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4)
- 2023(17938)
- 2022(15276)
- 2021(14302)
- 2020(11817)
- 2019(27209)
- 2018(27242)
- 2017(52190)
- 2016(28226)
- 2015(31538)
- 2014(31812)
- 2013(31425)
- 2012(29110)
- 2011(26556)
- 2010(27119)
- 2009(24918)
- 2008(24174)
- 2007(21488)
- 2006(19043)
- 2005(17376)
- 学科
- 济(131705)
- 经济(131589)
- 管理(79766)
- 业(73979)
- 企(60206)
- 企业(60206)
- 方法(52816)
- 数学(45763)
- 数学方法(45031)
- 中国(34083)
- 农(31926)
- 地方(31740)
- 学(29167)
- 业经(27673)
- 财(26342)
- 环境(23081)
- 农业(21847)
- 制(21109)
- 理论(20334)
- 贸(20319)
- 贸易(20304)
- 易(19558)
- 和(19482)
- 银(18932)
- 银行(18883)
- 融(18864)
- 金融(18861)
- 技术(18213)
- 行(18183)
- 地方经济(17967)
- 机构
- 大学(407581)
- 学院(407462)
- 济(166923)
- 经济(163304)
- 管理(156798)
- 研究(144295)
- 理学(134817)
- 理学院(133187)
- 管理学(130595)
- 管理学院(129866)
- 中国(107253)
- 科学(90483)
- 京(88505)
- 财(74365)
- 所(74223)
- 研究所(67610)
- 农(67602)
- 中心(64019)
- 业大(60655)
- 江(60528)
- 财经(59073)
- 北京(56757)
- 范(55526)
- 师范(54981)
- 经(53533)
- 农业(52560)
- 院(52349)
- 经济学(50293)
- 州(49544)
- 经济学院(44846)
- 基金
- 项目(273816)
- 科学(214444)
- 研究(198114)
- 基金(197120)
- 家(172878)
- 国家(171458)
- 科学基金(146163)
- 社会(124488)
- 社会科(117925)
- 社会科学(117893)
- 省(107399)
- 基金项目(103857)
- 自然(95345)
- 自然科(93058)
- 自然科学(93035)
- 自然科学基金(91322)
- 教育(90750)
- 划(90632)
- 资助(82361)
- 编号(79958)
- 成果(65075)
- 重点(61874)
- 发(61545)
- 部(59425)
- 课题(56222)
- 创(56073)
- 创新(52331)
- 科研(52206)
- 国家社会(51029)
- 教育部(50567)
- 期刊
- 济(191922)
- 经济(191922)
- 研究(123355)
- 中国(81581)
- 学报(65861)
- 农(61678)
- 科学(61087)
- 管理(59509)
- 财(55104)
- 大学(49523)
- 教育(46973)
- 学学(46694)
- 农业(42834)
- 技术(36912)
- 融(36649)
- 金融(36649)
- 经济研究(31270)
- 业经(30813)
- 财经(29151)
- 经(25017)
- 问题(24223)
- 业(22373)
- 图书(21232)
- 技术经济(21062)
- 统计(19677)
- 科技(19671)
- 资源(19285)
- 理论(18613)
- 版(18484)
- 现代(18196)
共检索到614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生态环境 良性互动 辽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殿廷 葛岳静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指出,该地区资源供给及资源再生能力不足,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和浪费,而且,伴随着经济增长也日益出现环境恶化的迹象。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 资源 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柱 孙明艳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沿海地区 带动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某些传统观念正在经历着时代的震撼而改变,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对人口变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无疑,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小檬 孙爱田 栾维新
本文依据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分析了2003~2008年我国东北三省与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鲁等沿海地区"三大需求"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3年均值和6年均值。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作用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国家振兴东北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最终消费支出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的拉动作用又低于其他地区,扩大消费和加大出口是东北地区振兴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地区生产总值 三大需求 东北地区振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 王慧敏 蒋松凯 陈辉 蔡春霞 孙雪丽 李亚春
与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因素相比,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江苏省沿海地区能源消费情况为基础,研究得出地区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并且1999-2008年该地区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增加趋势一致。选取人均GDP来代表经济增长数据,人均CO2排放代表碳排放数据,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来分析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和演变态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江苏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拟合模型中参数α0为0.245 7,α1为3.658 14e-5,α2为1.318 32e-8,α3为-3.298 09e-13,所以根据模型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丹林,毛汉英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就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作了详细剖析,分析了发展态势,并利用灰色等维递补模型对到 2010 年的经济总量、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以此为基础,认为沿海地区在新世纪保持经济持续适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树立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和建立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大沿海经济区。
关键词:
中国沿海地区 经济发展 预测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东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为切入点,以出口导向理论、集聚-扩散效应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港口生长点效应,阐明了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了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从港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始终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它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开放系统等多个...
关键词:
港口经济 集聚-扩散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浙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一直实施的是不平衡发展战略。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我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即使是在地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杨
2012年,我国将"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为我国海洋开发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战略指导。在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本文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沿海地区 带动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王宇飞 马国栋 郝慧娟
论文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2001—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各子系统进行状态评估,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水平从0.437提高到0.498,呈缓慢提高状态,但一直处于拮抗阶段。用水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耦合协调度从0.254增大到0.408,呈增大趋势但仍处于中低度协调水平;②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用水效率最好的为大连市,用水效率评估值已达到0.887,其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田成诗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海是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近些年来,近岸海域污染已成为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分析了近岸海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然后采用库兹涅茨曲线和协调度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辽宁沿海城市总体水环境与经济发展较协调;工业污水与经济的EKC曲线轨迹大体呈倒"U"型关系,但近年来污水排放量有回升趋势。最后提出了近岸海域环境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近岸海域 环境改善 辽宁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