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1)
- 2023(5120)
- 2022(4634)
- 2021(4256)
- 2020(3998)
- 2019(9361)
- 2018(9230)
- 2017(17963)
- 2016(10468)
- 2015(11959)
- 2014(12256)
- 2013(12465)
- 2012(11827)
- 2011(10775)
- 2010(10914)
- 2009(10318)
- 2008(10473)
- 2007(9817)
- 2006(8275)
- 2005(7320)
- 学科
- 济(43020)
- 经济(42982)
- 业(24901)
- 管理(24393)
- 方法(22577)
- 数学(20459)
- 数学方法(20267)
- 企(18751)
- 企业(18751)
- 农(12832)
- 学(11964)
- 财(10533)
- 中国(9935)
- 地方(9068)
- 农业(8479)
- 贸(8463)
- 贸易(8463)
- 易(8202)
- 业经(7699)
- 制(7216)
- 和(6673)
- 务(6413)
- 财务(6400)
- 财务管理(6379)
- 企业财务(5981)
- 环境(5912)
- 银(5907)
- 银行(5850)
- 融(5703)
- 金融(5701)
- 机构
- 大学(158138)
- 学院(155702)
- 济(61331)
- 经济(59969)
- 研究(58129)
- 管理(55251)
- 理学(47373)
- 理学院(46794)
- 管理学(45791)
- 管理学院(45510)
- 中国(41604)
- 科学(40081)
- 农(37422)
- 京(34756)
- 所(32892)
- 业大(31144)
- 研究所(30457)
- 农业(29629)
- 财(26767)
- 中心(26038)
- 江(24389)
- 北京(22294)
- 财经(21542)
- 院(21385)
- 省(20153)
- 范(20131)
- 师范(19839)
- 经(19495)
- 农业大学(19444)
- 经济学(18946)
- 基金
- 项目(105239)
- 科学(78590)
- 基金(73317)
- 研究(70706)
- 家(67245)
- 国家(66717)
- 科学基金(53252)
- 省(42638)
- 社会(41448)
- 基金项目(39158)
- 社会科(39056)
- 社会科学(39037)
- 自然(36644)
- 划(36164)
- 自然科(35656)
- 自然科学(35640)
- 自然科学基金(35000)
- 教育(32424)
- 资助(31192)
- 编号(28298)
- 重点(24702)
- 成果(23099)
- 发(23074)
- 部(22639)
- 计划(22316)
- 科研(21494)
- 科技(21352)
- 创(20797)
- 课题(20390)
- 创新(19615)
共检索到22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贺新 朱教君 陈英敏 刘足根 乌凤章 吴娟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廷武 邢兆凯 尤文忠 赵刚 魏文俊 张慧东
利用辽宁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内小气候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计算出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的热量平衡各分量和蒸散量,研究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能量平衡特征和蒸散量的差异。分析了冰砬山落叶松林的净辐射、潜热通量和湍流热交换通量日变化趋势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生长季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能量支出项为潜热通量(LE),平均占能量平衡的65.44%,非生长季主要能量支出项为感热通量(H),平均占能量平衡的64.94%;生长季森林蒸散量明显大于非生长季森林蒸散量,生长季平均日蒸散量(2.6mm)是非生长季平均日蒸散量(0.3mm)的8倍。冰砬山长白落叶松林全年蒸散量531.4mm,占同期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文忠 霍常富 邢兆凯 赵刚 张慧东 魏文俊 颜廷武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冰砬山4个年龄阶段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生物量与胸径的相对生长方程,推算各林龄的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154.04t.hm-2.a-1、179.29t.hm-2.a-1、229.40t.hm-2.a-1和254.78t.hm-2.a-1,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例达94%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平均净生产力均较高,并随着林龄的增大而下降,幼龄林乔木层的生产力可高达16.71t.hm-2.a-1...
关键词:
落叶松 生物量 生产力 冰砬山 人工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树人 赵勇 闫志平 赵体顺 李向东 聂宏善
测定了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林的林冠截流降雨、土壤渗透速度和地表径流。结果表明,生长期林冠截流降雨1851mm,截流率为244%,饱和截流量5mm,截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截流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渗透速度在10mm.min-1左右;地表径流系数在11%~20%之间;泥沙流失量75×103kg·hm-2~12×103kg·hm-2;土壤渗透速度、地表径流量随造林整地方式不同而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宝军 胡靖扬 林宽 冯倩男 刘常富 于立忠
本研究基于辽东山区实测落叶松特征因子,通过枝条解析法获得了254组枝条的叶面积、枝条基径、枝条长度等属性数据,在枝条水平上采用一元非线性方程和二元及多元非线性方程建立以枝条属性因子为自变量的枝条叶面积模型。结果表明:枝条基部断面积(d2)与枝条叶面积有最高的相关性,最优一元枝条叶面积模型为:y=8.967/(1+50.901e-0.084d),其R2达到0.719,测算精度为86.34%(α=0.05)。引入相对着枝深度(RdINC),使得二元及多元模型的决定系数显著提高,最优二元枝条叶面积模型为:y=0.002(d2)2.260e-1.701RdINC,其R2达到0.796,测算精度为88....
