,0.31,0.0070,0.0054和0.019;5种气体总量、含碳气体总量和CO2的释放总量分别为:1330.56,1321.25和1200.56mg.g-1,且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而CO,CxHy,NO和SO2的释放总量分别为:118.02,2.66,2.06和8.21mg.g-1,半分解层均小于未分解层;CO2,CO,Cx...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地被物 排放因子 烟气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田恒 陈方
[目的]利用燃烧概率模型模拟计划火烧前后两种情景下的森林燃烧概率,在景观尺度上定量评估计划火烧在林火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POT6卫星数据提取大兴安岭部分区域在2016年火险期前进行计划火烧处理的可燃物状况,基于研究区附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R软件计算2016年火险期每日的火险指数,通过BURN-P3模型分别模拟计划火烧前后的森林燃烧性,评估计划火烧对森林燃烧概率和火行为的影响。[结果]2016年火险期前该区域进行计划火烧的面积为44 931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20.8%。计划火烧后,研究区平均燃烧概率从0.016 4降到0.012 4,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地和落叶阔叶林平均燃烧概率分别降低4.2%、3.5%、5.9%、2.3%和0.6%。计划火烧前研究区的平均火烧强度和平均蔓延速度分别为548.9 kW·m~(-2)和2.2 m·min~(-1),通过计划火烧处理,火烧强度和蔓延速度分别降低17.9%和24.3%。落叶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发生树冠火的主要类型,火强度高、火蔓延速度快。计划火烧处理后研究区的树冠火比例降低了11.7%。[结论]火险期前的计划火烧减少了区域内草类可燃物的空间分布,降低了草类可燃物载量,也有效降低了区域内的森林燃烧性,平均火强度、蔓延速度和树冠火发生比例均显著降低。计划火烧区附近2 500 m范围内的燃烧概率明显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崔国发 雷鸣 李新彬 赵树田
该文根据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 ,对森林和林区植被的易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选取了植物 (树种 )组成、郁闭度、林分年龄、森林类型、坡向、坡度、海拔高度等 7个林分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 .通过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的计算、排序 ,划分了 5个森林燃烧性等级 .并在此基础上 ,对喇叭沟门乡进行了防火区划分 ,为制定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森林燃烧性 防火区 自然保护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远艳 邸雪颖 赵凤君 于宏洲 杨光
【目的】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中PM_(2.5)的贡献量,分析不同火环境下地表可燃物排放PM_(2.5)的变化特征,以期为森林火灾排放颗粒物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地表针叶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铺设不同可燃物载量和可燃物含水率组合方式的可燃物床层,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点烧实验192次,并利用崂应2050型智能空气/TSP综合采样器定量测量不同风速条件下可燃物燃烧释放烟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_(2.5))浓度。【结果】在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和风速的共同作用下,PM_(2.5)质量浓度值有很大的变化区间,最小值为166.7μg/m3,最大值为7 516μg/m3。各因子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差异较明显,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可燃物载量>风速>可燃物含水率。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可燃物含水率与PM_(2.5)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与PM_(2.5)质量浓度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可燃物载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双因素模型拟合PM_(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共同解释77%的PM_(2.5)质量浓度变差。【结论】红松针叶燃烧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明显的贡献作用。PM_(2.5)质量浓度对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和风速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与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可燃物含水率关系不明显。本研究以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为预报因子构建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可以为估算森林火灾排放PM_(2.5)质量浓度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绍伟 余新晓 刘凤芹 张振明 赵广亮 姚永刚
该文根据北京八达岭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对林区植被的易燃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了八达岭林场121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样地内的植物(树种)组成、郁闭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灌草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森林类型和平均枝下高等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进行计算、排序,划分了5个燃烧等级,统计不同等级所包含小班的面积和所占百分比,并利用GIS绘制了八达岭林区燃烧等级分布图.结合目前所进行的森林健康经营,提出采用原生森林植被近自然恢复、游憩设施建设、现有林地肥力恢复降低火险等级综合措施、监测体系建设措施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对该地区森林防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苗庆林 田晓瑞
【目的】利用燃烧概率模型BURN-P3描述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大兴安岭地区的林火动态变化,提高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为开展林火管理适应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的气候模式数据,利用历史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对气候模式数据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进行了校正。根据火险天气指数系统(FWI)分别计算研究区各格点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结合研究区可燃物类型、火发生和地形等数据,利用BURN-P3软件逐日模拟1971—2050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发生与蔓延状况,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森林燃烧概率和火行为变化。【结果】1991—2010年研究区模拟平均燃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燃烧概率 林火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栋
通过对森林群落小气候和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观测,研究森林群落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柞木林、山杨林、硬阔林、人工落叶松林、踏头草甸五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的气象因子和可燃物含水率变化,与标准气象站数据的差异及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标准气象因子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森林火灾危险性的可能性和方法。
关键词:
森林 可燃物 含水率 火灾危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