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6)
2023(6308)
2022(5521)
2021(5121)
2020(4297)
2019(9926)
2018(9687)
2017(18414)
2016(9891)
2015(10737)
2014(10906)
2013(10770)
2012(9837)
2011(9067)
2010(8950)
2009(8258)
2008(8172)
2007(7446)
2006(6655)
2005(5842)
作者
(30344)
(25240)
(25207)
(23966)
(15889)
(12379)
(11656)
(9874)
(9487)
(9162)
(8634)
(8557)
(8229)
(7983)
(7971)
(7738)
(7710)
(7402)
(7196)
(7129)
(6326)
(6246)
(6133)
(5745)
(5741)
(5708)
(5621)
(5492)
(5348)
(5084)
学科
(42821)
经济(42667)
管理(26417)
(26167)
(22465)
企业(22465)
方法(19435)
数学(15116)
数学方法(14864)
(11677)
地方(11353)
中国(11010)
业经(10649)
(10614)
(9968)
理论(9014)
(8484)
农业(7950)
(7638)
技术(6350)
(6331)
财务(6295)
财务管理(6283)
环境(6280)
地方经济(6070)
企业财务(6049)
(5652)
(5640)
银行(5640)
金融(5638)
机构
大学(143365)
学院(141829)
(54193)
管理(54053)
经济(52900)
研究(51221)
理学(46925)
理学院(46293)
管理学(45294)
管理学院(45023)
中国(36989)
科学(34178)
(31226)
(26745)
(26514)
(25185)
研究所(24627)
中心(23510)
业大(23375)
(20882)
农业(20802)
财经(20157)
(20135)
师范(19881)
北京(19524)
(18498)
(18244)
(17024)
师范大学(16152)
(16122)
基金
项目(100860)
科学(79225)
基金(73290)
研究(70391)
(65481)
国家(64949)
科学基金(55051)
社会(45992)
社会科(42408)
社会科学(42390)
(39882)
基金项目(39138)
自然(36578)
自然科(35751)
自然科学(35741)
自然科学基金(35104)
(34144)
教育(32570)
资助(29751)
编号(27344)
重点(23272)
成果(22238)
(21936)
(21514)
(20541)
科研(19604)
计划(19586)
课题(19434)
创新(19163)
国家社会(18799)
期刊
(59708)
经济(59708)
研究(39861)
中国(29299)
学报(26693)
(23881)
科学(23830)
(19936)
大学(19892)
管理(19558)
学学(18748)
农业(16584)
教育(16049)
技术(13096)
(10423)
金融(10423)
财经(9823)
经济研究(9341)
业经(9339)
(8504)
(8503)
资源(7853)
(7760)
统计(7697)
科技(7440)
问题(7384)
(7199)
业大(7164)
技术经济(7009)
图书(6977)
共检索到20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本文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社会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针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进行分析。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取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社会系统的脆弱性稳步降低;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从1996年-2009年变化不大,2006年-2008年出现了一个"U"型曲线,从敏感性指标的权重上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是敏感性最为重要的指标,城镇失业人口的数量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③从恢复性指标分析,1996年-2009年恢复性指标稳步上升,这与国家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恢复性指标权重上分析,城市的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钟敬秋  
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本文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障碍度评价公式等对200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走势一致,呈现出整体微降增加、局部突变,脆弱性变化平缓的特征;2中国沿海地区的脆弱性类型空间分布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脆弱性逐渐降低,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内部两极分异的格局;3200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孙才志  狄乾斌  
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在人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资源环境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适应性的函数,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维度上分析,环渤海地区脆弱性呈现了波动性的变化,总体上是下降趋势,并出现了三次"倒U"型发展态势;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呈现了"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捕捞过剩以及废水废物排放是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③从恢复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恢复性不断上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悦铮  
海滨浴场、海滨风光和历史遗迹是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的主体。文章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主要旅游景区 (点 )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框架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王宇飞  马国栋  郝慧娟  
论文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2001—201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各子系统进行状态评估,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水平从0.437提高到0.498,呈缓慢提高状态,但一直处于拮抗阶段。用水效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耦合协调度从0.254增大到0.408,呈增大趋势但仍处于中低度协调水平;②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都处于上升趋势,其中用水效率最好的为大连市,用水效率评估值已达到0.887,其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狄乾斌  孙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极其迅速,海洋经济发展同样迅速,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海洋经济介入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领域,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建构。从动态系统的视角看,海洋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耦合维持着两个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制衡机制。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不同社会变迁因素的复杂关联和互动机制的研究,运用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辽宁省2000-2010年间的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关联情况,并对其的关联度进行科学度量。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社会变迁因素之中,海洋科学技术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大,是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靖  相伟  
地区产业定位包括了产业结构选择、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命题。经济与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是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世界沿海地区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带、综合型工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等三类经济带。受全国建设用地和重要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在方便利用国外原材料和面向国外市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形成了新一轮开发热潮,这也符合世界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辽宁省试图通过"五点一线"带动沿海地区进而全省乃至东北区的发展,其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定位决定着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认为该地区产业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沿海的对外交往、建设用地、产业基础以及腹地支撑的优势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薛乔丹  高力军  宁宁  李熹  张悦  李桐瑶  邴婧莹  赵薇  刘晴  孙宏  
目的:探寻我国卫生资源脆弱性地区和导致脆弱性存在的关键性障碍因子,为降低我国卫生资源系统脆弱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均值标准差法、秩和法对31个省份脆弱性等级及关键障碍性因子进行评价。结果:17个指标熵权基尼系数为0.52。卫生资源极度脆弱的省份为西藏和新疆。极为关键障碍因子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和婴儿死亡率3个指标。结论:我国卫生资源系统综合脆弱性是一种社会因素决定为主的压力主导型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种"海拔效应",破解我国卫生资源系统脆弱性的核心在于促进和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维洋  王红毅  
文章在定义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改进灰色聚类法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河北省,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洁  赵锐锋  谢作轮  
以甘肃省为例,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探寻甘肃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为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区域脆弱性程度呈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中等脆弱性地区占甘肃省的面积最大,达到36.1%;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对脆弱性起共同作用,但社会因素为主要的驱动因子;甘肃省的地理分区与脆弱性分区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最后依据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提出了降低脆弱性的有益意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焱中   宋有涛   薛依婷   贾长庚   王子超   张国徽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ESV从2000年的1 015.6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 385.23亿元,主要归因于水域及养殖塘的变化,对ESV贡献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功能。自然条件决定了辽宁沿海地区ESV基本的空间分布,人为活动加强了ESV的分异特征。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辽宁沿海地区ESV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较强的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明  彭实铖  金玉霞  
辽宁沿海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环渤海开发的重要地区。它的开发开放,对于实现国家沿海开放战略重心北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该地区的开发开放要与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重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先导产业,要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要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以内生性的中小企业解决长期的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做到起步区重点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