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4)
2023(12911)
2022(11273)
2021(10539)
2020(8606)
2019(19964)
2018(19969)
2017(38090)
2016(20863)
2015(23464)
2014(23591)
2013(23539)
2012(21957)
2011(19916)
2010(20027)
2009(18126)
2008(17485)
2007(15408)
2006(13686)
2005(12217)
作者
(62308)
(51574)
(51246)
(48457)
(32805)
(24771)
(23231)
(20310)
(19601)
(18570)
(17638)
(17389)
(16391)
(16326)
(15866)
(15802)
(15374)
(15373)
(14734)
(14626)
(12936)
(12925)
(12502)
(11703)
(11545)
(11528)
(11478)
(11408)
(10508)
(10189)
学科
(88642)
经济(88559)
管理(56367)
(54519)
(43162)
企业(43162)
方法(34920)
数学(29779)
数学方法(29453)
中国(25936)
地方(25425)
(24789)
业经(20584)
(19282)
(18284)
农业(17176)
(15286)
贸易(15272)
(14693)
(14663)
环境(14416)
(14166)
(13941)
金融(13939)
技术(13933)
地方经济(13883)
(13735)
银行(13688)
理论(13653)
(13211)
机构
大学(295621)
学院(295219)
管理(115273)
(114232)
经济(111538)
研究(104788)
理学(99012)
理学院(97792)
管理学(96111)
管理学院(95591)
中国(77092)
科学(67080)
(65235)
(54256)
(51154)
(50806)
研究所(49372)
中心(46590)
业大(45902)
(43733)
北京(41980)
(41422)
师范(41030)
财经(40307)
农业(39774)
(38409)
(36568)
(36466)
师范大学(33138)
经济学(32653)
基金
项目(202194)
科学(157196)
研究(148216)
基金(143533)
(125758)
国家(124660)
科学基金(105619)
社会(90616)
社会科(85656)
社会科学(85636)
(80259)
基金项目(76973)
自然(68996)
(67521)
自然科(67311)
自然科学(67292)
教育(67039)
自然科学基金(66054)
编号(61425)
资助(58869)
成果(50198)
(47204)
重点(45346)
(43367)
课题(42900)
(41738)
创新(38873)
科研(38440)
发展(37396)
项目编号(37329)
期刊
(132780)
经济(132780)
研究(89750)
中国(60292)
学报(48930)
(47870)
科学(45282)
管理(42858)
教育(36737)
大学(36445)
(35967)
学学(34146)
农业(33756)
(26550)
金融(26550)
技术(25698)
业经(23502)
经济研究(20239)
财经(18928)
图书(17562)
问题(17172)
(16934)
(16017)
科技(15516)
理论(14878)
技术经济(14080)
资源(13867)
实践(13792)
(13792)
现代(13575)
共检索到444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龙  王世富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 ̄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 ̄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凤丽  
朱顶兰红斑病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Berk)Sacc.〕在患病组织内越冬,于3月上旬开始初次侵染,而后病菌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发生期为3~11月,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在诸因子中以与雨日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朱顶兰的被害程度不但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栽培环境有关。根据室内抑菌测定和圃地防治试验,ZHB(自己混合配制药剂),四氯苯酞、百菌清、三环唑等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更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晓斌  张学武  马松涛  
本文分离和培养了猕猴桃根癌病的病原菌 ;研究和观察了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病原菌的形态 ;调查了猕猴桃根癌病的发生与树龄、土壤、品种和管理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猕猴桃根癌病的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病害在碱性和粘重的土壤中发生严重 ,在酸性土壤中不发病。管理水平高的栽培园病害发生轻 ,管理水平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栽培园发生较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立震  黄素芳  张立新  刘俊濒  闫玉赞  温如意  曹明  高宝双  许静  
通过多年大量室内和田间试验与调查,研究了金丝小枣浆烂病病原菌仁果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obtuse对金丝小枣各器官和枣果的侵染、孢子萌发、越冬寄主、子实体形成规律和侵染率与降水量关系。结果表明,病原菌于6月上旬侵染枣吊、果柄,7月上旬开始侵染枣果,8月下旬为侵染高峰期,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前期侵染呈潜伏侵染状态。金丝小枣树皮、枣头、枣股及落果、落叶、落吊均为病原菌越冬场所,其中以落果为主。枣园周围杨树、榆树、刺槐、苹果、梨树、桃树亦为病原菌越冬寄主并传播病原菌造成危害。病原菌在越冬病枣果上可形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体;当年病枣果形成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8月中旬、下旬雨量大,是造成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堂贵  张磊  丁铭  赵声春  熊玲  尹梅  
连续2年对昭通市烟草脉斑病发病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在昭通的初发期为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初发期和盛发期均与蚜虫的迁飞高峰期密切相关,同时与气候、移栽期、施肥、蚜虫等因素相关。延迟第1次烟草PVY阳性率高点的时间,降低PVY阳性率是防治烟草脉斑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铁刚  迟道才  于文颖  王冬梅  陈胜利  
根据辽宁台安试验站历年潜水蒸发试验资料,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埋深、土质、大气蒸发能力、降雨等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为辽宁地区计算有作物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提供了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夏先全  姚革  顾勇  杜卫民  
