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6)
- 2023(9080)
- 2022(7454)
- 2021(6702)
- 2020(5775)
- 2019(13280)
- 2018(12999)
- 2017(25946)
- 2016(13508)
- 2015(15049)
- 2014(14993)
- 2013(15074)
- 2012(14050)
- 2011(12882)
- 2010(13292)
- 2009(12289)
- 2008(11604)
- 2007(10392)
- 2006(9310)
- 2005(8446)
- 学科
- 济(89149)
- 经济(89109)
- 管理(34472)
- 业(32988)
- 方法(32205)
- 数学(29291)
- 数学方法(28784)
- 企(25777)
- 企业(25777)
- 地方(24148)
- 农(18363)
- 中国(17186)
- 业经(16819)
- 地方经济(15440)
- 学(14834)
- 产业(12502)
- 农业(12491)
- 财(11354)
- 制(11026)
- 环境(10561)
- 贸(9600)
- 贸易(9593)
- 理论(9554)
- 体(9440)
- 融(9217)
- 金融(9216)
- 和(9176)
- 技术(9154)
- 发(9112)
- 易(9107)
- 机构
- 学院(203417)
- 大学(200132)
- 济(98163)
- 经济(96376)
- 管理(78296)
- 研究(71736)
- 理学(67816)
- 理学院(67025)
- 管理学(65689)
- 管理学院(65326)
- 中国(52210)
- 科学(42572)
- 京(41181)
- 财(38653)
- 所(35598)
- 研究所(32391)
- 中心(32009)
- 经济学(31469)
- 财经(31127)
- 江(30875)
- 农(30438)
- 业大(28314)
- 经(28042)
- 经济学院(28012)
- 范(26083)
- 师范(25859)
- 院(25727)
- 北京(25603)
- 州(24031)
- 农业(23420)
- 基金
- 项目(135175)
- 科学(108057)
- 基金(98618)
- 研究(97740)
- 家(84977)
- 国家(84381)
- 科学基金(73594)
- 社会(65022)
- 社会科(61987)
- 社会科学(61970)
- 省(56240)
- 基金项目(52128)
- 自然(46663)
- 自然科(45597)
- 自然科学(45588)
- 自然科学基金(44716)
- 划(44521)
- 教育(43821)
- 资助(40993)
- 编号(37920)
- 发(32079)
- 重点(30742)
- 部(29169)
- 成果(29012)
- 创(27969)
- 课题(27090)
- 国家社会(26969)
- 发展(26352)
- 创新(26316)
- 展(25997)
共检索到303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丹 张耀光 陈爽
1990年代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相应发生转变。基于产业功能的角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1997年、2006年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总结出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演变模式:支柱产业地位稳定,主导、潜导双向转移。应用Weaver Tomas组合系数法对辽宁省1997年、200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总结出其以大连为稳定核心发展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构建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王会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论述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全省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调整措施和对策,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锴 宋婷婷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和灰色关联法对2001—2014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特征与优势进行分析与定位,以期为辽宁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辽宁省产业结构呈"一三二"向"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演变特征,其中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势较强、滨海旅游业产业竞争优势较突出,其他海洋产业的优势随着产业结构特征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锴 宋婷婷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SSM)法和灰色关联法对2001—2014年辽宁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特征与优势进行分析与定位,以期为辽宁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辽宁省产业结构呈"一三二"向"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演变特征,其中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势较强、滨海旅游业产业竞争优势较突出,其他海洋产业的优势随着产业结构特征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韩增林
准确判断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演进特征是科学把握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演进特征及系统耦合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997—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2004—2005年处于较强可持续状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耦合关系经历了从经济社会型可持续——社会生态型可持续——综合协调型可持续模式的演变过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宜钟 李少林
本文通过对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要素供给者的跨期效用最大化目标进行联合求解,推导出了一个产业层面的最优名义产出增长率方程。笔者基于上述方程对辽宁省在1992—2009年间最优产业结构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实际产业结构同最优产业结构之间大体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清晰地反映了国内重大经济事件对辽宁省国民经济的影响。该方程所涉及的定量指标为辽宁省制定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目标。
关键词:
最优产业结构 需求价格弹性 随机贴现因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斐 孙才志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以协同学理论和加速遗传算法为基础,应用有序度模型和协同演化模型,采用辽宁省历史统计数据,开展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两个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辽宁沿海地区分为3个地区,定性分析了3个地区海陆协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尹增强 李九奇 冯维山 刘海映
根据辽宁省海洋捕捞产量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5种主要渔具渔法的产量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联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5 种主要渔具渔法产量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与定置网、拖网的产量的关联度高,与围网、钓具和流刺网的产量关联度低;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产量的计算权重分别约为 23 3%、16 1%、31 1%、20 4%、9 1%。对辽宁省渔具渔法产量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刘桂春 张璐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事业的总和。根据国民经济结构中主导产业的内涵,海洋经济中的海洋产业也可以确定主导海洋产业。论文分析了形成辽宁海洋产业的资源基础、海洋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发展与结构特征等。由研究可知,辽宁主导海洋产业不仅随时间呈增长趋势,而且在地区分布上趋向于均衡。在确定主导海洋产业的方法上,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明确具有优势增长和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部门,通过主成份分析可以明确综合实力水平强的海洋产业部门。把2种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海洋水产、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狄乾斌 韩增林 孙迎
科学评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水平的重要保证,复合生态系统的场力理论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出发,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用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选取可行的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实例,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上升势头,其系统协调程度也在逐渐增强,与该省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说明辽宁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海洋经济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结果还表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与可持...
关键词: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 辽宁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狄乾斌 王小娟 耿雅冬 张洪月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关键词:
海洋经济系统 协调 辽宁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振华 李旭
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点不同于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结构。本文对县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辽宁省的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求解出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GDP的贡献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GDP的贡献为3.01%,劳均资本、劳动力质量等因素对其有显著正影响,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为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美 翟印礼 韩晓燕 甄伟 张晓男
运用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1~2005年间不同时间段内的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度,并分析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讨论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问题,为平原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得久 于洪波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