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61)
2023(9046)
2022(7628)
2021(6886)
2020(5502)
2019(12415)
2018(12062)
2017(23208)
2016(12765)
2015(14130)
2014(14239)
2013(14177)
2012(13775)
2011(12801)
2010(13275)
2009(12188)
2008(11939)
2007(11047)
2006(10205)
2005(9595)
作者
(38146)
(31931)
(31735)
(30283)
(20338)
(15129)
(14378)
(12386)
(12145)
(11796)
(10905)
(10444)
(10435)
(10312)
(10236)
(9820)
(9535)
(9380)
(9262)
(9113)
(8269)
(8030)
(7765)
(7348)
(7263)
(7245)
(7165)
(7096)
(6659)
(6573)
学科
(60872)
经济(60824)
(34632)
管理(33533)
(25413)
企业(25413)
地方(21701)
中国(20604)
(20228)
方法(15914)
业经(15846)
农业(13484)
数学(13276)
数学方法(13100)
地方经济(12484)
产业(11529)
(11447)
(11328)
(11196)
(11187)
银行(11184)
(11169)
贸易(11157)
(10991)
金融(10990)
(10984)
(10737)
(10473)
(10270)
技术(10133)
机构
学院(185774)
大学(180427)
(81490)
经济(79641)
研究(71886)
管理(67951)
理学(56414)
理学院(55733)
管理学(54916)
中国(54647)
管理学院(54552)
科学(42035)
(39913)
(37469)
(37110)
(34323)
研究所(33471)
中心(32374)
(31326)
财经(27539)
农业(26659)
(26581)
师范(26342)
业大(26253)
北京(26054)
(25679)
(25125)
(24759)
经济学(24014)
(23946)
基金
项目(114959)
科学(90328)
研究(88515)
基金(79507)
(68519)
国家(67860)
科学基金(57287)
社会(55477)
社会科(52657)
社会科学(52651)
(47974)
基金项目(40779)
(39444)
教育(39423)
编号(36927)
自然(34226)
自然科(33365)
自然科学(33358)
资助(32837)
自然科学基金(32770)
(32649)
成果(31059)
课题(27587)
发展(27014)
(26539)
重点(26415)
(24614)
(24502)
创新(22851)
(22575)
期刊
(104083)
经济(104083)
研究(62112)
中国(45068)
(34287)
管理(27633)
(26001)
学报(25519)
教育(24967)
科学(24823)
农业(23740)
(23738)
金融(23738)
业经(19634)
大学(19316)
学学(18042)
技术(17272)
经济研究(16321)
问题(13531)
财经(13320)
(11811)
(11719)
(10814)
世界(9845)
国际(9841)
商业(9717)
技术经济(9637)
(9544)
论坛(9544)
现代(9235)
共检索到30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廷喜  
辽宁省的蔬菜产值在全省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高于水果,但低于畜牧和水产业。200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000万亩,产量2700万吨,产值24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10万亩,10万吨和20亿元。保护地设施生产325万亩,总产量1444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傅新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秋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辽宁在区位、产业基础、科研人才等方面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延冬  周静  
本文介绍了辽宁玉米产业现状,通过对辽宁省玉米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夯实种子生产基础;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加强配套技术推广、特种玉米的产业化开发;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注重产后加工、拓宽商品粮销售渠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泽锋  刘昆  郝云良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北五味子、味子、药葡萄、山花椒,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藤本植物,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辽宁产者油性大、色红、肉厚、气味浓、质量最佳,故又有"辽五味"之称。一、辽宁省五味子产业现状(一)辽宁省五味子生产现状。辽宁省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已由2000年的1660多hm2发展到目前的7190hm2,2010年全省五味子产量为6024万㎏。我省五味子种植最鼎盛时期,人工栽培五味子每亩地平均产值可达3万元左右,1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其兵  
武威市是甘肃省重要的蔬菜产区,蔬菜产业是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从武威市的比较优势出发,就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武威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搞好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基地建设;扶持优质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贮藏及加工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国杰  
近年来,辽宁省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较大的保护地蔬菜生产省份之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迅猛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改善北方地区城乡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逐步实现蔬菜的周年均衡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菲  郭晓雷  
辽宁省的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创汇蔬菜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才能应对全新的国际环境,让辽宁创汇蔬菜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应大力发展蔬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扶持大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恩禄  
本文对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辽宁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现状和目标,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亮亮  
本文立足辽宁省实际,阐述了辽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畜牧业数字化顶层设计,积极宣传引导;加快数字化基础体系和标准建设,深化农业数据整合;多措并举壮大畜牧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数字农业融资渠道,构建社会金融适农合作机制。为此建议,加快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辽宁省数字畜牧业发展的数据平台,促进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金融、市场支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加快数字普及金融与畜牧业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娟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是当前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辽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辽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军  陈兴霞  邱学林  丛祥安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万户千家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是振兴乡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振家  王小军  
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要路径选择。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以及农户、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微企业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脆弱性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介入与协调。为此,本文解读了辽宁省普惠金融业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了基于财政政策视角的促进辽宁省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喜波  张强  刘恩财  
通过对辽宁省22个县的192个村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辽宁省种粮大户的分布、从业者、生产和效益等现状,发现存在产业化程度低、资金缺乏、经营者素质较低等问题,认为辽宁省种粮大户总体还处在提供初级农产品和简单规模扩大的初级发展阶段,提出从土地流转与整理、配套服务体系、金融与保险、教育与培训等方面提高种粮大户的生产能力与经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