烟草青枯病是四川烟草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川东南海拔1000 m以下的烤烟区,7~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病害严重,干旱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对四川各地烟草青枯病的19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鉴定出两种生化型,即生化型III、IV。生化型III占73.7%。各生化型的分布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的分离菌均为生理小种1号。烤烟品种云97、云98、RG11和RG17较抗病,红大、云85、云87较感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全恩  龚榜初  吴开云  丁榆  杨勇  陈学初  江锡兵  邱有尚  
以广西、山西、陕西、云南不同树龄的涩柿品种‘恭城水柿’、甜柿品种‘阳丰’和‘次郎’为材料,调查柿果顶腐病发生时期、病害症状及落果时间,柿果顶腐病与果园立地、树龄、树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柿果顶腐病发生在柿果膨大、转色期;发病部位在果实中上部;‘恭城水柿’和‘阳丰’柿果的病害始发部位是顶部果皮或少许皮下果肉,由外而内发病,而‘次郎’是内部果肉先发病,病害由内而外扩展。‘恭城水柿’、‘次郎’病果软化速度较快,‘阳丰’软化较慢,病果集中落果时间分别为症状初现后的15、20、35 d左右;树势弱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平地柿园较山地柿园发病重;‘次郎’、‘阳丰’病果率和树体结果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东鸿  赵政阳  赵惠燕  胡想顺  雷延明  刘向阳  尚东东  高鹏  
2001~2003年分别对陕西渭北苹果产区主要发生的早期落叶病进行了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种类,其中以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mariamaliRoberts)、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coronarian(Ell.EtDavis)Davis)和苹果圆斑病(Phyllostccasolitaria)发病最重,病叶率49.62%~10.36%,病情指数14.82~2.33;苹果灰斑病(PhyllostictapirinaSacc)发生较轻,病情指数0.31。同时选用10种无公害药剂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药剂搭配组合试验、年防治次数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40%福星WP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海啸  张娜  陕娟娟  
为研究温度和湿度对贮藏甘薯病害发生的影响,利用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查询法得到甘薯贮藏时期易发病害与环境温度、湿度的关系,再使用Matlab数据分析及算法开发软件,对这些甘薯贮藏病害发生的温湿度与发病概率等数据进行规律拟合,通过对甘薯贮藏病害发生等级的划分,建立甘薯贮藏病害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对甘薯贮藏条件进行评价,得到甘薯贮藏的最佳温湿度条件。将甘薯贮藏产生的病害的温湿度数据进行系统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甘薯贮藏病害模型将有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有利于甘薯安全贮藏,减少经济损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艳娜  王贵禧  梁丽松  朴春根  赵晓芳  
本试验以鸭梨为试材果实,研究了不同发育期套袋处理、解袋暴露处理、涂抹和刺伤接种轮纹病菌孢子悬液处理的鸭梨果实采后不同时期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鸭梨轮纹病菌主要侵染期为盛花期后50~70d,但盛花期110d以后仍然可以侵染,而盛花期后50d内不易感染轮纹病菌;轮纹病病原菌更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在采后梯度降温贮藏条件下,鸭梨轮纹病的集中发病期为采后40~60d;接种孢子悬液使果实的发病期提前、发病率提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文英  张绍升  杜雪茹  张秀芳  
根据2005-2008年的调查及鉴定结果,发现福建超大黄山农场设施种植的黄瓜病害种类主要有白粉病(Oidiumsp.)、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incognita)、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citrullin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红粉病(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毒病(cucumber v...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莉  杨双昱  麻文建  周建华  
[目的]为了明确四川核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四川中江核桃果园自然发病的核桃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回接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结合孢子形态学、ITS序列和gdp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分离得到6种真菌,回接只有菌株ZJ5能使核桃发病;孢子形态和多序列比较分析将菌株ZJ5鉴定为链格孢菌;调查明确了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核桃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并揭示了该病原菌的发病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病果率仍无明显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秦贺生  魏康年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梨黑星病发生日趋严重,全县每年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以上,重点发病区相屯村1989年和199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12万元和20万元。1991年在发病最重的地块和最易感病的京白梨品种上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初步找到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在芽萌动时喷布尿素等药剂有助于铲除越冬病源;盛花后一周为第一次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年防治7~8次可有效地控制梨黑星病发生。试验区的病果率由1990年的100%下降到1991年的1.8%。按传统方法防治的果园果病率仍无明显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