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3)
- 2023(6398)
- 2022(5880)
- 2021(5376)
- 2020(5108)
- 2019(12013)
- 2018(11923)
- 2017(22985)
- 2016(13347)
- 2015(15199)
- 2014(15543)
- 2013(15529)
- 2012(14839)
- 2011(13446)
- 2010(13692)
- 2009(12866)
- 2008(12832)
- 2007(11718)
- 2006(9864)
- 2005(8659)
- 学科
- 济(58769)
- 经济(58728)
- 业(32991)
- 管理(32821)
- 方法(32485)
- 数学(29861)
- 数学方法(29446)
- 企(25198)
- 企业(25198)
- 农(16666)
- 学(14280)
- 地方(13568)
- 财(12619)
- 中国(12173)
- 农业(11210)
- 业经(10136)
- 贸(9825)
- 贸易(9823)
- 易(9491)
- 制(8502)
- 环境(8265)
- 和(8222)
- 理论(7860)
- 务(7593)
- 财务(7565)
- 财务管理(7543)
- 技术(7083)
- 企业财务(7078)
- 融(7034)
- 金融(7029)
- 机构
- 学院(196578)
- 大学(196545)
- 济(75664)
- 经济(73935)
- 管理(72207)
- 研究(68596)
- 理学(63030)
- 理学院(62252)
- 管理学(60688)
- 管理学院(60350)
- 农(49120)
- 科学(48792)
- 中国(48447)
- 京(41190)
- 农业(39682)
- 业大(38919)
- 所(38508)
- 研究所(35606)
- 财(32383)
- 中心(32063)
- 江(31157)
- 财经(26160)
- 农业大学(26158)
- 省(26083)
- 范(24927)
- 北京(24743)
- 师范(24547)
- 州(24084)
- 经(23572)
- 院(23232)
- 基金
- 项目(135956)
- 科学(104334)
- 基金(96792)
- 研究(90255)
- 家(86713)
- 国家(86048)
- 科学基金(71772)
- 省(58680)
- 社会(54145)
- 基金项目(51601)
- 社会科(51151)
- 社会科学(51128)
- 自然(50396)
- 自然科(49247)
- 自然科学(49221)
- 自然科学基金(48293)
- 划(47800)
- 教育(42664)
- 资助(41275)
- 编号(36299)
- 重点(31317)
- 发(29644)
- 计划(29460)
- 部(29224)
- 成果(28940)
- 创(27893)
- 科研(27261)
- 科技(26783)
- 创新(26222)
- 课题(25943)
共检索到277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世维 郑文静 赵家铭 魏松红 王妍 赵宝海 刘志恒
【目的】鉴定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无毒基因型,了解无毒基因在不同地区流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经克隆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6个无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选取辽宁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6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DNA样本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测序,对6个无毒基因PCR产物进行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未出条带的,设计不同引物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在PCR产物电泳检测中,Avr1-CO39、Avr-pia和Avr-pii没有产物条带,对这3个无毒基因设计验证引物,其PCR产物电泳检测仍没...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世龙 白辉 王永芳 全建章 董志平 李志勇 邢继红
【目的】鉴定不同地区谷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含无毒基因的类型,确定无毒基因在菌株中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为深入研究谷瘟病菌无毒基因变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北方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采集并分离76个谷瘟病菌的单孢菌株,提取其基因组DNA,根据目前已成功克隆的稻瘟病菌的7个无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并对部分菌株的无毒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76个谷瘟病菌中,无毒基因ACE1、Avr-pita、Avr1-CO39和Avr Piz-t的扩增率为1
关键词:
谷子 谷瘟病菌 无毒基因 变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汪文娟 苏菁 杨健源 韦小燕 陈凯玲 陈珍 陈深 朱小源
【目的】分析源于广8 A杂交稻组合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型,为华南不同主栽抗病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并根据已克隆的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8个无毒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分离菌株的无毒基因型分析。选取分离自广8 A杂交稻组合的27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的菌丝体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其中的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相应无毒基因全长或CDS区域的PCR产物测序,将测序序列与相应无毒菌株的无毒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测定的菌株对其中的5个单基因系IRBLkh-K3(Pikh)、IRBLb-B(Pib)、IRBLz5-CA(Pi2)、NIL-e1(Pi50)和IRBL9-W(Pi9)表现高的无毒性频率(>85%),所有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9-W(Pi9)和NIL-e1(Pi50)都表现无毒;这些菌株对其中的7个单基因系表现较低的无毒性频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博 魏松红 王海宁 罗文芳 张优 刘志恒
