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1)
2023(12359)
2022(10789)
2021(10222)
2020(8593)
2019(20217)
2018(20336)
2017(39552)
2016(21619)
2015(24549)
2014(24662)
2013(24408)
2012(22154)
2011(19897)
2010(19899)
2009(18096)
2008(17456)
2007(15183)
2006(13150)
2005(11406)
作者
(63228)
(52401)
(51958)
(49610)
(33472)
(25255)
(23539)
(20705)
(19973)
(18542)
(18054)
(17528)
(16625)
(16547)
(16084)
(15978)
(15736)
(15617)
(14901)
(14879)
(13056)
(12769)
(12743)
(11856)
(11761)
(11558)
(11538)
(11523)
(10592)
(10363)
学科
(88109)
经济(88023)
管理(61552)
(58261)
(47747)
企业(47747)
方法(44809)
数学(39408)
数学方法(38719)
(24250)
中国(20987)
业经(19298)
(19236)
地方(19232)
(18590)
农业(16494)
理论(15767)
(14975)
(14557)
贸易(14545)
环境(14302)
(14116)
技术(13588)
(13318)
(12340)
(11739)
财务(11663)
财务管理(11644)
企业财务(10969)
教育(10889)
机构
大学(304741)
学院(304634)
管理(125339)
(116774)
经济(114088)
理学(109593)
理学院(108410)
管理学(106209)
管理学院(105681)
研究(98845)
中国(72282)
(65265)
科学(65142)
(51772)
(50004)
(49993)
业大(49154)
研究所(46140)
中心(45310)
(43886)
财经(40973)
北京(40839)
农业(40715)
(40529)
师范(40165)
(37269)
(35973)
(35870)
经济学(33772)
技术(33000)
基金
项目(216477)
科学(169605)
基金(156049)
研究(155803)
(136462)
国家(135377)
科学基金(116561)
社会(95846)
社会科(90811)
社会科学(90781)
(86941)
基金项目(83023)
自然(78323)
自然科(76418)
自然科学(76400)
自然科学基金(74986)
(71853)
教育(71754)
资助(65778)
编号(64588)
成果(50559)
重点(48107)
(46848)
(45818)
(44552)
课题(43831)
创新(41522)
科研(41375)
教育部(39683)
大学(39539)
期刊
(123094)
经济(123094)
研究(83498)
中国(56654)
学报(50020)
(46363)
科学(46089)
管理(44645)
大学(37256)
(35632)
学学(34874)
教育(34505)
农业(33048)
技术(28735)
业经(21397)
(20582)
金融(20582)
经济研究(18996)
财经(18502)
图书(18324)
(17598)
资源(16688)
问题(15883)
技术经济(15873)
(15705)
科技(15563)
统计(14833)
理论(14827)
(13993)
实践(13841)
共检索到430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勇  
根据辽宁省27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间的气象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辽宁省大豆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以及温度、水分的满足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光合生产潜力与总太阳辐射有很大的相关性,且由西部向东部递减;由于辽宁省省内南北区间跨度不大,因而形成光温潜力差异在研究区域内表现不明显,但作物(大豆)产量却呈现出由北到南递增的趋势。而且在大豆生育期内,由于省内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匀,造成各地气候生产潜力差异很大,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气候资源的满足率上,辽宁南部地区的温度和东部地区的降水均可较好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而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潜力则受到温度和降水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富余  王大为  陈晓云  孙大为  吕立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辽宁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纪瑞鹏  陈鹏狮  冯锐  张淑杰  武晋雯  张玉书  
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数,分别对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优势度,完成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定量评价。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2006年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30年气候资料,分别对52个评价单元2006年和常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30年平均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区大部分位于环渤海湾沿海一带,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在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艳梅  陈超  马振峰  
【目的】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水稻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和侯光良的方法,分析了四川水稻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水稻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与基准年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 2种气候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冯锐  陈鹏狮  张淑杰  武晋雯  
利用1971年~2000年辽宁地区54个气象站30年气候资料,应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诊断分析,应用Mann-Kendall方法完成了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突变性检测。结果表明,近30年来,辽宁省增温趋势明显,热量资源更加丰富,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尤其显著,冬季增温比春、夏、秋季都显著;气温、积温、无霜期等热量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发生突变。降水量出现减少的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季节性明显,秋季降水减少的贡献最大,与降水有密切关系的蒸发潜力和降水蒸发差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不存在突变现象。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在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思  任志远  张翀  韦振锋  张静  
利用陕西省及其周边44个气象站点1955—2013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并结合eoF、r/S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陕西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序列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省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情况。结果表明:1)59年来陕西省气温呈增加趋势,为0.19℃/10年,年降水量下降率为0.84 mm/10年;2)陕西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微弱增加,上升率为1.31kg/(10年·hm~2),区域差异性明显,东南高,中部偏西区域低;3)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到降水量和气温的制约,其中降水量居于主要限制地位,气候生产潜力大约有94%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周学仁  
本文利用修正的引进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辽宁省与其他八个省市,以及辽宁省内各市的引进FDI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引进FDI的综合水平在样本省市中处于"领先地区",但从东北区域和省域范围来看,辽宁省在引进FDI上的发展尚存在着不均衡和持续性较差的问题。因此,辽宁省既要带动黑、吉两省引进FDI综合水平的提高,又要缩小省内各市引进FDI的梯度间差距,充分利用政策性优势,促进辽宁省引进FDI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峰  王宏志  刘洛  徐新良  
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在1961-2010年的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数据基础上,采用GAEZ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病虫害、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因素,估算了中国大豆生产潜力,进而分析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大豆生产潜力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是大豆高产区。2近50年来,中国大豆适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而大豆平均生产潜力却持续下降,大豆生产潜力总量先降后增。3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东北平原区大豆生产潜力总量居全国第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分别居第二、三位。本文揭示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大豆生产潜力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对合理安排大豆种植布局,高效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实现大豆稳产高产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兴全  孙英玲  付仲鑫  那桂秋  郭春恒  
辽宁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畜牧业大省。辽宁省城市人口比例较大,粮食加工业比较发达,饲料、口粮和工业用粮较多。近3年(2006-2008)全省粮食总产平均1806万吨,不仅实现了粮食总量自给有余,每年还有少量内销或出口。通过推广种植水稻、玉米新品种,采用水稻抛秧、玉米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使水稻、玉米单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必须从育种的源头出发,开展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使转基因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1)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kg/(hm~2·10 a);(2)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3)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4)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平  
通过对辽宁大豆品种、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状况分析后,提出大豆生产中的问题及发展大豆生产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文昱  刘祥梁  
近年来,辽宁省很多地方农村采用保护地生产(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生产为主)与露地蔬菜栽培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蔬菜,并获得优质高产,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居民蔬菜需求。但是,受气候条件限制或灾害性天气影响,每年夏、冬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蔬菜生产和供应淡季,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波  谷晓平  古书鸿  
[目的]估算和预测分析贵州复杂地形下的气候生产潜力,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15年贵州81个气象观测站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温度、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GIS空间插值和R/S等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温度生产潜力以9.2kg/(hm2·10年)的速率递增,降水生产潜力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13.27kg/(hm2·10年),气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丽  石淑芹  李正国  
本文以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将作物生产力逐渐衰减模型与Arc GIS空间分析中的GRID建模相结合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与21世纪初的粮食生产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级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探讨了气候及社会经济因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产潜力的影响以正效应为主,降水量则呈现负效应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逐渐增大,其中机械化水平、灌溉面积及农药用量影响较大;粮食生产潜力与单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会经济因素将是提高粮食产量愈来愈重要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