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6)
2023(12346)
2022(10899)
2021(10304)
2020(8786)
2019(20120)
2018(20071)
2017(38386)
2016(21351)
2015(23741)
2014(23720)
2013(23555)
2012(21948)
2011(19757)
2010(19524)
2009(17734)
2008(17330)
2007(14971)
2006(12884)
2005(11144)
作者
(64275)
(53543)
(53137)
(50809)
(34347)
(25911)
(23963)
(21027)
(20568)
(19168)
(18365)
(18336)
(17211)
(16922)
(16822)
(16564)
(16229)
(15819)
(15343)
(15322)
(13640)
(13163)
(13045)
(12331)
(12085)
(12033)
(11872)
(11732)
(10980)
(10855)
学科
(80944)
经济(80851)
管理(55972)
(54417)
(44368)
企业(44368)
方法(38093)
数学(32718)
数学方法(32293)
(25008)
(22747)
中国(19674)
(19313)
地方(18009)
业经(17689)
农业(15508)
理论(14686)
(13425)
(13326)
贸易(13320)
(13276)
技术(12940)
(12876)
环境(12723)
(12394)
财务(12333)
财务管理(12312)
企业财务(11717)
教育(11511)
(11255)
机构
大学(304958)
学院(301025)
管理(116620)
(110945)
经济(108352)
研究(105092)
理学(101893)
理学院(100636)
管理学(98624)
管理学院(98094)
中国(73168)
科学(71651)
(64899)
(59763)
(55280)
业大(52328)
研究所(51372)
(49577)
农业(47701)
中心(46602)
(44324)
(42011)
师范(41490)
财经(40653)
北京(40066)
(37491)
(37015)
(35876)
师范大学(33839)
(33623)
基金
项目(215801)
科学(167520)
基金(155308)
研究(151575)
(138414)
国家(137300)
科学基金(115508)
社会(92341)
社会科(87212)
社会科学(87185)
(87019)
基金项目(83464)
自然(78699)
自然科(76817)
自然科学(76790)
自然科学基金(75393)
(73163)
教育(69430)
资助(63794)
编号(60935)
成果(49710)
重点(48941)
(46742)
(45879)
(44669)
课题(42451)
计划(42263)
科研(41941)
创新(41755)
大学(39140)
期刊
(118433)
经济(118433)
研究(83643)
学报(59204)
(54283)
中国(54016)
科学(51489)
大学(42585)
学学(40212)
管理(40039)
农业(38470)
(35697)
教育(33607)
技术(23988)
(21349)
金融(21349)
(20029)
业经(19491)
财经(19084)
经济研究(17927)
图书(17287)
业大(16594)
(16362)
(16111)
科技(15724)
问题(15424)
理论(14582)
资源(14365)
技术经济(13641)
实践(13581)
共检索到424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李茂柏  孙健  王楠  徐正进  陈温福  
杂草稻是指在稻田里或周边作为杂草类型而伴随栽培稻生长的水稻植株,杂草稻已成为辽宁省稻区一种严重的杂草类型。2003~2005年对辽宁省杂草稻进行了初步考察、收集和整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广泛分布在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的各主栽水稻田中,且正从栽培田向周边扩散;不同地区杂草稻的株高、分蘖能力、单株穗数及芒长等生物学特性变异较大;杂草稻在亚种分类上大部分属粳型和偏粳型,只有少数为偏籼型。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辽宁省杂草稻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复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马巍  唐亮  孔德秀  刘晓亮  丁国华  赵明辉  陈温福  
近年来,杂草稻在中国北方稻区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育种资源。利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采集到的杂草稻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吉林省杂草稻的植物学性状,采用26对SSR引物对吉林杂草稻进行了DNA水平的多态性检测,分析了杂草稻的起源。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杂草稻植株高于当地栽培稻,颖壳色共有7种表型,其中以秆黄色居多,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和黄褐色相对较少,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易落粒且易倒伏。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26个位点上有21个具多态性,占80.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的变异范围在0.2237~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战胜  高旭华  沈雪峰  方越  陈勇  
用30对SSR引物比较来自不同省区的12份杂草稻、34份栽培稻及36份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121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数在2~6之间,平均为4.033个。杂草稻、栽培稻和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88 2、0.351 5和0.489 9,每个位点在杂草稻、栽培稻、野生稻中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2.10、2.27、3.5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最大。杂草稻与栽培稻之间的遗传距离(0.049 4)明显小于其与普通野生稻间的遗传距离(0.583 8),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即杂草稻很可能起源于栽培稻的返祖退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慧  李丽丽  祝红艳  郭志富  陈丽静  张丽  钟鸣  邵国军  
以辽宁地区水稻育种的主要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应用52个SSR标记对55个粳稻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5个标记中,有18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83个平均每个标记3.75个。品种间相似系数在0.71~0.97之间,相似性较高,以0.82为标准,可分为8个大群,但主要生产应用品种多集中在第一大群中,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基础相对单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罡  颜廷武  刘巍  郭志富  尤文忠  
为研究辽宁省槭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构建分子指纹图谱,为分子水平上鉴定槭属种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辽宁省槭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省内的11份槭属植物主栽品种和19份不同种源红花槭种质为材料,利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统计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比率。利用NTSYS-PC2.1和ExCEl软件统计SRAP-PCR条带数据,按照相似系数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绘制树状聚类图,并构建30份槭属种质资源指纹图谱。从110对SR...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吕国忠  杨红  翟强  苗青  
经过农田调查和对大量文献分析,确定辽宁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杂草有46种,隶属17科37属,其中18种为国家重要外来有害生物,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文斌  张荣胜  罗楚平  尹小乐  刘永锋  陆凡  陈志谊  
