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8)
2023(9959)
2022(8057)
2021(7098)
2020(6054)
2019(14205)
2018(14079)
2017(28079)
2016(15664)
2015(17520)
2014(17940)
2013(17751)
2012(16499)
2011(14848)
2010(15045)
2009(14142)
2008(14087)
2007(12784)
2006(11188)
2005(10216)
作者
(47335)
(39581)
(39342)
(37861)
(24735)
(18939)
(18042)
(15524)
(14884)
(13959)
(13451)
(13178)
(12511)
(12511)
(12446)
(12335)
(12226)
(11733)
(11436)
(11399)
(9876)
(9760)
(9686)
(9045)
(8959)
(8746)
(8692)
(8637)
(7945)
(7920)
学科
(73709)
经济(73651)
管理(41373)
(40364)
方法(31412)
(30902)
企业(30902)
数学(28139)
数学方法(27930)
中国(21278)
(20650)
(17252)
地方(16514)
(16039)
业经(14870)
农业(13540)
(13313)
(11405)
贸易(11402)
(10995)
(10521)
财务(10497)
财务管理(10472)
环境(10258)
(9995)
企业财务(9966)
银行(9962)
产业(9788)
(9718)
土地(9695)
机构
大学(230879)
学院(229245)
(96661)
经济(94522)
管理(85451)
研究(80895)
理学(73360)
理学院(72457)
管理学(71157)
管理学院(70737)
中国(59935)
科学(51090)
(49813)
(44195)
(42639)
(41809)
研究所(38202)
中心(37178)
业大(36929)
(35341)
农业(35088)
财经(34431)
(31296)
北京(31053)
经济学(31013)
(30839)
师范(30498)
(29249)
经济学院(28202)
(27741)
基金
项目(153266)
科学(120203)
基金(111392)
研究(108902)
(97701)
国家(96969)
科学基金(82265)
社会(70211)
社会科(66570)
社会科学(66543)
(60292)
基金项目(59621)
自然(53032)
自然科(51769)
自然科学(51755)
(51056)
自然科学基金(50810)
教育(49429)
资助(44732)
编号(43627)
重点(35129)
成果(35011)
(34245)
(34078)
(30837)
课题(30373)
科研(29593)
国家社会(29320)
创新(29098)
教育部(28564)
期刊
(105644)
经济(105644)
研究(66260)
中国(44422)
(40211)
学报(38321)
科学(35713)
(33278)
管理(28185)
大学(28066)
农业(26941)
学学(26565)
教育(19904)
(19268)
金融(19268)
技术(18797)
业经(17906)
财经(17305)
经济研究(17004)
问题(16555)
(14953)
(14222)
技术经济(11876)
资源(11716)
(11491)
统计(10965)
现代(10833)
(10803)
商业(10776)
图书(10435)
共检索到33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涛  娄成武  崔伟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辽宁省为样本,选取2000和2009年辽宁省14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和相关指标,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表明,在辽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现状不理想,尤其是工业用地结构效率低于农业用地结构效率。在分析影响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设计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辉  
文章拟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在历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河北省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以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剖析,为促进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 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研究目的:基于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现状,探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应当引入"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立区域土地利用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  刘彦随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兴榆  黄贤金  赵小风  陆汝成  刘欣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近1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量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结果:(1)1997—2006年,江苏省各地市中扬州市的土地利用最为活跃,而连云港市的土地利用最不活跃。(2)全省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存在差异。(3)全省区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4)DEA弱有效和DEA非有效区域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水平。研究结论:DEA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并有效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中、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且呈现负相关,但是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在急剧增加;而产业结构、土地市场开放程度、土地价格以及单位土地资本投入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萍,张锐波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驱动力和地形结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10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遥感解译数据和GIS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揭示出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有规律,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递减过程。并应用区位商数分析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①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但菜篮子用地面积却在增加;③萧山区是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西部是旅游风景保护区,城区发展园林绿地,建设用地向沿江、余杭、下沙扩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菁  谢晓玲  
利用2003—2007年海西的遥感和统计资料,根据海西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12个影响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构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中,所选取的指标基本上都与海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等因子。②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非农业人口比重、总人口等因素成为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人口、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未来海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城市发展中的各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强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郊土地被征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相应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化解土地征用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对城郊土地的合理合法利用,是一个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晋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引起的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将导致部分农业用地变为城镇用地。土地利用的变化既是城市化结果的具体体现,又是城市化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动态变化过程的反映。大连是中国北方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综合发展的开放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本文根据大连市1994-2005年城市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将通过函数关系确立的代表城市化进程的综合参数与土地利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关系基本在0.80水平上,即大连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研究,确定了大连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子为:社会经济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瑞娟  郝晋珉  李伟  徐艳  
本文在区位原理基础上,利用近9年北京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综合指数、动态度指数、变化率以及区位商数有机结合方法,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近、远郊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区位商数揭示了未来北京城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吉涛  宋吉强  宋敦江  
研究目的:介绍DEA模型在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特点及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城市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调整方向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采用DEA(数据包络法)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概率的基本原理挖掘多目标的信息。研究结果(:1)整体上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规模收益报酬处于递减状态,不同等级的城市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报酬递增/减规律。(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相对效率的影响差异较大,并在不同等级的城市内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强度和个性。研究结论:不同等级的城市存在相对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永乐  吴群  舒帮荣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相互影响。从城市化的核心内涵生产(就业)和生活(居住)两条路径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生活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用地比重与城市化发展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公共设施用地比重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各地区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回归系数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道路广场用地比重与城市化的关系在东部和西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东部的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因此加强东部地区内的道路建设对提高整体城市化水平更为有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戴永吉  王志锋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