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4)
2023(9353)
2022(8515)
2021(8098)
2020(6873)
2019(16082)
2018(16162)
2017(31508)
2016(17260)
2015(19410)
2014(19374)
2013(19452)
2012(17778)
2011(15846)
2010(15451)
2009(14029)
2008(13406)
2007(11521)
2006(9914)
2005(8402)
作者
(49305)
(40796)
(40270)
(38523)
(26055)
(19584)
(18225)
(16253)
(15604)
(14352)
(14160)
(13584)
(12781)
(12709)
(12567)
(12364)
(12253)
(12166)
(11608)
(11467)
(10187)
(9794)
(9737)
(9214)
(9121)
(9103)
(8971)
(8901)
(8151)
(8128)
学科
(69011)
经济(68938)
管理(48497)
(47302)
(39417)
企业(39417)
方法(34155)
数学(29686)
数学方法(29377)
(19135)
地方(16628)
中国(16066)
(15894)
业经(15466)
(15095)
农业(13002)
(11688)
贸易(11679)
(11477)
理论(11322)
(11313)
环境(11144)
技术(10920)
(10545)
(10375)
财务(10318)
财务管理(10303)
(10027)
企业财务(9761)
教育(9072)
机构
大学(239070)
学院(237704)
管理(100628)
(91297)
经济(89201)
理学(88356)
理学院(87409)
管理学(85938)
管理学院(85528)
研究(76541)
中国(54865)
(50392)
科学(49867)
(39248)
(38978)
业大(38177)
(37900)
中心(35231)
研究所(35017)
(33720)
财经(32321)
(31808)
师范(31555)
北京(31394)
农业(30548)
(29461)
(28019)
(27557)
经济管理(25872)
经济学(25711)
基金
项目(171705)
科学(134639)
研究(125543)
基金(123824)
(107258)
国家(106355)
科学基金(91905)
社会(77188)
社会科(73022)
社会科学(73000)
(69546)
基金项目(67508)
自然(61272)
自然科(59794)
自然科学(59780)
自然科学基金(58681)
教育(56883)
(56854)
编号(52213)
资助(50824)
成果(40997)
重点(37784)
(37284)
(36406)
(35702)
课题(35079)
创新(33154)
科研(32954)
项目编号(31882)
教育部(31755)
期刊
(96543)
经济(96543)
研究(66965)
中国(41254)
学报(38042)
科学(35314)
(35017)
管理(34914)
大学(28495)
(27789)
学学(26740)
教育(25904)
农业(25073)
技术(20649)
业经(16947)
(16315)
金融(16315)
财经(14456)
经济研究(14364)
图书(13749)
理论(13201)
问题(12670)
科技(12582)
(12506)
实践(12489)
(12489)
(12122)
资源(11916)
技术经济(11853)
现代(10800)
共检索到332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周学仁  
本文利用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辽宁省与其他八个省市,以及辽宁省内各市的引进FDI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引进FDI的综合水平在样本省市中处于"领先地区",但从东北区域和省域范围来看,辽宁省在引进FDI上的发展尚存在着不均衡和持续性较差的问题。因此,辽宁省既要带动黑、吉两省引进FDI综合水平的提高,又要缩小省内各市引进FDI的梯度间差距,充分利用政策性优势,促进辽宁省引进FDI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兴全  孙英玲  付仲鑫  那桂秋  郭春恒  
辽宁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畜牧业大省。辽宁省城市人口比例较大,粮食加工业比较发达,饲料、口粮和工业用粮较多。近3年(2006-2008)全省粮食总产平均1806万吨,不仅实现了粮食总量自给有余,每年还有少量内销或出口。通过推广种植水稻、玉米新品种,采用水稻抛秧、玉米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使水稻、玉米单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必须从育种的源头出发,开展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使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富余  王大为  陈晓云  孙大为  吕立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辽宁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亚平  宫秀芬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领域里的国际经济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入世",对于辽宁省开展与俄远东的区域农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介绍俄罗斯远东和中国辽宁省农业生产现状入手,对两地区农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概述,对区域农业合作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两地农业区域合作的因素,提出了可操作性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思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勇  
根据辽宁省27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间的气象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辽宁省大豆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光合生产潜力与总太阳辐射有很大的相关性,且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由于辽宁省省内南北区间跨度不大,因而形成光温潜力差异在研究区域内表现不明显,但作物(大豆)产量却呈现出由北到南递增的趋势。而且在大豆生育期内,由于省内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匀,造成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差异很大,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资源的满足率上,辽宁南部地区的温度和东部地区的降水均可较好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潜力则受到温度和降水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张兰霞  张岳军  马静  孙雪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宁省近50年年际和季节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无干旱事件发生;年际、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干旱程度略微增加;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最强;辽宁省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辽东不易发生年际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发生年际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干旱分布特征较分散,辽东春季不易发生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和辽西夏季发生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辽宁省普遍发生秋旱较轻。研究结果与实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辉亮  
近年来,江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较快,为进一步明晰江西省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及其前景,本文运用外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从量化的角度客观描述和评价江西省各设区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田成诗  
深入挖掘辽宁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探讨辽宁建筑业未来发展空间,归纳了辽宁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培育品牌企业、通过创新推动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拓展省外和国外市场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孔标  
本文运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业绩指数看,中国引进FDI的业绩不断提高,东盟各国有所下降。从潜力指数看,在未来引进FDI的潜力和竞争力上,中国潜力较高,但落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潜力指数子要素的分析表明,中国吸引FDI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内市场地位和资源整合地位优势上。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中国引进FDI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边恕  王智涵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对于测度和判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对重工业发展城市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选取适合辽宁省发展特征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四个人类绿色发展维度,利用2009-2019年辽宁省相关数据,构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拟合,分析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其次,使用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情况;最后,将障碍度模型引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方法做了创新性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熵值法的结果显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但2015年以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受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在空间上,Moran指数得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集聚分布状态,发现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存在"集聚效应"的可能性;障碍度模型得出制约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资源配置、环境保护,验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对提升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市场活跃度、加强资源节约使用宣传、促进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先叶  
根据辽宁省1990-2012年的公路通车里程数据,首先分析了五种不同运输形式在23年间运输里程的变化,再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建立公路、简铺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预测模型,对2013-2015三年的通车里程进行预测。然后应用2013年实际数据,对模型的精确度进行检验、修正,得出2014、2015年新的预测值。最后通过误差分析,肯定了应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辽宁省公路通车里程的可行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谷民崇  
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公共服务支出内部结构分析是判断民生财政倾斜度的重要方法,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在指标修正的基础上,重新计算辽宁省人类发展指数分值并分析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现状,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公共服务支出以及四项子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弹性系数为正的结论,提出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政策建议,特别是要扩大科技、卫生以及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