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6)
2023(10465)
2022(8892)
2021(7984)
2020(6417)
2019(14553)
2018(14429)
2017(26888)
2016(14432)
2015(16217)
2014(16487)
2013(16593)
2012(15824)
2011(14770)
2010(15155)
2009(14233)
2008(13816)
2007(12440)
2006(11582)
2005(10907)
作者
(45196)
(37817)
(37482)
(35664)
(24080)
(18180)
(16993)
(14797)
(14443)
(13715)
(13072)
(12673)
(12345)
(12198)
(11799)
(11611)
(11072)
(10836)
(10767)
(10756)
(9855)
(9417)
(9154)
(8753)
(8568)
(8464)
(8369)
(8265)
(7852)
(7318)
学科
(85877)
经济(85821)
管理(40456)
(34536)
地方(28148)
(25168)
企业(25168)
方法(24238)
中国(23375)
(21129)
数学(20835)
数学方法(20634)
业经(17861)
(16711)
地方经济(16497)
环境(16400)
农业(15038)
(13625)
(12565)
金融(12565)
资源(12145)
(12089)
(12083)
(11859)
银行(11845)
(11601)
(11325)
(10340)
贸易(10328)
技术(10091)
机构
学院(217194)
大学(214328)
(97446)
经济(95330)
研究(85206)
管理(79736)
理学(66409)
理学院(65588)
中国(64917)
管理学(64546)
管理学院(64154)
科学(52215)
(47722)
(44596)
(41138)
研究所(40236)
(38370)
中心(38202)
(35843)
业大(31825)
财经(31463)
北京(31067)
(31038)
师范(30751)
(30653)
经济学(29416)
农业(29354)
(28999)
(28782)
(28164)
基金
项目(139211)
科学(108726)
研究(103082)
基金(97122)
(84430)
国家(83706)
科学基金(70721)
社会(65831)
社会科(62399)
社会科学(62379)
(58869)
基金项目(51192)
(47066)
教育(45038)
自然(43354)
自然科(42023)
自然科学(42010)
编号(41537)
自然科学基金(41179)
资助(39688)
(37435)
成果(33476)
重点(32096)
课题(30553)
发展(30307)
(29769)
(29251)
(28271)
国家社会(26824)
创新(26635)
期刊
(126088)
经济(126088)
研究(69546)
中国(53445)
(36029)
学报(32352)
管理(31282)
科学(31233)
(29338)
农业(25143)
大学(24047)
教育(23122)
学学(22415)
(22131)
金融(22131)
技术(21883)
业经(20471)
经济研究(19624)
问题(15730)
财经(15585)
资源(14656)
(13661)
(13384)
技术经济(13083)
图书(11641)
统计(11272)
世界(11114)
(10891)
科技(10575)
经济问题(10509)
共检索到358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狄乾斌  王小娟  耿雅冬  张洪月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宝库  李可柏  王欢  张小月  
以辽宁省2004-2011年度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建筑业发展与资源环境联系起来综合考察,通过引入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建筑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2004年起逐渐上升,但在2010年后开始下降,协调发展态势并不乐观,最后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丽娟  万志芳  李微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森工林区的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不好,只有少数年份是真正的优良协调;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总协调度较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王宇飞  马国栋  郝慧娟  
论文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2001—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各子系统进行状态评估,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水平从0.437提高到0.498,呈缓慢提高状态,但一直处于拮抗阶段。用水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耦合协调度从0.254增大到0.408,呈增大趋势但仍处于中低度协调水平;②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用水效率最好的为大连市,用水效率评估值已达到0.887,其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兆臣  
本文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 ,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 ,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 ,做强做大辽宁财政 ,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文章 ;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 ,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减少并规范各种税收优惠与减免 ,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新阳  吕杰  刘洪彬  
本文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客观计算权重的拉开档次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并对辽宁省东南部农林生态复合区的10个县(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混合OLS模型,对各县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人口密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影响,同时从农业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研究了各要素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吉芝  秦其明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客观因素 )、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 (政策因素 )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娟  吴玉鸣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19902005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测度了广西人口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三者间的协调程度,进而评估分析了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990年以来,广西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系统的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口系统的综合水平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资源环境系统综合水平不断下降。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发展的协调性较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远  李芬  郑丙辉  王西琴  刘鸿亮  
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对趋于协调,但1995年后天津市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已从经济增长滞后型发展为环境质量滞后型。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天津市未来1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未来将显现下降趋势,从2 0 0 0年的0 .95下降到2 0 15年的0 .5 9,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2 0 0 5年之后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琼  吴斌  欧名豪  盛业旭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0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度从最初的失调状态进入拮抗、磨合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高级协调发展,但两系统自身的发展度有背离趋势。研究结论:为缩小两系统发展度差距,维持两系统高级协调发展状态,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强化结构及集约管控,优化土地生态环境,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莺燕  于法稳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2001~2012年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环境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0.4696 nha增至2012年的1.4039 nha;ETI处于第6等级,EOI处于第2等级,EECI处于第1等级,说明青海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已经极度不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新焕  王文平  蔡彬清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为科学评价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维秋  
构建适用于辽宁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法测算辽宁省及其14个地级市的"四化"水平,运用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其"四化"协调发展程度,同时基于Arc GIS软件中的3D立体与2D平面视角模拟其空间格局态势。研究表明:辽宁省"四化"南北向的正"U"型与东西向的倒"U"型发展态势鲜明,"四化"整体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其中工业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辽宁省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中东部信息化与城镇化水平优于辽西,中西部的农业现代化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