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9)
- 2023(5150)
- 2022(4423)
- 2021(4051)
- 2020(3376)
- 2019(7533)
- 2018(7225)
- 2017(13563)
- 2016(7761)
- 2015(8532)
- 2014(8630)
- 2013(8463)
- 2012(7942)
- 2011(7146)
- 2010(7069)
- 2009(6384)
- 2008(6346)
- 2007(5607)
- 2006(4888)
- 2005(4230)
- 学科
- 济(37636)
- 经济(37622)
- 管理(18939)
- 业(17173)
- 方法(15230)
- 地方(15179)
- 数学(14039)
- 数学方法(13756)
- 企(11425)
- 企业(11425)
- 农(11206)
- 地方经济(8679)
- 农业(8134)
- 中国(7523)
- 业经(7259)
- 学(7132)
- 环境(6838)
- 财(5671)
- 和(4999)
- 资源(4747)
- 划(4735)
- 发(4480)
- 技术(4250)
- 理论(4183)
- 制(3972)
- 生态(3682)
- 农业经济(3648)
- 贸(3501)
- 贸易(3499)
- 融(3464)
- 机构
- 学院(108406)
- 大学(105279)
- 济(41334)
- 管理(40551)
- 经济(40156)
- 研究(40037)
- 理学(35007)
- 理学院(34484)
- 管理学(33580)
- 管理学院(33402)
- 中国(28760)
- 科学(28213)
- 农(24979)
- 京(23378)
- 所(21251)
- 业大(20780)
- 农业(19864)
- 研究所(19612)
- 中心(19010)
- 江(17814)
- 省(16546)
- 财(15976)
- 范(15855)
- 师范(15715)
- 院(15132)
- 北京(14120)
- 州(14089)
- 科学院(13503)
- 农业大学(13106)
- 技术(13012)
- 基金
- 项目(79179)
- 科学(61787)
- 研究(55632)
- 基金(54600)
- 家(48827)
- 国家(48446)
- 科学基金(41022)
- 省(36394)
- 社会(34205)
- 社会科(32443)
- 社会科学(32429)
- 基金项目(29195)
- 划(28676)
- 自然(27307)
- 自然科(26609)
- 自然科学(26600)
- 自然科学基金(26004)
- 教育(24767)
- 编号(22698)
- 资助(22334)
- 发(19331)
- 重点(18538)
- 成果(16741)
- 课题(16634)
- 计划(16425)
- 部(16035)
- 创(15951)
- 科技(15290)
- 发展(15172)
- 创新(15146)
共检索到15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芝绅 朱海 王小博 张虹
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07.7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3%。玉米产量1340.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5.0%。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优化农业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辽宁省不同区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限制因素,据此进行了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的选择和集成,并对集成技术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键词:
玉米 技术选择 效率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刘欣芳 王贺 李倩 王延波 张立军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杰 席晓玲 刘洪彬 韩晓燕 姜飞强
为研究辽宁玉米布局变化及其区域比较优势,本研究拟用播种面积指标,利用1992~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玉米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渐演变成"玉米型"的粮食种植结构,而各个地区也形成了以玉米生产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其中大连、抚顺、本溪和铁岭为传统的优势产区,锦州、朝阳、阜新和葫芦岛属于新兴比较优势产区;而丹东、营口、辽阳和盘锦4个地区在玉米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今后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重点:一是抓好大连、抚顺、本溪、铁岭和葫芦岛等全优产区的玉米生产,保持传统玉米生产基地的优势;二是...
