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5)
- 2023(12784)
- 2022(11061)
- 2021(10418)
- 2020(8581)
- 2019(19722)
- 2018(19886)
- 2017(38231)
- 2016(20849)
- 2015(23613)
- 2014(23596)
- 2013(23630)
- 2012(21560)
- 2011(19417)
- 2010(19290)
- 2009(17744)
- 2008(17053)
- 2007(15178)
- 2006(13500)
- 2005(11467)
- 学科
- 济(86756)
- 经济(86666)
- 业(62390)
- 管理(55248)
- 农(50915)
- 企(40458)
- 企业(40458)
- 方法(36198)
- 农业(33935)
- 数学(31711)
- 数学方法(31327)
- 业经(23800)
- 中国(22656)
- 地方(20929)
- 财(18068)
- 学(17778)
- 制(15441)
- 发(14279)
- 环境(13796)
- 贸(13762)
- 贸易(13755)
- 易(13375)
- 和(13247)
- 技术(12976)
- 理论(12678)
- 农业经济(12609)
- 策(12095)
- 划(11086)
- 体(11074)
- 教育(10912)
- 机构
- 学院(296526)
- 大学(293610)
- 管理(121790)
- 济(116637)
- 经济(113996)
- 理学(106511)
- 理学院(105414)
- 管理学(103670)
- 管理学院(103159)
- 研究(97997)
- 中国(72900)
- 农(67885)
- 科学(63242)
- 京(61854)
- 业大(52636)
- 农业(51856)
- 所(49185)
- 财(48454)
- 中心(45924)
- 研究所(45114)
- 江(43702)
- 范(39901)
- 师范(39611)
- 财经(39257)
- 北京(38285)
- 经(35866)
- 州(35414)
- 院(34619)
- 经济管理(34080)
- 省(33095)
- 基金
- 项目(209794)
- 科学(164420)
- 研究(154946)
- 基金(150968)
- 家(130973)
- 国家(129788)
- 科学基金(111612)
- 社会(96855)
- 社会科(91306)
- 社会科学(91279)
- 省(84761)
- 基金项目(81598)
- 自然(72448)
- 自然科(70574)
- 自然科学(70558)
- 自然科学基金(69268)
- 教育(68809)
- 划(68761)
- 编号(65739)
- 资助(60839)
- 成果(51889)
- 重点(45866)
- 发(45830)
- 部(45689)
- 课题(43289)
- 创(42930)
- 创新(39986)
- 科研(39492)
- 国家社会(39014)
- 人文(38498)
- 期刊
- 济(132684)
- 经济(132684)
- 研究(81218)
- 农(70728)
- 中国(59252)
- 学报(49625)
- 农业(48512)
- 科学(45900)
- 管理(39093)
- 大学(37888)
- 学学(35817)
- 财(33049)
- 教育(30027)
- 业经(28263)
- 技术(25045)
- 融(24133)
- 金融(24133)
- 业(21960)
- 问题(18602)
- 财经(17465)
- 经济研究(17385)
- 资源(17049)
- 图书(16983)
- 版(16563)
- 科技(15394)
- 农业经济(15310)
- 业大(14760)
- 经(14715)
- 农村(14674)
- 村(14674)
共检索到427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艳 吴国秋
辽宁省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关乎到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总结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转移所存在的问题,最终给出了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优化的程序。
关键词:
辽宁 农村劳动力 资源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振宇 杜乃凡
当前,“三农”工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现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振刚
农村劳动力素质、数量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再方 杨肖丽 赵玉娜
为了解辽宁省农村转移人口基本情况,以及对农业农村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辽宁省14个市的182个村,共1788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其中兼业型和非农型劳动力比例约为4:6;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主要以低技能职业为主;兼业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本乡镇,非农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省内城市;县域之间劳动力转移数量差异较大,县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劳动力比例较高。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县镇级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也加剧了...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兼业型 非农型 城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素琼 张广胜
本文将农户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农户,采用辽宁省的调研数据研究不同代际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水稻生产中投入要素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务工收入使劳动力转移农户投入更多的化肥费用,同时由于劳动力转移在汇款上的代际差异,第一代劳动力转移农户、第一代和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并存农户比新生代劳动力转移农户投入更多化肥费用。DEA法测度的技术效率显示,总体上四种不同类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差别不大。进一步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农户的种植经验、种植规模、农业技术方面学习和指导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成显著正向关系,而不同类型劳动力转移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负向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晓红 张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建设工业化国家的一大重要课题,是解决农民增收,建设和平社会的重要途径。辽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非常严重,文章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克强
辽宁省是农业大省且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特殊的性质和意义,本文从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辽宁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敏杰 应丽艳
农户从业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下农户家庭成员做出的行为选择,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提供的1860户资料,在对辽宁省2005年农村实现转移的劳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民微观的个人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来说明农户进行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因,找出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劳动力转移 辽宁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结合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投入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大学生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伊冬曼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
简单的体力劳动在就业过程中位置越来越少,劳动者只有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够找到理想的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辽宁省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辽宁劳动力转移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之上,寻找劳动力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进步一促进辽宁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培训 就业 辽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萍 翟印礼
一、辽宁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分析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属三大地区的东部地区。总人口为4155.4万人,土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万公顷,人均耕地1.49亩。总人口中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以下占39.46%,初中占42.25%,高中占12.25%,大专以上的占5.79%。(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按农业与非农业分类,非农业人口1943.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8%;农业人口2211.7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新仓 于立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关联性,两者的良性互动能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文章基于辽宁的实证调研,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实地调查与个别访谈法,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推进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卓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通常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并不相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劳动资源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的部门流动,会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以往改革政策进行经验总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旻 赵连阁 谭洪波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 非农就业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