【目的】明确采自中国10个水稻主产省份111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产孢能力、菌丝生长速率及致病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111个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3对特异性引物BOX、REP、ERIC对稻曲病菌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11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致病力与产孢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65,显著性概率为0.001;致病力与生长速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宇飞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王辉  刘丽  王雪洁  
为了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葡萄白腐病菌遗传分化情况,对采自辽宁省沈阳、朝阳、锦州、营口、大连、辽阳等主要葡萄产区的病样进行分离鉴定,对病原菌形态学进行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MEGA5.0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2株白腐病菌菌落形态基本一致,菌丝平伏,有隔膜,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暗褐色,球内含有大量分生孢子,有孔口;分生孢子单孢,卵圆形,最初无色,后变为暗褐色。病菌rDNA-ITS序列与已知序列的相似度达99%以上,42个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极高,不同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区域性特征不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雪瑞  陈文峰  陈文新  傅俊范  周如军  隋新华  
对锦鸡儿与树锦鸡儿根瘤菌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系统发育地位及遗传多样性。通过分离、纯化、回接结瘤测定共获得了31株待测菌,并采用16S rDNA PCR RFLP及BOX-PCR等方法对这些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株待测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全部源于中间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并产生5种不同的rDNA图谱组合。BOX-PCR研究中,待测菌株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在80%相似性水平上,将待测菌归于17个不同的类型当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郑家奎  徐建第  蒋开锋  吴先军  汪旭东  
【目的】研究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水稻染色体上的60个SSR引物和22个水稻功能基因标记检测了32个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6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88个等位基因,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126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在2~6之间,平均为3.13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6~0.744,平均为0.467±0.175。32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6之间,平均为0.697。聚类分析将32个香稻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8处分为籼、粳两类,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分析比较吻合。【结论】SSR分子标记在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育种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何雨  吴蓉  沈亚芳  王洋  赵光武  
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是一种伴生性的稻田恶性杂草,和栽培稻Oryza sativa同属禾本科Poaceae稻属Oryza,具有生长势强、易脱粒、休眠性强、耐逆等特性;其起源主要是由栽培稻品种去驯化而成。杂草稻的发生严重影响栽培稻产量,降低稻米品质,影响稻种纯度,且难以防除。中国杂草稻发生分布不均,在广东、辽宁、宁夏、江苏、江西、黑龙江、安徽、山东、浙江等地均有发生,且发生程度不同。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农机跨区作业、栽培技术改变、选择性除草剂缺乏等。目前常采用人工拔除,调整栽培方式(套播、直播转变为移栽、机插),实施水旱轮作,施用丙草胺类除草剂等方式防除,但尚未有非常有效的防控措施。此外,由于杂草稻的变异类型丰富,其遗传背景又与栽培稻相似,因此可作为栽培稻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参6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文  张雷  毕进红  
采用ISSR技术,对辽宁沿海5个毛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12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37个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 500 bp,每个个体获得的扩增条带在9~15条不等。利用POPGEN 3.2和MEGA 2统计软件,获得实验数据,确立了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毛蚶5个地理群体分化不明显,没有形成不同的地理种群;聚类分析显示,丹东和庄河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依次为金州、营口、锦州;5个群体无论是在多态位点比例还是在平均杂合度上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毛蚶当前种质资源状况良好,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姝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关天舒  王辉  张里  谢小平  
为明确辽宁地区葡萄霜霉病菌的遗传变异规律,对采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21株葡萄霜霉病菌提取DNA,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与测定,并利用Clustalx1.83及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其遗传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21株葡萄霜霉病菌的ITS序列长度为1306~1781bp,GC含量为34.16%~36.09%;菌株遗传距离为0~0.069;以遗传距离0.01划分为2个类群,以遗传距离0.005划分为3个亚群。采自沈阳的SYK菌株和采自朝阳的CYE菌株遗传距离为0;采自大连的2个菌株分别属于类群Ⅰ的2个亚群,遗传距离为0.016。采自沈阳的6株菌株分别属于2个类群,聚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玉龙  刘修泽  李轶平  王爱勇  王小林  董婧  
细纹子鱼(Liparis tanakae)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朝鲜半岛、日本和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已成为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优势种类之一,并在黄渤海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生态优势种的种群状况及遗传背景进行了解。根据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辽宁沿海不同体色花纹的细纹子鱼辽东湾群体(n=20)和黄海北部群体(n=34)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623 bp的COⅠ基因片段,其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3%,32.4%,26.9%,18.4%。在2个群体54 ind个体中共检测得到8个单倍型,其单倍型间遗传差异为0.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