关键词:
辽宁省 玉米布局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成韬 王延波
本文从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入手,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玉米供求关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现阶段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
辽宁 玉米生产 主要问题 解决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
关键词:
复种模式 鲜食玉米 效益评价 辽宁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复种模式 鲜食玉米 效益评价 辽宁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智
一、辽宁玉米产业基本状况(一)生产情况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615.1千公顷、平均产量1069.2万吨、单产每亩441.3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24957.6千公顷的6.47%、平均产量12417.56万吨的8.61%、单产每亩331.2公斤的132.58%,即辽宁单产高出全国32.58%。"十一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谈克俭 张旭
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年耕种面积为2350万亩,占我国玉米年耕种面积的6.5%,名列第6位。按产量计算,全省平均年产玉米822.5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2%,位居第9位。玉米在辽宁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它是人们的直接食物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利 张卓 王丹 王瑜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设定"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对照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定义,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战略以及其他较为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感性试划",即通过定性分析断定一部分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归属,这些单元称之为"易划区"。对于通过"感性试划"不能断定主体功能区类型的分析评价单元称之为"难划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和关键指标判别法进行"理性试划",最终形成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政府战略相结合、综合指标分析与关键指标判别相结合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思路和方法,取得的区...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感性试划 理性试划 辽宁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丽 刘鸣达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辽宁西部地区建平县两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水浇地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大小依次为:土壤毒素、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酸化和能源耗竭,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69,0.19,0.013,0.011,0.000023;坡耕地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大小依次是: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酸化、土壤毒素和能源耗竭,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087,0.0055,0.0046,0.00055和0.00015。土壤毒素和富营养化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因此,完善水浇地水肥管理,提高玉米肥料和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玉米 建平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东 郝迪 吴迪 付玉娟 孙仕军 陈志君
作物生产水足迹可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真实用水量,为理清辽宁省玉米水足迹的动态变化规律,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基于CROPWAT软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1992~2015年的玉米水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各地区玉米水足迹在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条件下的差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对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水足迹进行了回归分析和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多年平均玉米水足迹总量为1.109m3·kg~(-1),绿水、蓝水和灰水足迹比例分别为47.4%、19.4%和33.2%;丰水年营口最大(1.10m3·kg~(-1))、铁岭最小(0.68m3·kg~(-1)),平水年丹东最大(2.03m~3·kg~(-1))、铁岭最小(0.69m3·kg~(-1)),干旱年型下大连最大(1.74m3·kg~(-1)),抚顺最小(0.75m3·kg~(-1));辽宁省玉米主产区的绿水、蓝水(除锦州外)和灰水足迹大部分呈下降趋势,其中,沈阳、朝阳绿水足迹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为0.12m3·kg~(-1)·10a~(-1)和0.13m~3·kg~(-1)·10a~(-1)。因此,在各水文年型下,辽宁省玉米生产水足迹均以绿水为主,其在辽宁省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灰水占第二,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农业生产中需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各地区玉米水足迹差异显著,需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灌溉制度和灌溉策略,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可为辽宁省的玉米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水足迹 水文年型 年际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延冬 周静
本文介绍了辽宁玉米产业现状,通过对辽宁省玉米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夯实种子生产基础;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加强配套技术推广、特种玉米的产业化开发;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注重产后加工、拓宽商品粮销售渠道。
关键词:
玉米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诏健 刘利民 陈杰 张钊 贺鑫 黄荟羽 贾萍 王莹 宋文锦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克调合函数(DL)三种拟合方法重构春玉米NDVI时序曲线,并使用4次拟合平滑方法处理重构后的时序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动态振幅阈值法取代动态阈值法,并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春玉米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最后使用辽宁省12个农业气象站的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对提取结果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AG模型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保真能力最强,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各年平均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5,0.050和0.041;基于S-G滤波方法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平滑能力最强,其各年平均的拟合值(R2)分别为0.99,0.993和0.993;就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的提取而言,基于A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的提取结果,其3年提取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5d,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4d;而对春玉米出苗期而言,基于S-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提取结果 ,其各年出苗期RMSE分别为4.1d、4.0d和2.9d;动态振幅阈值法优于前人所用的动态阈值法,能够有效地纠正异常低值点,使提取结果更接近真实日期。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资料提取春玉米物候期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