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9)
- 2023(12016)
- 2022(10714)
- 2021(10044)
- 2020(8523)
- 2019(19522)
- 2018(19514)
- 2017(37745)
- 2016(20974)
- 2015(23615)
- 2014(23712)
- 2013(23460)
- 2012(21987)
- 2011(19842)
- 2010(19772)
- 2009(17907)
- 2008(17444)
- 2007(15180)
- 2006(13204)
- 2005(11413)
- 学科
- 济(85202)
- 经济(85110)
- 管理(54734)
- 业(51898)
- 企(41827)
- 企业(41827)
- 方法(38091)
- 数学(32773)
- 数学方法(32369)
- 农(23359)
- 地方(22544)
- 学(21448)
- 中国(20547)
- 业经(18229)
- 财(18043)
- 农业(15930)
- 贸(14451)
- 贸易(14444)
- 和(14070)
- 易(13906)
- 理论(13783)
- 环境(13694)
- 制(13229)
- 技术(12156)
- 地方经济(12133)
- 融(11817)
- 金融(11814)
- 划(11337)
- 银(11272)
- 银行(11216)
- 机构
- 大学(298798)
- 学院(296424)
- 管理(116125)
- 济(112493)
- 经济(109882)
- 研究(105726)
- 理学(101359)
- 理学院(100034)
- 管理学(98047)
- 管理学院(97515)
- 中国(75245)
- 科学(70362)
- 京(64684)
- 所(55475)
- 农(54770)
- 研究所(51302)
- 业大(49090)
- 财(48626)
- 中心(46949)
- 农业(43326)
- 江(43293)
- 范(42268)
- 师范(41862)
- 北京(40774)
- 财经(39644)
- 院(38488)
- 经(36024)
- 州(35228)
- 师范大学(34192)
- 经济学(32230)
- 基金
- 项目(211339)
- 科学(165034)
- 基金(151767)
- 研究(151024)
- 家(134447)
- 国家(133369)
- 科学基金(112628)
- 社会(92105)
- 社会科(86999)
- 社会科学(86970)
- 省(84433)
- 基金项目(81723)
- 自然(75884)
- 自然科(74020)
- 自然科学(74001)
- 自然科学基金(72628)
- 划(71269)
- 教育(68531)
- 资助(62348)
- 编号(61690)
- 成果(49967)
- 重点(48268)
- 发(46216)
- 部(45855)
- 创(43335)
- 课题(42951)
- 科研(40746)
- 创新(40541)
- 计划(40023)
- 教育部(38082)
- 期刊
- 济(122826)
- 经济(122826)
- 研究(84312)
- 中国(54118)
- 学报(53011)
- 农(49555)
- 科学(48232)
- 管理(40464)
- 大学(38425)
- 学学(36144)
- 农业(34910)
- 财(33441)
- 教育(33253)
- 技术(24302)
- 融(22070)
- 金融(22070)
- 业经(20259)
- 经济研究(18481)
- 业(17948)
- 财经(17764)
- 图书(16633)
- 资源(16374)
- 问题(15815)
- 科技(15476)
- 经(15036)
- 理论(14775)
- 版(14681)
- 业大(14130)
- 技术经济(13888)
- 实践(13788)
共检索到42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杰 席晓玲 刘洪彬 韩晓燕 姜飞强
为研究辽宁玉米布局变化及其区域比较优势,本研究拟用播种面积指标,利用1992~2014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玉米区域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种植结构整体上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渐演变成"玉米型"的粮食种植结构,而各个地区也形成了以玉米生产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其中大连、抚顺、本溪和铁岭为传统的优势产区,锦州、朝阳、阜新和葫芦岛属于新兴比较优势产区;而丹东、营口、辽阳和盘锦4个地区在玉米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今后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重点:一是抓好大连、抚顺、本溪、铁岭和葫芦岛等全优产区的玉米生产,保持传统玉米生产基地的优势;二是...
