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1)
2023(12935)
2022(11461)
2021(10904)
2020(9079)
2019(20878)
2018(20673)
2017(40458)
2016(22160)
2015(24891)
2014(24775)
2013(24390)
2012(22556)
2011(20273)
2010(20219)
2009(18386)
2008(17812)
2007(15478)
2006(13741)
2005(12020)
作者
(63320)
(52646)
(52036)
(49700)
(33547)
(25096)
(23820)
(20545)
(20025)
(18817)
(17898)
(17503)
(16689)
(16574)
(16280)
(16133)
(15754)
(15665)
(14917)
(14874)
(13104)
(12921)
(12672)
(11971)
(11910)
(11773)
(11580)
(11519)
(10570)
(10391)
学科
(86467)
经济(86373)
管理(63759)
(61726)
(49783)
企业(49783)
方法(38991)
数学(33829)
数学方法(33353)
(27159)
中国(22513)
(21551)
地方(20413)
业经(20299)
(18237)
农业(18160)
(15514)
(15489)
贸易(15482)
(15036)
理论(14834)
技术(14207)
环境(14020)
(13774)
(13773)
(13189)
财务(13116)
财务管理(13092)
企业财务(12393)
(12369)
机构
学院(307607)
大学(306219)
管理(125420)
(122806)
经济(119962)
理学(108868)
理学院(107728)
管理学(105922)
管理学院(105385)
研究(103705)
中国(76829)
(65166)
科学(64796)
(55435)
(53092)
(51782)
业大(47770)
中心(47617)
研究所(47240)
(45875)
财经(43930)
农业(41392)
(41296)
师范(40949)
北京(40934)
(40003)
(37855)
(36847)
经济学(35013)
经济管理(33060)
基金
项目(212995)
科学(167513)
研究(158155)
基金(152964)
(132763)
国家(131611)
科学基金(113318)
社会(97681)
社会科(92498)
社会科学(92473)
(85458)
基金项目(81503)
自然(74329)
自然科(72512)
教育(72510)
自然科学(72494)
自然科学基金(71156)
(70508)
编号(65984)
资助(63173)
成果(53046)
重点(47329)
(46822)
(46082)
课题(45364)
(44392)
创新(41331)
科研(40201)
教育部(39904)
项目编号(39857)
期刊
(135800)
经济(135800)
研究(91627)
中国(59167)
(48509)
学报(46738)
管理(45376)
科学(43818)
(39548)
教育(37418)
大学(35698)
农业(34259)
学学(33435)
技术(28222)
(26319)
金融(26319)
业经(23448)
经济研究(20705)
财经(19970)
问题(17339)
(17227)
(17023)
图书(16446)
理论(15607)
技术经济(15500)
科技(15365)
实践(14381)
(14381)
现代(14224)
资源(14145)
共检索到450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振国  
一、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粮食生产现状2007年辽宁粮食播种面积4842万亩,产量1834.7万吨。其中,水稻898万亩,产量503万吨,分别占全省19%、23.7%;玉米3206万亩,产量1465万吨,分别占全省66%、69%;大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鹭茵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在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上。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本文在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 ,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强调要正确估计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静  
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近5年来中国粮食虽丰收增产,但并未摆脱"N"字形波动轨迹,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及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都证明:政策与科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以政策扶持与农业科技支撑为切入点,构建对策体系,以应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丰粮于策、增粮于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课题组  
近几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有所提高,人均占有粮食居全国前列。目前,制约粮食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集成技术严重缺乏,限制生产能力发挥;水土流失,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惠农政策尚未完善“;一事一议”制度遭遇困境。应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整体连片建设,争取用5-7年的时间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通过增加供给抑制农资价格上涨;进一步完善“两免三补”及相关政策;健全“一事一议”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并且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在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和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三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河南的头等大事,特别是自2009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以来,坚持扎实工作,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成效。五年间共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972万亩,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亿斤,占全省同期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运忠  安爱迎  
乐亭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总人口4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万人,共有耕地94.32万亩,人均耕地1.91亩,是河北传统的农业大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慧军  吕丽华  李英杰  孙世刚  王桂荣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仍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一、我国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根据自然经济特点和粮食生产状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冀鲁豫、长江流域、西北、西南、东南、京津和青藏等粮食主要生产区域的格局。其中的一些区域,基本支撑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决定性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李鹏  
提高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我国已建立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护体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体系还有许多不足,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