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7)
- 2023(10451)
- 2022(8935)
- 2021(7808)
- 2020(6918)
- 2019(15986)
- 2018(15535)
- 2017(31811)
- 2016(16892)
- 2015(19157)
- 2014(19344)
- 2013(19736)
- 2012(18983)
- 2011(17288)
- 2010(17494)
- 2009(16524)
- 2008(16265)
- 2007(14819)
- 2006(13019)
- 2005(11886)
- 学科
- 济(103550)
- 经济(103475)
- 业(48008)
- 管理(47783)
- 方法(42652)
- 数学(38420)
- 数学方法(38206)
- 企(38090)
- 企业(38090)
- 地方(23391)
- 农(22220)
- 财(21006)
- 中国(20880)
- 业经(18882)
- 学(17815)
- 地方经济(15374)
- 制(15187)
- 农业(15152)
- 贸(14892)
- 贸易(14888)
- 易(14325)
- 产业(13326)
- 务(12855)
- 财务(12840)
- 财务管理(12805)
- 融(12467)
- 金融(12465)
- 企业财务(12204)
- 和(12076)
- 环境(11897)
- 机构
- 大学(260757)
- 学院(260303)
- 济(126357)
- 经济(124190)
- 管理(99763)
- 研究(90845)
- 理学(86076)
- 理学院(85153)
- 管理学(83995)
- 管理学院(83500)
- 中国(67770)
- 财(54804)
- 京(53320)
- 科学(52225)
- 所(46185)
- 财经(44220)
- 农(42394)
- 研究所(41665)
- 经济学(41488)
- 中心(40934)
- 经(40068)
- 江(38923)
- 经济学院(37465)
- 业大(36284)
- 北京(33611)
- 农业(33226)
- 财经大学(32671)
- 院(31878)
- 范(31610)
- 师范(31295)
- 基金
- 项目(167372)
- 科学(132684)
- 基金(123563)
- 研究(121508)
- 家(106565)
- 国家(105756)
- 科学基金(90881)
- 社会(80873)
- 社会科(76994)
- 社会科学(76974)
- 基金项目(65213)
- 省(64849)
- 自然(56694)
- 自然科(55387)
- 自然科学(55372)
- 教育(54868)
- 自然科学基金(54458)
- 划(53777)
- 资助(51714)
- 编号(47234)
- 部(38478)
- 发(38347)
- 成果(38145)
- 重点(37897)
- 创(34461)
- 国家社会(34236)
- 教育部(33383)
- 课题(32555)
- 人文(32433)
- 创新(32384)
- 期刊
- 济(142406)
- 经济(142406)
- 研究(79858)
- 中国(44819)
- 财(43177)
- 学报(37934)
- 农(37828)
- 管理(35937)
- 科学(35443)
- 大学(28820)
- 学学(27650)
- 农业(25217)
- 经济研究(24539)
- 融(24472)
- 金融(24472)
- 财经(23832)
- 技术(22377)
- 业经(21351)
- 经(20685)
- 问题(19147)
- 教育(17611)
- 技术经济(16179)
- 贸(15056)
- 统计(15041)
- 商业(13306)
- 策(13235)
- 业(13108)
- 世界(13089)
- 经济问题(12214)
- 决策(12148)
共检索到38758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筱 冯柏 包晓雯
以辽宁省1956~2008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辽宁省经济增长短期内能够拉动第二产业发展,长期内能够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二产业发展,长期内第二产业发展能够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云锋
从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及细分的行业结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的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而言已经过大,它的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较小,制约了其他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细分行业中,辽宁省的整体经济中能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其次是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细分行业 辽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效益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良杉 梁涛
文章从教育经费和卫生投资两个角度对辽宁省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了一些影响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结论,并针对这些结论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辽宁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辽宁省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卓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辽宁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关联度,通过分析得出辽宁省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最大。本文对辽宁省的实证研究为其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能源消费 灰色关联度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雪峰 于纪元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进行综述,接着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然后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体上辽宁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但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仍然较弱,需要大力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距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光宇 刘志红
本文采用1985-2011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建立多变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辽宁省税务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分析了未来税务收入的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税务收入的贡献率为0.755;从短期来看,税务收入与经济产出之间的波动响应系数分别是0.539,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税务收入会保持不低于17.2%的增长速度。由于辽宁省税收弹性偏低,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措施,保证税务收入与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健 邵珠琼
从短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侧,而对长期增长潜力的评估却离不开供给侧的因素。文章借鉴青木昌彦的方法,对2001—2015年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城市部门人均生产率提高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人口红利已衰竭,尽管劳动参与率提高和库兹涅茨效应的贡献较低,但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要缓解辽宁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则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库兹涅茨效应,以及化解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供给侧 辽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健 邵珠琼
从短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侧,而对长期增长潜力的评估却离不开供给侧的因素。文章借鉴青木昌彦的方法,对2001—2015年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供给侧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城市部门人均生产率提高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人口红利已衰竭,尽管劳动参与率提高和库兹涅茨效应的贡献较低,但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而要缓解辽宁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则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库兹涅茨效应,以及化解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供给侧 辽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桂云
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辽宁省1979年到2004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短期看,出口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具有衰减作用,进口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还表明,出口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仅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进口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提出了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财政投入 面板数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典型的第二产业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就业人数基本上负增长或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回归分析,研究了辽宁省经济增长特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对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是辽宁省经济增长的拐点,是典型的第二产业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经济高速增长和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变动;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效应,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就业人数基本上负增长或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振华 李旭
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特点不同于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结构。本文对县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辽宁省的县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求解出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GDP的贡献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进步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GDP的贡献为3.01%,劳均资本、劳动力质量等因素对其有显著正影响,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为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