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9)
- 2023(3435)
- 2022(3028)
- 2021(2821)
- 2020(2349)
- 2019(5447)
- 2018(5097)
- 2017(9241)
- 2016(5049)
- 2015(5763)
- 2014(5697)
- 2013(5484)
- 2012(5101)
- 2011(4584)
- 2010(4757)
- 2009(4323)
- 2008(4141)
- 2007(3770)
- 2006(3348)
- 2005(2954)
- 学科
- 济(21036)
- 经济(21008)
- 管理(13009)
- 业(12315)
- 企(9766)
- 企业(9766)
- 方法(7760)
- 地方(7173)
- 数学(6784)
- 农(6687)
- 数学方法(6655)
- 学(5256)
- 中国(5134)
- 环境(4909)
- 农业(4572)
- 业经(4290)
- 财(3947)
- 和(3919)
- 资源(3810)
- 贸(3806)
- 贸易(3802)
- 易(3676)
- 地方经济(3363)
- 划(3355)
- 技术(3264)
- 生态(3255)
- 发(3057)
- 制(2977)
- 融(2799)
- 金融(2798)
- 机构
- 大学(72088)
- 学院(71397)
- 研究(28194)
- 济(27354)
- 管理(26909)
- 经济(26678)
- 理学(22729)
- 理学院(22411)
- 管理学(21982)
- 管理学院(21862)
- 中国(19865)
- 科学(19004)
- 京(16009)
- 农(14926)
- 所(14750)
- 研究所(13641)
- 中心(12798)
- 业大(12621)
- 财(11809)
- 农业(11468)
- 江(10825)
- 院(10779)
- 范(10560)
- 师范(10477)
- 北京(10340)
- 财经(9345)
- 省(9263)
- 科学院(8843)
- 师范大学(8734)
- 经(8467)
- 基金
- 项目(52361)
- 科学(40381)
- 基金(36953)
- 研究(36596)
- 家(34325)
- 国家(33585)
- 科学基金(27353)
- 社会(22797)
- 社会科(21501)
- 社会科学(21487)
- 省(20866)
- 基金项目(19522)
- 自然(18207)
- 划(18000)
- 自然科(17505)
- 自然科学(17492)
- 自然科学基金(17131)
- 教育(15763)
- 资助(14966)
- 编号(14184)
- 重点(12097)
- 发(11684)
- 成果(11358)
- 部(10984)
- 计划(10456)
- 课题(10404)
- 创(10222)
- 科研(10006)
- 创新(9662)
- 科技(9654)
共检索到10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金莲 李俊清 李绍泉 王碧春
本文选取自然性、代表性、多样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 798,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很好,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 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平 刘阳 王婷 刘红民 魏文俊 于景华 王骞春
对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典型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森林群落中,人工落叶松林和岳桦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其他群落各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则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岳桦林群落中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规律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则无明显规律;除杂木林外,均匀度指数在各群落中的高低顺序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苏丹 王秋兵 金罡
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CVM),以随机抽样方式对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3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平均支付意愿(WTP)为44.45元·人-1,非使用价值总额为4.30×108元·a-1,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2.33×108元·a-1、1.27×108元·a-1和0.70×108元·a-1。被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对保护区的偏爱程度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则与支付意愿不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艳 王秀兰 冯仲科 于东海
以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研究区landsat8 OLI遥感影像、DEM数据、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提取11个光谱因子、8个纹理因子、3个地形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以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作为指标,选取4个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得分为自变量、以每公顷蓄积量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估测模型,并检验精度。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2=0.810,拟合度好。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为:蓄积量估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12%,总相对误差为6.02%,平均预估误差为7.82%,模型预
关键词:
蓄积量 主成分分析法 模型检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梅 刘利 伊力塔
通过多样性指数、植物区系谱、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类丰富,以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主,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比例较高,有一定残遗性;种的分布型多样,来源较广泛,特有性不明显,区系温带属性较强,热带成分比较少,表明该区温带植物区系历史起源;与相邻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其中泰山和昆嵛山较高,白石砬子和长白山较低,Simpson指数差异不明显;不同山地植物区系之间相似程度显著,相关系数为0.839~0.995,聚类分析显示:东北和华北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及纬度分布格局,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文璐 张华 伏捷 张俊 杜维新 苑知言 赵海涵
