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9)
2023(12482)
2022(10989)
2021(10075)
2020(8593)
2019(19546)
2018(19680)
2017(38190)
2016(20470)
2015(23164)
2014(23124)
2013(23111)
2012(21497)
2011(19441)
2010(19389)
2009(17894)
2008(17064)
2007(14889)
2006(13259)
2005(11729)
作者
(59995)
(49917)
(49579)
(47389)
(31955)
(23974)
(22430)
(19647)
(19105)
(17754)
(17071)
(16817)
(15920)
(15752)
(15419)
(15195)
(14811)
(14673)
(14251)
(14143)
(12364)
(12335)
(11968)
(11421)
(11250)
(11037)
(10919)
(10836)
(10054)
(9675)
学科
(103753)
经济(103664)
管理(59852)
(52933)
(43205)
企业(43205)
方法(40460)
数学(35277)
数学方法(34943)
地方(26772)
(23624)
中国(22198)
(21322)
业经(20310)
(19046)
环境(18355)
农业(16142)
地方经济(15485)
(14594)
(14336)
(14124)
贸易(14117)
(13638)
(13531)
理论(13514)
技术(12431)
(12008)
金融(12007)
(11429)
财务(11368)
机构
大学(296331)
学院(294876)
(125353)
经济(122718)
管理(119338)
理学(103508)
理学院(102370)
研究(101196)
管理学(100736)
管理学院(100220)
中国(73651)
(63024)
科学(62609)
(53047)
(50500)
研究所(46119)
(45656)
中心(45614)
业大(43899)
财经(42990)
(42953)
北京(39847)
(39087)
(38983)
师范(38801)
经济学(37658)
(36714)
农业(35408)
(34966)
经济学院(33588)
基金
项目(203886)
科学(160284)
研究(149279)
基金(147695)
(127512)
国家(126465)
科学基金(109270)
社会(94930)
社会科(89914)
社会科学(89887)
(80857)
基金项目(79402)
自然(70841)
自然科(69075)
自然科学(69059)
自然科学基金(67773)
教育(66946)
(66549)
资助(60721)
编号(60618)
成果(48218)
重点(44948)
(44583)
(44498)
(41723)
课题(41448)
创新(38973)
科研(38535)
国家社会(38393)
教育部(38159)
期刊
(143640)
经济(143640)
研究(89208)
中国(54400)
学报(44584)
管理(43549)
科学(42241)
(41449)
(38227)
大学(33742)
学学(31914)
农业(29065)
教育(28457)
技术(26021)
(23263)
金融(23263)
经济研究(22805)
业经(22161)
财经(21048)
问题(18532)
(17970)
技术经济(16071)
图书(15505)
理论(15005)
资源(14805)
科技(14194)
(13916)
现代(13665)
实践(13595)
(13595)
共检索到43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辉  郭玲玲  宋丽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程度的重要理论。本文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辽宁省14市10年各项指标数据的技术处理和分析:辽宁省1996-2005年经济环境协调度整体处于调和阶段,在空间分布上,协调度值高的城市大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协调度值低的大部分在辽宁省东部和西部;1996年以来辽宁省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发展趋势呈"V"型变化,"九五"向"十五"过渡阶段协调度最低;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阶段符合"U"型曲线,工业化初中期即第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协调度最低;1996-2005年期间14个市的经济环境协调度呈现出不均衡发展,其中大连市的协调度值较高。最后,本文认为应以大连市为龙头,与其他协调度值较低的城市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从而达到全省各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同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狄乾斌  王小娟  耿雅冬  张洪月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宝库  李可柏  王欢  张小月  
以辽宁省2004-2011年度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建筑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通过引入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2004年起逐渐上升,但在2010年后开始下降,协调发展态势并不乐观,最后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斐  孙才志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以协同学理论和加速遗传算法为基础,应用有序度模型和协同演化模型,采用辽宁省历史统计数据,开展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两个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辽宁沿海地区分为3个地区,定性分析了3个地区海陆协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文  
学界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探究已久,但尚无定论。以低碳试点省份辽宁为例,引入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分析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14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发展的较低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负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区域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则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正效应更加显著。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不同,14个城市可以归为三大类、六小类,不同类型的区域应选择不同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同演进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1项指标构成的"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好;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小的差异,表现为湖南中部、东部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高于西部、南部区域的格局,对此,西部、南部区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低的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初铭畅  
经济带和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力资源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为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对于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为考察辽宁省14市市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14市市辖区2000年-2010年数据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处于扩张状态,扩张速度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各城市扩张率存在差异,朝阳、营口、沈阳和大连扩张速度快于其它地区。异速增长方程LAND=aPOP2.97表明14市建设用地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②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升级、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截面效应与反映政策变化的时点效应能较好地解释14市、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3个维度的建设用地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在3个维度都促进了建设用地扩张,其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经济发展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吉芝  秦其明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客观因素 )、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 (政策因素 )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欣航  
为解决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问题,要加大力度发展"两化融合"。文章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辽宁省"两化融合"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裴相斌  
1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海岸带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导致了辽宁省海岸带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辽宁省海岸带非农业人口从1991年的1381.1万人增长到1996年的1502.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3.88万人。1994年辽宁海岸带地区总人口为293...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心  李云龙  杨晨  
采用物质流(MFA)分析方法、依照质量守恒定律,探寻1990~2011年辽宁省物质流输入输出结构和趋势。发现辽宁省区域开采(DME)和直接物质投入(DMI)在1990~2000年间增速并不明显,2000年以后增幅明显提高。区域物质投入(TMI)和物质总需求(TMR)曲线呈现"N"型增长。考察物质消耗强度(MCI)和环境效率(EEE),分析显示辽宁省经济产出需要的相对物质质量投入整体上呈减少趋势,环境修复成绩显著,说明政府环境维护工作已起效,但整体来说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存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连冬  耿雅冬  
基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速度,选取24个评价指标,利用耦合度模型并结合剪刀差分析评价辽宁省1996—2011年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发展,分析耦合度发展趋势及系统发展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速度呈"U"型,而生态环境系统呈倒"U"型,二者耦合度发展呈"U"型,先后经历了发达型—协调发展型—发达型—过度发展型几个不同耦合度阶段,1996—2002年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耦合程度较高,2003—2011年发展趋势逐渐远离和谐;剪刀差显示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速度差异发展过程呈"U"型,2001年差异度最小,2002—2011年差异度值逐年加大,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速度有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