20152016年从辽宁省7个主要水稻产区沈阳、大连、丹东、营口、盘锦、抚顺和铁岭采集、分离、鉴定稻瘟病菌155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155个菌株划分为6群44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为2年间辽宁省主要的致病种群。种群ZF虽然致病力较弱,但2年间小种所占比例仅次于ZA群和ZB群且有上升趋势。其余3个种群ZC、ZD和ZE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ZG群小种2年间均未检测到。各地的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复杂程度不尽相同。抚顺和丹东地区种群分布较为复杂,均为ZA、ZB、ZC、ZD、ZE和Z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雯雯 杨红 田玲 王晓旭 桑海旭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王经纬 杨红 魏松红 赵玲玲 于淼
2005~2007年,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171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40个生理小种。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A群和ZF群,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类群出现频率增加,弱致病类群的粳型小种出现频率下降,ZG群小种2006年暂时未见。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王世维 魏松红 王海宁 郑文静 杨廷章
分析辽宁省2011~2012年稻瘟病菌种群的动态分布情况,以期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及其选育提供理论参考。采集辽宁省水稻8个主要产区稻穗颈瘟标样495份,经病菌分离、纯化,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48株菌株,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两年间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48株菌株,经鉴定划分为7群39个生理小种;两年间病菌ZA群和ZB群出现频率较高且稳定,为辽宁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致病较弱的粳型种群ZF虽然频率仅次于ZA群和ZB群,但仍处于下降趋势;ZC群和ZD群生理小种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而ZE群小种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且2012年与ZF群持平;ZG群在2007年之后,时隔4年重新出现...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动态监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雄 丁朝辉 周瑚 朱华珺 李俊俊 丁宇倩 胡立冬 任佐华 刘二明
[目的]为明确湖南桃江地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和无毒基因的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8对SSR引物对2017年从湖南桃江病圃多个晚稻品种上分离纯化的2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18个已知抗瘟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ILs)对其中的19个特异性稻瘟病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结果]在相似系数0.70,差异系数0.30水平下,29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7个宗谱,优势宗谱I有12个菌株,占参测菌数的41.3%,宗谱V有7个菌株,占总菌数的24.1%,其余5个宗谱分别有1~3个菌株,占总菌数的34.6%;通过无毒基因鉴定18个菌株致病频率(致病频率=感病水稻数/所有测试水稻品种数×100%)在35%~75%。强致病力菌株(致病频率≥70%)3株,占总菌数的15.7%;较强致病力菌株(70%>致病频率≥50%)7株,占总菌数36.8%;中等致病力菌株(50%>致病频率≥20%)9株,占总菌数的47.5%;供试菌株平均致病频率为49.86%。19个菌株对NILs水稻品系毒力频率(毒力频率=对测试水稻品系有毒力的菌株数/所有菌株数×100%)超过70%的抗性基因为Pi-k~s、Pi-z~t、Pi-ta,属强毒力菌株;毒力频率介于50%~70%的抗性基因为Pi-k~p、Pi-z~5、Pi-t、Pi-sh、Pi-5,属于中等毒力菌株;对其余抗性基因的毒力频率低于50%。[结论]湖南桃江稻瘟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存在复杂的致病性分化;抗性基因Pi-3、Pi-i、Pi-11、Pi-19、Pi-12对桃江地区稻瘟病菌抗性优良,可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的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王海宁 刘志恒 李帅 李思博 张优 罗文芳 邓凯 王诺
为明确辽宁省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rep-pC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4年采自辽宁省8个稻区的93株稻瘟病菌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扩增到3~14条dna带,大小在0.4kb至23kb之间,绝大多数集中在2~5kb。经UpGma聚类分析,在75%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93个菌株划分为17个遗传谱系,其中1,4和11为优势宗谱,分别包含13、15和27个菌株,依次占菌株总数的13.98%、16.13%和27.96%,表明了辽宁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用中国1套7个鉴别品种,对供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名海 赵美 舒灿伟 周而勋