【目的】研究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比较各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群落基本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凋落物特性和土壤肥力差异,以此6项指标共44个因子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森林群落稳定性状况作出评价。【结果】(1)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最好,赤松-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青花椒-矮丛薹草Carex callitrichos var.nana群落生长发育基本特征平均值最高。9个群落种群生态位重叠情况相似,槲树Q. dentata+麻栎-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榛Corylus heterophylla-菴闾Artemisia keiskeana+矮丛薹草群落凋落物层蓄积量和持水性最高。(2)9个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赤松+麻栎-地锦+青花椒-两型豆+白花碎米荠群落、槲树+麻栎-花木蓝+榛-菴闾+矮丛薹草群落、麻栎+栓皮栎Q. variabilis-青花椒+榛-矮丛薹草群落、赤松-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矮丛薹草群落、赤松-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Q. mongolica+赤松-牛叠肚+照山白-矮丛薹草群落、蒙古栎-牛叠肚-矮丛薹草群落、赤松-牛叠肚+青花椒-矮丛薹草群落、槲树+赤松-榛-矮丛薹草群落。(3)6项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中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荷载系数最大。【结论】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肥力。表10参3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青 蒋丽伟
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97科412属1006种,其中被子植物在科、属和种的水平上分别占到区域植物总数的86.6%、95.3%和95.5%,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寡种科和中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73.2%;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1.3%和56.2%,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该保护区种科比为10.37,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分化强度高,说明该区特有的...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 地理成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强 杨会侠 丁国泉 李虹谕 白荣芬 王品
【目的】摸清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底数,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方法】以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辽宁辽东半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年实测数据和森林规划调查数据,采用模型量化、分布式测算、相关分析等方法,选择支持、调节和供给3大服务6个功能类别,研究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及权衡与协同作用。【结果】(1)森林生态服务物质量:支持服务644.42×10~3 t/a,包含保育土壤量644.10×10~3 t/a、林木养分积累量323.85 t/a;调节服务41.61×10~3 t/a,包括固碳释氧量40.16×10~3 t/a、大气净化量1 454.87 t/a;供给服务中,提供水源量148.27×10~7 m~3/a、供给负氧离子量274.97×10~(20)个/a;表现为:保育土壤量>固碳释氧量>大气净化量>林木养分积累量。(2)各评价指标物质量:森林保育土壤中,固土量555.15×10~3 t/a,保肥量88.95×10~3 t/a;森林积累营养量为氮固持(291.02 t/a)>钾固持(25.33 t/a)>磷固持(7.50 t/a);森林吸收碳28.56×10~3 t/a、释放氧11.60×10~3 t/a;森林吸收气体污染物量为二氧化硫(817.50 t/a)>氮氧化物(255.80 t/a)>氟化物(242.00 t/a),阻滞TSP、PM_(10)和PM_(2.5)分别为82.3、46.7和10.6 t/a。(3)优势树种(组)生态服务物质量前三的树种(组)有天然次生栎类林、赤松林和落叶松林,生态服务物质量与林分面积、蓄积量有显著协同性(r> 0,P <0.05),与胸径、树高和郁闭度为协同作用(r> 0)。(4)保护区行政村生态服务物质量是管理局最高,而三架山村最低;支持与调节服务存在权衡作用(r <0),支持与供给服务存在协同作用(r> 0),调节与供给服务同时存在协同和权衡作用。【结论】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提供水源和供给负氧离子服务量突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对生态服务物质量起重要作用;生态服务之间普遍存在协同和权衡作用。空间上,封山育林、防止林业用地流失;林分上,保护珍稀树种,增加树种类型,促进林分更新演替,就地保护和植树造林相结合;多措并举、遵循自然规律是提高生态服务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作锋 邓立斌 陈端吕
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管理。以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评价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Ⅰ级指标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较高是多样性和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脆弱性以及人类威胁指数值均不高;准则层中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最高的为生物多样保护,生态旅游价值较低;目标层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7468。表明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自然保护区 牡丹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强晓鸣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 生态评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萍 陈晶 周伟
通过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进行现状调查,从管理体系设置、执法建设情况、生态监测以及科研和社区共管与生态旅游4个方面,对佛坪保护区大熊猫保护管理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管理体系基本完善,机构设置合理,经费较为宽松;执法体系完善;监测体系规范;作为科研平台,每年有科研项目在区内实施。参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2008),佛坪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达到优等。同时,对保护区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
佛坪保护区 现状 调查 大熊猫 陕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辽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小蠹区系的研究
基于不同指示生物的山区河流水质评价研究——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新时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需求探索——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
甘肃·甘南·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于DHGF算法的养生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旅游在保护区CHANS中的交互作用——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多样性及经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