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9)
- 2023(4287)
- 2022(3559)
- 2021(3279)
- 2020(2785)
- 2019(6085)
- 2018(5659)
- 2017(10981)
- 2016(5942)
- 2015(6492)
- 2014(6166)
- 2013(6170)
- 2012(5853)
- 2011(5147)
- 2010(5413)
- 2009(5435)
- 2008(4207)
- 2007(3705)
- 2006(3315)
- 2005(3031)
- 学科
- 融(24078)
- 金融(24075)
- 济(21163)
- 经济(21148)
- 银(20876)
- 银行(20865)
- 行(20375)
- 业(15423)
- 中国(14049)
- 管理(11962)
- 企(11254)
- 企业(11254)
- 中国金融(10813)
- 地方(10784)
- 农(8784)
- 制(7791)
- 财(7633)
- 方法(6987)
- 农业(6706)
- 数学(6572)
- 数学方法(6549)
- 业经(6017)
- 务(5536)
- 财务(5524)
- 财务管理(5519)
- 企业财务(5336)
- 事业(4707)
- 体(4621)
- 学(4542)
- 制度(3943)
- 机构
- 学院(76084)
- 大学(73197)
- 济(30644)
- 经济(29896)
- 研究(28663)
- 中国(27030)
- 管理(24341)
- 农(23898)
- 理学(20637)
- 理学院(20361)
- 管理学(19968)
- 管理学院(19862)
- 农业(19259)
- 科学(19182)
- 业大(16505)
- 所(16038)
- 中心(15960)
- 财(15152)
- 研究所(14781)
- 银(14527)
- 京(14231)
- 省(14058)
- 银行(14049)
- 融(13414)
- 江(13297)
- 行(13212)
- 金融(13162)
- 农业大学(12416)
- 财经(11801)
- 人民(11036)
- 基金
- 项目(54054)
- 科学(40762)
- 基金(37504)
- 研究(36353)
- 家(33384)
- 国家(33061)
- 科学基金(27530)
- 省(27220)
- 社会(22399)
- 社会科(21293)
- 社会科学(21286)
- 基金项目(20430)
- 划(19521)
- 自然(18467)
- 自然科(18036)
- 自然科学(18020)
- 自然科学基金(17689)
- 教育(15579)
- 资助(15149)
- 编号(14349)
- 发(13674)
- 重点(12880)
- 创(12192)
- 计划(12075)
- 科技(11632)
- 农(11619)
- 创新(11559)
- 业(11215)
- 成果(11080)
- 课题(10771)
共检索到122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韩翔宇 杨红 马家瑞 吕彬 桑海旭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茄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 侯明生 胡汉桥
用采自湖北省44个县、市的6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与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融合群国际标准株AG-1IA、AG-1IB、AG-1IC、AG-4和AG-5进行了菌丝融合试验。结果证明,供试的62个菌株均能与AG-1IA株融合,其中有60株也能与AG-1IC株融合。比较而言,供试株与AG-1IA的融合率高于与AG-1IC的融合率。据此,供试菌株应归于R.Solani AG-1IA。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菌丝融合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杨立军 赵永玉 喻大昭 徐荣钦 张重权
1997~ 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标样上分离获得丝核菌 6 5株 ,其中双核丝核菌 43株 ,多核丝核菌 2 2株。将所得菌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融合测试表明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cerealis的AGD融合群和R .solani的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 ,相应菌株数分别为 43、12、6、2、2 ;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 ;菌丝融合群间致病力不同 ,AGD、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在鄂麦 12上的平均病级值分别为 2 .38、2 ....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世维 郑文静 赵家铭 魏松红 王妍 赵宝海 刘志恒
【目的】鉴定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无毒基因型,了解无毒基因在不同地区流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经克隆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6个无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选取辽宁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6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DNA样本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测序,对6个无毒基因PCR产物进行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未出条带的,设计不同引物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在PCR产物电泳检测中,Avr1-CO39、Avr-pia和Avr-pii没有产物条带,对这3个无毒基因设计验证引物,其PCR产物电泳检测仍没...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伟娟 鹿秀云 李宝庆 郭庆港 李社增 马平
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7.46%,表明河北省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4融合群。通过选用麦芽蛋白胨(MPDA)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AG-4融合群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即AG-4-A、AG-4-B、AG-4-C、AG-4-D、AG-4-E和AG-4-F,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9.02%,6.56%,9.84%,1.6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丽 郑文静 王疏