关键词:
辽宁省 玉米布局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芝绅 朱海 王小博 张虹
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07.7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3%。玉米产量1340.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5.0%。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优化农业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延景 肖海峰
[目的]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研究表明,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四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东 郝迪 吴迪 付玉娟 孙仕军 陈志君
作物生产水足迹可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真实用水量,为理清辽宁省玉米水足迹的动态变化规律,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运用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基于CROPWAT软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1992~2015年的玉米水足迹进行计算,分析了各地区玉米水足迹在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条件下的差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对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水足迹进行了回归分析和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多年平均玉米水足迹总量为1.109m3·kg~(-1),绿水、蓝水和灰水足迹比例分别为47.4%、19.4%和33.2%;丰水年营口最大(1.10m3·kg~(-1))、铁岭最小(0.68m3·kg~(-1)),平水年丹东最大(2.03m~3·kg~(-1))、铁岭最小(0.69m3·kg~(-1)),干旱年型下大连最大(1.74m3·kg~(-1)),抚顺最小(0.75m3·kg~(-1));辽宁省玉米主产区的绿水、蓝水(除锦州外)和灰水足迹大部分呈下降趋势,其中,沈阳、朝阳绿水足迹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为0.12m3·kg~(-1)·10a~(-1)和0.13m~3·kg~(-1)·10a~(-1)。因此,在各水文年型下,辽宁省玉米生产水足迹均以绿水为主,其在辽宁省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灰水占第二,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小觑,在农业生产中需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各地区玉米水足迹差异显著,需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灌溉制度和灌溉策略,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可为辽宁省的玉米生产空间布局和农业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水足迹 水文年型 年际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卫 刘景双 顾康康 王明全
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建立了用水比较优势的计算模式,用以计算和分析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并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该省用水比较优势的区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1997年~2005年辽宁省工业用水和林牧渔用水具有相对优势,但是灌溉用水始终处于比较劣势,用水效益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生产用水的比较优势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较之全国平均水平,1997年~2005年该省城市生活用水具有相对优势但渐趋减弱,农村生活用水处于比较劣势但日益改善,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主要源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生活用水的竞争使用;生活用水比较优势也具有显著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玉梅 刘则渊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事关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成功进而实现振兴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除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辽宁省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结合辽宁省经济自身发展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决策法,提出了辽宁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优化模式和产业区域布局战略。
关键词:
辽宁省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 区域布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敏 刘欣芳 王贺 李倩 王延波 张立军
用SSR标记对辽宁省的54个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区试玉米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DNA指纹检测技术》所用的20对SSR核心引物在所有的供试材料中都有多态性,共扩增出85个等位基因,每一个位点上检测到2~7条,平均为4.25条,其PIC值在0.1045~0.8820之间,平均为0.7099。54份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1~1.42,采用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rithmetic average)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5个类群,基本与系谱一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慧莲 王海南 韩旭东 郑风田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区域 比较优势 空间分布 测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孙语桐
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进而加权合成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4个城市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分析,揭示了影响辽宁省各区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即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用水效率;影响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为城市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辽西北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牧草地发达区;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辽中南地区。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忠旭 李天来
该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产业测算方法为基础,运用《辽宁省统计调查年鉴》等文献资料的数据,分析了辽宁省各地区种植业中的主要农作物相对于全省的比较优势,并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行了选择,进一步促进了辽宁省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辽宁省 种植业 优势 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
关键词:
复种模式 鲜食玉米 效益评价 辽宁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延冬 周静
本文介绍了辽宁玉米产业现状,通过对辽宁省玉米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夯实种子生产基础;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提高机械化利用水平、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加强配套技术推广、特种玉米的产业化开发;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注重产后加工、拓宽商品粮销售渠道。
关键词:
玉米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诏健 刘利民 陈杰 张钊 贺鑫 黄荟羽 贾萍 王莹 宋文锦
遥感提取玉米物候信息可以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监测玉米季节性变化、确保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基于2007,2008,2009年的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AG)、Savitzky-Golay滤波(S-G)和双逻辑斯蒂克调合函数(DL)三种拟合方法重构春玉米NDVI时序曲线,并使用4次拟合平滑方法处理重构后的时序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动态振幅阈值法取代动态阈值法,并采用动态振幅阈值法、拐点法和最大值法提取春玉米关键物候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最后使用辽宁省12个农业气象站的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对提取结果加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AG模型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保真能力最强,其重构曲线与原曲线各年平均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5,0.050和0.041;基于S-G滤波方法的重构NDVI时序曲线平滑能力最强,其各年平均的拟合值(R2)分别为0.99,0.993和0.993;就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的提取而言,基于A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的提取结果,其3年提取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5d,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4d;而对春玉米出苗期而言,基于S-G时序曲线的提取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提取结果 ,其各年出苗期RMSE分别为4.1d、4.0d和2.9d;动态振幅阈值法优于前人所用的动态阈值法,能够有效地纠正异常低值点,使提取结果更接近真实日期。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遥感资料提取春玉米物候期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复种模式 鲜食玉米 效益评价 辽宁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