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7)
2023(8781)
2022(7819)
2021(7404)
2020(6476)
2019(15769)
2018(15122)
2017(28067)
2016(15771)
2015(18006)
2014(18419)
2013(18703)
2012(17886)
2011(16290)
2010(16333)
2009(15482)
2008(15495)
2007(13759)
2006(12116)
2005(10875)
作者
(49292)
(41391)
(41311)
(39478)
(26012)
(19962)
(18975)
(16414)
(15634)
(14862)
(14107)
(14088)
(13236)
(13213)
(13152)
(12955)
(12928)
(12134)
(11981)
(11907)
(10437)
(10232)
(10159)
(9552)
(9324)
(9320)
(9141)
(9139)
(8612)
(8268)
学科
(71451)
经济(71398)
管理(41183)
(39364)
方法(33314)
数学(29902)
数学方法(29608)
(29053)
企业(29053)
(21164)
中国(18219)
地方(17322)
(16746)
(16704)
农业(14766)
业经(13240)
(12557)
贸易(12552)
(12162)
环境(11599)
(11518)
(11400)
(9618)
财务(9577)
(9565)
金融(9563)
财务管理(9547)
理论(9470)
资源(9467)
(9243)
机构
大学(232049)
学院(229991)
(95937)
经济(93791)
研究(85691)
管理(85622)
理学(73364)
理学院(72468)
管理学(70962)
管理学院(70528)
中国(64516)
科学(55746)
(50863)
(48751)
(46051)
(43048)
研究所(42139)
中心(39548)
业大(39335)
农业(38759)
(36157)
财经(33664)
北京(32155)
(31276)
师范(30935)
(30531)
(30509)
经济学(29360)
(28742)
(28253)
基金
项目(153990)
科学(118658)
基金(109820)
研究(107829)
(98090)
国家(97322)
科学基金(80691)
社会(66326)
社会科(62711)
社会科学(62684)
(62358)
基金项目(58205)
自然(53595)
(52290)
自然科(52127)
自然科学(52108)
自然科学基金(51146)
教育(49144)
资助(46008)
编号(43741)
重点(35875)
成果(35595)
(34511)
(34050)
(30862)
课题(30642)
计划(30523)
科研(30292)
创新(29105)
教育部(27896)
期刊
(105691)
经济(105691)
研究(65960)
中国(49120)
(43187)
学报(43009)
科学(37373)
(33599)
大学(30418)
农业(29633)
管理(28653)
学学(28420)
教育(22080)
技术(20022)
(18493)
金融(18493)
经济研究(17039)
(16680)
业经(16635)
财经(15850)
资源(15063)
问题(14305)
(13674)
图书(13670)
统计(13073)
技术经济(12324)
(12012)
(11942)
(11294)
理论(10968)
共检索到351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颖  何志刚  韩瑛祚  刘慧屿  宫亮  肖劲松  董环  
本研究以辽宁省主要作物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分别估算不同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不同形式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80-2019年辽宁省不同作物秸秆资源量呈现前期震荡平稳、后期升高的趋势,玉米、水稻、花生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大豆呈整体下降趋势,2019年秸秆资源量达到4101万t,其中秸秆资源量最大的作物的是玉米,其次是水稻、花生;2019年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量约为2330万t,降低碳排放量780.07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86%。其中:肥料化利用量530万t,占比22.7%;饲料化利用量812万t,占比34.8%;燃料化利用量89万t,占比38.2%;基料化利用量28万t,占比1.2%;原料化利用量70万t,占比3.1%。因此,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是实现辽宁省肥料减施增效、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文章基于国家对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要求,详细梳理了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实践进展,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改进收割技术、转换奖惩方式、建立循环农业模式试点、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环保意识引导等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为辽宁省形成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凌一波  薛颖昊  王家平  胡一民  张若宇  
[目的]受多方限制,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仍然不高。通过对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现状成效及综合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充分考虑了种植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成本、需求分析等因素,分析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变化特性,对新疆现有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与构成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秸秆资源丰度和密度,系统梳理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成效、主要技术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结果](1)棉花秸秆是新疆未来秸秆综合利用的卡点难点和主攻方向。(2)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开发潜力,同时存在诸多问题。(3)新疆在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发展方面具有现实需求,秸秆肥料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材料化利用空白。[结论]下一步,新疆应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优化区域收储运服务格局,改进秸秆利用技术模式,推进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提升棉花秸秆燃料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春艳  罗怀良  孔静  
该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中国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取值、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中国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研究结论认为:(1)广义的秸秆资源包括田间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田间秸秆量的估算采用作物经济产量与收获指数或草谷比来计算转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量的估算多采用比重法。(2)目前对主要作物草谷比的取值以及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尚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不同作物草谷比取值差异较大,同类作物受自然条件、品种差异、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生长环境、播种面积、估算精度等因素不同,中国秸秆资源量估算结果有年际差异和年内差异。(3)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才志  杨新岩  王雪妮  于振亮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估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祖梁  贾涛  王亚静  王久臣  孙仁华  王飞  李想  毕于运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庆  王梓凡  参木友  白海花  塔娜  
