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
2023(1974)
2022(1832)
2021(1639)
2020(1439)
2019(3285)
2018(3248)
2017(5717)
2016(3560)
2015(4028)
2014(4144)
2013(4153)
2012(3873)
2011(3557)
2010(3547)
2009(2959)
2008(2796)
2007(2473)
2006(2080)
2005(1814)
作者
(12560)
(10472)
(10413)
(9654)
(6306)
(5302)
(4720)
(4551)
(3863)
(3769)
(3646)
(3547)
(3428)
(3324)
(3299)
(3206)
(3147)
(3037)
(2897)
(2887)
(2734)
(2674)
(2542)
(2541)
(2487)
(2402)
(2360)
(2306)
(2250)
(2245)
学科
(12698)
经济(12691)
管理(10603)
(9239)
(8427)
企业(8427)
方法(6685)
数学(5874)
数学方法(5746)
环境(4105)
(3466)
(3405)
地方(3275)
技术(3056)
资源(2970)
(2956)
业经(2898)
生态(2781)
(2687)
中国(2612)
(2536)
理论(2423)
农业(2273)
(1931)
(1899)
(1883)
玉米(1882)
技术管理(1860)
(1845)
财务(1832)
机构
学院(50402)
大学(49121)
研究(18908)
管理(18669)
理学(16230)
(16063)
理学院(16021)
(15865)
经济(15606)
管理学(15600)
管理学院(15548)
科学(15064)
农业(13038)
业大(12437)
中国(11959)
(11254)
(10699)
研究所(10572)
农业大学(8370)
(8323)
中心(8317)
(7471)
技术(7350)
(7300)
科学院(7152)
北京(6663)
(6601)
(6507)
(6361)
(6310)
基金
项目(38490)
科学(28597)
基金(25386)
研究(24380)
(24136)
国家(23956)
科学基金(18974)
(17937)
(14864)
自然(13857)
基金项目(13592)
社会(13574)
自然科(13509)
自然科学(13503)
自然科学基金(13209)
社会科(12789)
社会科学(12778)
教育(11503)
资助(10503)
科技(9886)
计划(9790)
重点(9377)
编号(9365)
(8761)
(8366)
(8022)
创新(7896)
(7696)
科研(7655)
课题(7647)
期刊
(16416)
经济(16416)
(14650)
学报(13366)
中国(11546)
研究(10749)
农业(10693)
科学(10189)
大学(8664)
学学(8356)
(6388)
管理(6131)
教育(5989)
技术(5513)
(5189)
业大(4329)
科技(3755)
农业大学(3682)
中国农业(3424)
资源(3422)
业经(3293)
(3293)
统计(3232)
技术经济(3133)
(3129)
决策(2903)
林业(2842)
自然(2392)
财经(2132)
经济研究(1997)
共检索到69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程  张书萍  刘晶  王延波  赵海岩  王大为  徐亮  史磊  肖万欣  
以耐低氮指数为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目前辽宁主栽玉米品种进行耐低氮能力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玉米育种和高效栽培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玉米穗粒重、穗粒数、穗长、百粒重、株高、穗位高均高于不施氮处理,而不同品种的秃尖长度在两种处理条件下表现不尽相同;穗粒重、穗粒数、秃尖长可作为评价玉米品种耐低氮能力的指标;供试22个品种玉米可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辽单1211、辽单527和辽单565)为对氮素水平反应不敏感品种,第2类群(铁研38、沈玉35、铁研58、铁研358、铁研120、丹玉406、丹玉606、良玉66、先玉335和沈玉21)为对氮素水平反应敏感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云超  余志江  霍仕平  张兴端  张健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为明确37个玉米品种耐低氮潜势,于2013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植株性状、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的穗上叶叶面积、穗下叶叶面积、穗位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有效功能叶片数、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穗长、穗粗、秃尖长、行粒数、百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施氮水平下37个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穗下叶叶面积ASI和秃尖长外,其余性状均为45 kg/hm2施氮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该施氮量可能是玉米品种耐低氮鉴定的适宜施氮量。低氮胁迫对玉米各性状具有不利影响。低氮胁迫下玉米籽粒产量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有效功能叶片数、穗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品种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对玉米高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辽宁阜新地区品种混杂多样的特点,在2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2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单565、郑单958、沈玉21、金玉228、良玉11、世宾28、辽单632、沈农T19、东亚56、铁丰88、东单90、登海3686的关联度分别为0.8999,0.8520,0.8271,0.8257,0.7863,0.7761,0.7592,0.7584,0.7505,0.7490,0.7371,0.7136,说明适宜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为辽单565、良玉11、金玉228和郑单958。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了辽宁省不同区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限制因素,据此进行了优良品种和高产高效技术的选择和集成,并对集成技术成本收益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初步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刚  吕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  安颖蔚  冯良山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适宜的鲜食玉米复种模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鲜食玉米复种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鲜食玉米复种菜用大豆模式主要限制因素为劳动强度和产品畅销度,在区域大规模种植较为困难。鲜食玉米复种鲜食玉米模式在突破了种植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是区域较为高效的种植模式。在开拓芸豆市场和完善复种技术基础上,鲜食玉米复种芸豆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复种模式。鲜食玉米复种萝卜和白菜是区域传统的模式,为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需要应对市场变化适当调整种植规模,提高产品价格。鲜食玉米复种谷子模式尽管经济效益较低,但是一种省工的种植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邸伟  