关键词:
落叶松 叶面积 枝水平 回归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彬杭 温晓示 张树斌 柴世品 孙晗 王襄平
【目的】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干暖化对长白落叶松林构成了严重威胁,有待进一步探究林分因子(如林龄、密度、蓄积量等)如何与气候条件共同作用、影响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吉林长白山北部余脉至老爷岭间的长白落叶松林的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了气候条件及林分因子对长白落叶松林的年轮—气候关系中的相对作用大小,以研究长白落叶松在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近30年来,研究区气候干暖化趋势显著,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明显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条件和林分因子共同作用于年轮—气候关系,但前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Palmer干旱指数对主成分第1轴的解释力为50. 27%,表明水分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林分因子中的林龄有显著作用,林龄大的林分更易受到温度升高的限制作用,其余林分因子则在本研究中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结论】在未来气候干暖化情境下,林龄较小的长白落叶松的生长会得到一定促进,但若林龄过大则会受到温度上升导致水分亏缺的限制作用,所以有必要采取经营措施以减小升温对林分的不利影响,以保证林分的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牟洪香 张玉珍
林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稳定性和更新苗的存活与分布,因此,研究林分结构与更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趋势面分析对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及更新苗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落叶松林为随机分布,32 a和39 a生落叶松林均呈均匀分布;更新苗在不同林龄落叶松林下均呈聚集分布,且与林龄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林龄林分结构随着林龄的增加林木分化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林龄增加林木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趋于稳定;不同林龄更新苗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更新苗分化不明显;草本植物对更新苗的数量和分布影响最大,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结合抚育间伐并对林下灌草及枯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促...
关键词:
人工林 空间结构参数 趋势面分析 更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超群 许业洲 孙晓梅 柳运海 解平书
以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11年生日本落叶松混系超级苗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表型和遗传变异,开展优良无性系初步选择,为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推广利用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1年生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8.17%~29.53%、5.13%~23.08%、17.30%~60.42%;不同年龄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6~11年生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重复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60~0.66、0.63~0.85、0.62~0.75;不同林龄胸径、树高与11年生材积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材积的相关系数大于树高与材积的相关系数...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表型变异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玉宝 乌吉斯古楞 王百田 王立明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占树高比例及冠长与冠幅比值增加;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冠积分别达22.479,15.296,6.179和26.864,11.154,8.192m3。2)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单株冠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049,0.0009和0.0079,0.0038,0.0014t;占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比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祁万宜 张鲜艳 王军辉
对“八五”期间设置在湖北大老龄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N、P配比、不同施肥次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日本落叶松幼林及其后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日本落叶松幼龄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N、P比不同对施肥后3年内的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各生长量随N肥施用比例的减少、P肥比例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至1998年(12年生),N、P比为1∶0的高、径、材积分别比N、P比为1∶1的提高5.79%、6.58%和19.38%;施肥次数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很小,与1次施肥相比,2次施肥既起不到增产效果,又增加了营林成本。施肥量为25 g.株-1、仅施N肥...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幼龄林 施肥效应 生长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小勤 于澎涛 王彦辉 徐丽宏 于艺鹏 刘泽彬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随林龄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水文影响,为六盘山半干旱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以主要人工林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993—2002年的日气象数据,应用林分结构耦合模型和BROOK90生态水文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得到植被结构(平均树高、胸径、郁闭度、LAI)随林龄的变化,及其对水分平衡分量(截留量、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产流量)的影响。[结果]华北落叶松林随林龄的增加可分为快速生长期(林龄5~15 a)、缓慢生长期(林龄15~40 a)和稳定期(林龄大于40 a)。在快速生长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和冠层LAI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8 m·a~(-1)、0.54 cm·a~(-1)、0.03、0.19;在缓慢生长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郁闭度呈缓慢增大趋势,而冠层LAI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稳定期,林分结构基本稳定。在快速生长期,年均截留量和蒸腾量随林龄增加而快速增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1、24.13 mm·a~(-1);年均土壤蒸发量和产流量随林龄增加快速减小,其年均减小速率为10.58、14.88 mm·a~(-1)。在缓慢生长期,年均蒸腾量、土壤蒸发量和产流量随林龄的变化减慢,并在林龄30 a时趋于稳定,其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62、-0.75、-0.76 mm·a~(-1)。[结论]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林龄小于30 a,特别是林龄小于15 a时,林分结构不断变化,显著影响人工林的生态水文功能。在林龄30 a后,林分结构稳定,水分平衡分量也趋于稳定,在林水综合管理中可不必再考虑林龄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目的】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研究,探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水、热交换特征和变异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龄为100~120年的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建立观测点,采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进行生长季兴安落叶松-大气之间的CO2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连续观测,并进行了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从06:00开始为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曲凌昊 赵秀海 张春雨
[目的]运用过程模型模拟天然林的生物量及蓄积生长。[方法]以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基于生理过程的动态模型3-PG模型在天然林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调整模型内置模块方程的参数,优化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结果,最终得出适用于该地区落叶林天然林的模型参数组,并对不同林龄的林分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模型在胸径、枝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整株生物量的模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枝干生物量与整株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8,且平均相对误差均控制在8%以内。对不同林龄林分的整株生物量与胸径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对3个龄组都有很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在进行参数本地化调整后,3-PG模型可以运用在落叶松天然林的生长预测中,在生物量预测与胸径预测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天然林 兴安落叶松 3-PG模型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兴召 孙晓梅 张守攻 陈东升
基于60株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林龄条件下立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度量误差方法建立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树叶、树枝、树皮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干材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筛选出总生物量与各分量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三级控制的方法建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消除总量和各分量模型的异方差。建立的总量、地上部分、树干、干材、树皮生物量模型,其R2均大于0.9;树根、树冠、树叶和树枝生物量的R2略低,介于0.7 0.9之间。通过独立样本对模型的相容性和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各分量预测值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之...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