为准确分析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其综合利用现状,采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谷物、豆类、薯类和棉花等作物产量,结合作物秸秆系数,对2009—2018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增加12 672.54万t,年增长率为2.01%,其中玉米秸秆贡献最大;2018年中国秸秆产量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和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西部和南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的特点;其中,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量高,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量低;中国耕地秸秆单产总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高产量地区集中在第三阶梯。综上所述,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需加大研发秸秆"五化"(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和秸秆原料化)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继勤  于佩显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娟   武立萍   杨迪文   王永欢   阚志坚   张国显   张新宇  
分析评价辽宁省主要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特征,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及相关文献数据,采用草谷比法估算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量及其区间分布特征,明确作物秸秆的当季养分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作物中秸秆产出主体为粮食作物(占秸秆总量的88.73%),其余为蔬菜(占秸秆总量6.47%)、经济作物(占秸秆总量4.8%);农作物秸秆资源主要来自玉米(占秸秆总量的71.83%)、水稻(占秸秆总量12.84%)、蔬菜(占秸秆总量6.47%)、花生(占秸秆总量4.69%)。在秸秆资源的区域分布上,辽宁省14个市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沈阳(占秸秆总量16.19%)、铁岭(占秸秆总量15.35%)和朝阳(占秸秆总量12.05%)为秸秆总量前三的地区;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秸秆产量最高的分别为铁岭(占秸秆总量18.84%)、盘锦(占秸秆总量24.57%)、葫芦岛(占秸秆总量26.76%)、沈阳(占秸秆总量19.64%);朝阳秸秆资源种类最丰富,其中甜菜和葵花籽秸秆产量最高。玉米和水稻秸秆是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全量还田当季可分别替代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肥为23.09万t、33.83万t、44.30万t和3.33万t、6.58万t、15.28万t。可见,辽宁省秸秆资源丰富,但不同地区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差异较大,区域分布不均,玉米和水稻秸秆作为辽宁省秸秆资源的主体,替代化肥潜力大,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后当季释放出的氮磷钾养分可减少16.98亿元和4.23亿元的化肥投入,其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当季可释放的钾素养分相当于5.95亿元的化学钾肥,水稻秸秆可以提供相当于2.57亿元的化学钾肥;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肥料残留、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帅  高春雨  毕于运  王亚静  赵丽  邵敬淼  
[目的]为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热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完善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近3年来我国24省61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实施方案,基于内容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64.0,对我国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支持对象、支持方式和支持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培训、项目补助、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当前政策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户和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存在政策支持对象与政策实施对象主体错位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方式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存在环境型政策工具过密、供给型政策工具运用缺乏创新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不足的问题;当前政策支持水平较低,存在政策支持清晰度低、操作性差、同质化强的问题。[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保障水平,从政策工具上应加快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转向多种政策工具协调运用,从政策实施上应及时调整补贴项目与补贴主体的时序匹配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德明  梅旭荣  陆建飞  蔡典雄  杜建中  
系统分析了晋东丘陵旱农地区(寿阳)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通过秸秆过腹还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粪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培肥土壤的定位试验;及其旱地水分利用效率等研究,获得秸秆过腹还田、农田休闲期秸秆覆盖、作物生育期秸秆覆盖和直接还田等4种利用途径的有关参数。以秸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对北方旱地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体琼  何春霞  凌秀军  金诚谦  吴崇友  袁文胜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秸秆资源总量和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秸秆资源短缺、过剩问题的根源,论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杰  邵敬淼  孙宁  王红彦  王亚静  毕于运  高春雨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举措。日本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其成功经验对中国秸秆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方法,从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收储运体系等四个维度,系统总结了日本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经验。[结果] 日本建立了以秸秆还田利用为主,秸秆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推广了高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建立了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通过不断研发创新秸秆饲料、秸秆乙醇、秸秆发电等技术,同时出台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法规,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与先进经验,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成具有战略价值的典型产业。[结论]借鉴日本的经验,未来我国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二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三是加大秸秆利用政策支持,四是完善秸秆利用法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旭  王红彦  王亚静  王磊  景丽  王道龙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