本文从辽宁农业发展实际和玉米生产产业化现状出发,探讨玉米在辽宁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玉米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研、企业、种业和栽培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亮  
辽宁自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特别是辽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生产的玉米种子饱满,色泽光亮,商品性好。曾经是我国玉米高梁制种基地之一。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制种面积逐渐减少。分析辽宁制种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发挥辽宁优势,克服不足,恢复辽宁制种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玉米作为辽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确立了辽宁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临储价格的推行,保证了玉米销售价格,调动了辽宁农户生产玉米的积极性,连续几年辽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极大增加了国家财政压力。本文针对玉米临储价格对辽宁乃至全国玉米生产及购销的影响,对辽宁玉米产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同时也对如何调整玉米临储价格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智  
一、辽宁玉米产业基本状况(一)生产情况玉米是辽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为1615.1千公顷、平均产量1069.2万吨、单产每亩441.3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24957.6千公顷的6.47%、平均产量12417.56万吨的8.61%、单产每亩331.2公斤的132.58%,即辽宁单产高出全国32.58%。"十一五"时期,全省玉米年平均种植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谈克俭  张旭  
玉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年耕种面积为2350万亩,占我国玉米年耕种面积的6.5%,名列第6位。按产量计算,全省平均年产玉米822.5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2%,位居第9位。玉米在辽宁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它是人们的直接食物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美娜  杨红  刘志恒  张江林  李昕月  白海涛  
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从辽宁省7个玉米主要产区采集土壤样品70份。通过不同分离方法,获得132个菌株,菌种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实验室(HMSYAU)。经纯化培养鉴定出17个属,包括已定种19个,未定种3个。鉴定结果表明: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分离频率最高,为28.0%,其次分别为金孢属(Chrysosporium sp.)12.1%、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10.6%;短毛毛壳(Chaetomium brevipili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懿璞  童丽秀  蔺雅楠  苏治军  包海柱  王富贵  刘剑  屈佳伟  胡树平  孙继颖  王志刚  于晓芳  徐明良  高聚林  
【目的】土壤氮素缺乏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是中国玉米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ZmCCT10编码转录因子,具有一因多效性,ZmCCT10是调控玉米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重要的调节因子。解析玉米耐低氮的分子机制、聚合抗性基因,为培育耐低氮和氮高效玉米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比较ZmCCT10近等基因系在低氮胁迫和完全营养水培条件下与耐低氮胁迫相关的性状,分析低氮胁迫后ZmCCT10的表达模式,选择ZmCCT10在近等基因系表达量差异最大的部位与时间点,进行转录组测序。发掘玉米ZmCCT10响应耐低氮反应的特征,探究其参与耐低氮反应的分子机制。【结果】在低氮胁迫条件下,ZmCCT10近等基因系Y331-ΔTE和Y331的根长性状、生物量、氮素生理指标显著差异。其中,ZmCCT10不带有转座子插入的单倍型Y331-ΔTE的总根长、主胚根长、侧根长均显著长于Y331;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氮积累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也显著高于Y331。在低氮胁迫后,ZmCCT10在根部和叶片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近等基因系间的表达量也具有显著差异,根部和叶片的表达模式也不同。胁迫处理3 h后,ZmCCT10在根部的表达量达到峰值,而在叶片的表达量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在胁迫处理后6 h达到峰值。选取0.04 mmol·L-1低氮胁迫处理3 h的根部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生物学重复间的相关系数达0.9以上。GO富集分析表明,低氮胁迫后,参与胺化物合成过程和细胞氮化物代谢过程的基因在近等基因系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合差异基因的表达量和表达模式,筛选ZmCCT10调控参与玉米耐低氮反应的候选基因。经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获得的与耐低氮相关的ZmMPK5、ZmNS2等基因在近等基因系胁迫前后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ZmCCT10是一个以转录调控的方式参与玉米耐低氮反应的候选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丽  郑文静  王疏  
对来自辽宁地区的62份水稻品种,分别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和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通过试验筛选到18份高抗材料,如‘港源8号’、‘盐粳456’等,同时还筛选到一批对条纹叶枯病表现中抗的材料。另外,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标记ST10对96份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发现仅有5份材料扩增出了特异性带型,而其余材料均不携带该抗病基因,表明本试验中筛选出的高抗材料中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新型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