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5)
2023(1525)
2022(1314)
2021(1196)
2020(987)
2019(2076)
2018(1979)
2017(3250)
2016(2314)
2015(2392)
2014(2269)
2013(2284)
2012(2118)
2011(2041)
2010(1960)
2009(1745)
2008(1688)
2007(1483)
2006(1266)
2005(1105)
作者
(10079)
(8738)
(8457)
(7849)
(5262)
(4390)
(3624)
(3408)
(3164)
(2993)
(2960)
(2941)
(2935)
(2828)
(2690)
(2635)
(2621)
(2587)
(2443)
(2426)
(2308)
(2282)
(2140)
(2049)
(1957)
(1874)
(1845)
(1843)
(1837)
(1819)
学科
(6694)
经济(6694)
(4680)
(4182)
(3704)
土壤(3691)
(3494)
方法(3260)
数学(3084)
数学方法(3070)
管理(3029)
农业(2421)
(1998)
企业(1998)
生物(1968)
(1908)
(1902)
玉米(1885)
(1846)
(1730)
玉蜀黍(1725)
(1725)
蜀黍(1725)
业经(1696)
(1631)
及其(1563)
(1497)
虫害(1496)
环境(1458)
防治(1444)
机构
学院(33645)
大学(32712)
(20151)
研究(16943)
农业(16595)
科学(14966)
业大(13062)
(11357)
研究所(10867)
农业大学(10835)
(10407)
中国(10322)
经济(10199)
(9161)
(8289)
(8246)
实验(8048)
科学院(7929)
实验室(7753)
管理(7565)
重点(7315)
(7291)
中心(6766)
理学(6728)
理学院(6548)
管理学(6275)
管理学院(6256)
技术(5660)
(5258)
资源(5209)
基金
项目(28131)
(21042)
国家(20939)
科学(20182)
基金(19850)
科学基金(15535)
研究(13161)
自然(12867)
(12581)
自然科(12556)
自然科学(12542)
自然科学基金(12315)
(11074)
基金项目(10389)
科技(9316)
计划(9074)
(8068)
资助(7989)
重点(7513)
(7464)
(6992)
社会(6949)
专项(6787)
社会科(6499)
社会科学(6497)
农业(6259)
(6182)
创新(6017)
科研(5971)
教育(5561)
期刊
(19746)
学报(16911)
农业(14127)
科学(11144)
大学(10932)
学学(10888)
(9805)
经济(9805)
(7837)
中国(7177)
业大(6401)
研究(5808)
农业大学(5743)
中国农业(4301)
(3995)
自然(3733)
林业(3210)
自然科(3202)
自然科学(3202)
科技(2869)
农林(2756)
(2756)
农业科学(2521)
科技大(2437)
科技大学(2437)
管理(2436)
西南(2362)
技术(2187)
业经(2171)
农学(2125)
共检索到45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美娜  杨红  刘志恒  张江林  李昕月  白海涛  
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从辽宁省7个玉米主要产区采集土壤样品70份。通过不同分离方法,获得132个菌株,菌种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HMSYAU)。经纯化培养鉴定出17个属,包括已定种19个,未定种3个。鉴定结果表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分离频率最高,为28.0%,其次分别为金孢属(Chrysosporium sp.)12.1%、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10.6%;短毛毛壳(Chaetomium brevipili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芝绅  朱海  王小博  张虹  
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07.7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3%。玉米产量1340.3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5.0%。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优化农业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辽宁省不同区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限制因素,据此进行了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的选择和集成,并对集成技术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碧春  顾丽  李正  伍辉军  顾沁  吴黎明  高学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南极土壤中筛选防治玉米细菌性褐腐病的芽孢杆菌菌株,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从南极长城站地震台附近的企鹅聚居地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16S rDNA及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借助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对玉米细菌性褐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芽孢杆菌。通过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利用MALDI-TOF-MS对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脂肽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16S rDNA及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自南极的23株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姜慧明  吕国忠  刘志恒  张志博  
为了解辽宁省花卉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分布特点,2011和2012年的5~10月间在辽宁省凌源、开原、大洼、庄河、东港、熊岳、辽中7个主要设施花卉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品140份,通过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土壤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和鉴定出20属31种真菌,其中接合菌3属4种、子囊菌1属2种、无性型真菌16属25种。分离到的部分真菌种类是重要植物病原菌,如Fusa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solani和Verticillium dahliae。结果表明: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和镰孢菌属Fusariu...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林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吴梅  周亚男  郝晓峰  
【目的】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影响玉米生育期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机制,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室(生长室和菌丝室)箱体装置,盆栽设置氮肥用量(N1:180 kg N·hm~(-2);N2:360 kg N·hm~(-2))和丛枝菌根真菌(M0:作物根和AMF均不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1:只有丛枝菌根真菌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2:作物根和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双因素试验,测定玉米生长期间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N_2O排放量;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结果】氮肥用量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和N_2O排放量。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产量均值分别增加38%和82%,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30%和52%,无机氮含量减少26%和65%;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4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9%和33%,无机氮含量减少34%和55%。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7%和40%,N_2O排放强度分别降低41%和67%;而N2条件下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26%和45%,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8%和57%。NMDS分析表明,施肥和丛枝菌根真菌均对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与N1均值相比,N2处理门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分别降低6%和15%,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增加32%;属水平链霉菌(Streptomyces)增加27%,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降低8%。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4%和205%,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分别增加31%和53%;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10%和93%,M1处理的Gemmatimonas细菌丰度降低2%,M2处理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增加56%。土壤中Streptomyces和Gemmatimonas与N_2O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肥水平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量,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高玉米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实现的,其中主要增加了土壤链霉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成韬  王延波  
本文从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入手,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玉米供求关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分析总结了辽宁省现阶段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争艳  傅俊范  周如军  严雪瑞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14种药用植物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药用植物土壤中常见真菌类群和不同药用植物之间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14种药用植物中土壤真菌数量最高为五味子,数量最低为威灵仙。从14种药用植物土壤中共分离到真菌菌株180株,分属于30个属,大多数为有丝分裂真菌,镰孢菌属(Fusarium),木霉菌(Trichoderma)和青霉菌(Penicillium)出现频率较高,在14种药用植物土壤中均可分离得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邸伟  
本文从辽宁农业发展实际和玉米生产产业化现状出发,探讨玉米在辽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玉米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研、企业、种业和栽培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亮  
辽宁自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特别是辽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生产的玉米种子饱满,色泽光亮,商品性好。曾经是我国玉米高梁制种基地之一。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制种面积逐渐减少。分析辽宁制种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发挥辽宁优势,克服不足,恢复辽宁制种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玉米作为辽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确立了辽宁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临储价格的推行,保证了玉米销售价格,调动了辽宁农户生产玉米的积极性,连续几年辽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极大增加了国家财政压力。本文针对玉米临储价格对辽宁乃至全国玉米生产及购销的影响,对辽宁玉米产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同时也对如何调整玉米临储价格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智  
一、辽宁玉米产业基本状况(一)生产情况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615.1千公顷、平均产量1069.2万吨、单产每亩441.3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24957.6千公顷的6.47%、平均产量12417.56万吨的8.61%、单产每亩331.2公斤的132.58%,即辽宁单产高出全国32.58%。"十一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谈克俭  张旭  
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年耕种面积为2350万亩,占我国玉米年耕种面积的6.5%,名列第6位。按产量计算,全省平均年产玉米822.5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2%,位居第9位。玉米在辽宁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它是人们的直接食物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