为明确南繁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对6个无毒基因(ACEI、Avr-Pia、Avr-Pik、Avr-Pita、Avr-Piz-t和PWL2)在南繁核心区和非核心区60个稻瘟病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PCR检测。结果发现,这6个无毒基因在核心区和非核心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和96.67%、33.33%和0.00%、100.00%和100.00%、96.67%和90.00%、73.33%和100.00%以及100.00%和73.33%。该结果说明除了无毒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峰 张亚玲 靳学慧 张晓玉 姜军
【目的】检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在不同地区、年份间流行菌株的分布情况与变异机制,了解其等位基因的致病表型,为黑龙江省抗瘟品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CBI中公布的无毒基因序列对3个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的基因全长和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2016年和2017年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335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并挑选不同带型和不同地区代表菌株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序列进行碱基与氨基酸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水稻抗性单基因系,对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结果】在PCR电泳检测中AVR-Pib、AVR-Pik和AvrPiz-t均出现特异性条带,说明这3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均有分布,并以不同分布频率与突变类型出现。3个无毒基因平均扩增频率分别为75.52%、87.16%和85.67%。其中AVR-Pib通过电泳检测与PCR产物测序检测出4种带型(无带、高带、中高带与低带)和5种变异类型AVR-Pib(1-1、1-2、2、3、3-1),基因型AVR-Pib-1-1、AVR-Pib-1-2、AVR-Pib-2和AVR-Pib-3-1为新发现的变异类型,其中基因型AVR-Pib-1-1和AVR-Pib-1-2均为转座子Pot2的插入,但插入位点不同;基因型AVR-Pib-2在阅读框上游存在小片段的插入;基因型AVR-Pib-3-1碱基序列与原序列比对有4处差异,即32(C/G)35(T/A)36(T/A)38(T/A),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对检测到的5种等位基因型进行致病型测定,分析发现除正常基因型AVR-Pib-3外,其他变异基因型无毒功能均已丧失。而AVR-Pik经PCR产物测序检测出7种等位基因型,AVR-Pik(D、A、B、C、E、F、F2),碱基序列的变化均导致氨基酸错义突变,7种等位基因型均已见报道。无毒基因AvrPiz-t通过电泳检测和PCR产物测序分析,发现2种带型(高带和正常带型)与4种基因型AvrPiz-t(A、B、C、D),其中AvrPiz-t-A为正常基因型;基因型AvrPiz-t-B在191位处有碱基A的插入,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基因型AvrPiz-t-C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型,其特点在于与A类型存在17(T/C)和19位处碱基C的插入,发生移码突变翻译提前终止;高带型对应的无毒基因型AvrPiz-t-D经测序验证为Pot3转座子的插入。4种基因型菌株分别接种水稻单基因系发现,AvrPiz-t-A可以被Piz-t识别表现无毒,AvrPiz-t(B、C、D)均不能被Piz-t所识别而表现为有毒性。【结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b、AVR-Pik和AvrPiz-t分布较为广泛,且变异类型丰富,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和推广携带相应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Khallaf Abdullah 唐正合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通过离体接种的方法,用已知抗瘟基因型反应的22个稻瘟菌株,对江苏省6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7个水稻品种可能携带1个或多个抗瘟基因,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z5、Pizt、Pi1、Pi9、Piz、Pi5、Pi3和Pii的水稻品种对22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均大于50%。携带Pita2和Pi9这2个基因的水稻品种特占A和携带Pi9基因的水稻品种辐优136对所有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免疫,Pita2和Pi9这2个基因,尤其是Pi9基因对于水稻抗瘟性极为重要,推测特占A和辐优136是较好的抗瘟育种材料;含有Pia基因的水稻品种,如徐稻41926、徐稻40993等品种抗病性差,极易...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品种 抗病基因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之秋 魏松红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杨
了解田间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变化及杀菌剂抗性风险,对科学合理用药、治理抗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咪鲜胺防治稻瘟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应用多年,为明确生产上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辽宁省主产稻区20132015年分离的277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的169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均为敏感菌株;2015年,大连、抚顺、铁岭、开原和沈阳地区已监测到低抗菌株,抗药性频率分别为7.14%、13.04%、15.38%、10.52%和8.33%。对室内药剂驯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咪鲜胺 敏感性监测 抗药性风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茄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