对来自辽宁地区的62份水稻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通过试验筛选到18份高抗材料,如‘港源8号’、‘盐粳456’等,同时还筛选到一批对条纹叶枯病表现中抗的材料。另外,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标记ST10对96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发现仅有5份材料扩增出了特异性带型,而其余材料均不携带该抗病基因,表明本试验中筛选出的高抗材料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新型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病鉴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芳 魏松红 王海宁 李思博 李帅 张优
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多个地区采集水稻田土样。采用3点平板对峙培养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抑制法,综合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有生防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211株生防菌中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1株真菌JLF6-2和3株细菌JLN3-2、SYN6-3及JLN3-8。4株生防菌株抑菌圈分别为38.30mm、18.30mm、33.30mm和22.50m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7.30%、63.29%、80.35%和100%;菌核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67%、83.33%、80.00%和6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博 魏松红 王海宁 罗文芳 张优 刘志恒
20152016年从辽宁省7个主要水稻产区沈阳、大连、丹东、营口、盘锦、抚顺和铁岭采集、分离、鉴定稻瘟病菌155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155个菌株划分为6群44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为2年间辽宁省主要的致病种群。种群ZF虽然致病力较弱,但2年间小种所占比例仅次于ZA群和ZB群且有上升趋势。其余3个种群ZC、ZD和ZE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ZG群小种2年间均未检测到。各地的稻瘟病菌种群结构复杂程度不尽相同。抚顺和丹东地区种群分布较为复杂,均为ZA、ZB、ZC、ZD、ZE和Z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王经纬 杨红 魏松红 赵玲玲 于淼
2005~2007年,分离测定了辽宁省稻瘟病菌171个菌株,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划分为7群40个生理小种。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A群和ZF群,致病性强的籼型小种类群出现频率增加,弱致病类群的粳型小种出现频率下降,ZG群小种2006年暂时未见。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雯雯 杨红 田玲 王晓旭 桑海旭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王世维 魏松红 王海宁 郑文静 杨廷章
分析辽宁省2011~2012年稻瘟病菌种群的动态分布情况,以期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及其选育提供理论参考。采集辽宁省水稻8个主要产区稻穗颈瘟标样495份,经病菌分离、纯化,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48株菌株,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两年间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148株菌株,经鉴定划分为7群39个生理小种;两年间病菌ZA群和ZB群出现频率较高且稳定,为辽宁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致病较弱的粳型种群ZF虽然频率仅次于ZA群和ZB群,但仍处于下降趋势;ZC群和ZD群生理小种所占比重较小且保持稳定;而ZE群小种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且2012年与ZF群持平;ZG群在2007年之后,时隔4年重新出现...
关键词:
辽宁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动态监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图永 高必达 何昆 陈先玉
从水稻种子和植株内分离到 5 0种内生和表生细菌菌株 ,通过与水稻纹枯病菌的对峙培养 ,得到了 S- 1 1 ,S-1 3,S- 1 4和 S- 1 8共 4种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 .将这 4种菌株的菌悬液浸种杂交水稻威优46 ,形成细菌化种苗 ,4叶期接种水稻纹枯病菌 ,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 ;将它们的菌悬液以 3× 1 0 9/ m L 喷雾 ,发现菌株 S- 1 8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效果优于井岗霉素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生防细菌 筛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而勋 曹菊香 杨媚 朱西儒
对来自海南、福建、广西、云南、湖南和广东等我国南方 6个代表性省 (区 )的 72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进行了RAPD聚类分析及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 10个随机引物对该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共获得 2 10条DNA谱带 ,其中 5条为特征带 ,2 0 5条为多态带 ,条带多态率为98%。在 0 5 4左右的相似性系数水平 ,所有供试菌株被划分为 6个类群 ,所有来自同一省 (区 )的菌株均聚类为同一类群或亚类群。DNA条带的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但与致病力的强弱无明显的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波 吴云雨 陈浩 管昌红 刘凤权 张红生 鲍永美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主要稻区主栽品种的抗性品种分布情况。[方法]2013和2014年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了吉林、云南、浙江、湖南、江苏和广东6省75个水稻主栽品种对我国白叶枯病菌9个小种(R1~R9)的抗性。[结果]吉林、云南和湖南省主栽品种抗性弱、抗谱窄,分别只对其中5个、3个和6个小种有抗性,缺乏对当地优势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广东、江苏省主栽品种对9个小种均有抗性;浙江省的品种对7个小种,包括对当地优势小种R5和R8均有抗性。分析病原菌不同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力差异,发现强毒性小种R8和R9可以使90%以上的供试品种表现感病或中感反应;而弱毒小种R1只能侵染‘云粳41’和‘龙洋1号’2个...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白叶枯病菌 抗性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