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2)
- 2023(4325)
- 2022(3781)
- 2021(3580)
- 2020(2999)
- 2019(6766)
- 2018(6595)
- 2017(12006)
- 2016(7230)
- 2015(8149)
- 2014(7949)
- 2013(8126)
- 2012(7932)
- 2011(7352)
- 2010(7541)
- 2009(6824)
- 2008(6814)
- 2007(6217)
- 2006(5775)
- 2005(5273)
- 学科
- 济(28904)
- 经济(28863)
- 管理(16406)
- 业(15719)
- 企(11984)
- 企业(11984)
- 方法(11737)
- 学(10933)
- 数学(10076)
- 数学方法(9864)
- 地方(8912)
- 农(8342)
- 中国(6917)
- 财(6679)
- 农业(5855)
- 业经(5632)
- 制(5212)
- 环境(4624)
- 地方经济(4582)
- 理论(4506)
- 贸(4311)
- 贸易(4307)
- 融(4272)
- 金融(4271)
- 和(4126)
- 易(4083)
- 体(3757)
- 银(3668)
- 银行(3627)
- 务(3601)
- 机构
- 大学(110095)
- 学院(107083)
- 研究(48166)
- 济(38191)
- 经济(37301)
- 科学(35018)
- 管理(33707)
- 中国(33516)
- 农(29468)
- 理学(28710)
- 所(28486)
- 理学院(28177)
- 管理学(27206)
- 管理学院(27031)
- 研究所(26474)
- 京(24941)
- 农业(24010)
- 业大(21304)
- 中心(19790)
- 院(17847)
- 省(17698)
- 江(17599)
- 财(17586)
- 范(15967)
- 室(15850)
- 北京(15781)
- 师范(15616)
- 科学院(15529)
- 农业大学(14897)
- 实验(14187)
- 基金
- 项目(75984)
- 科学(57811)
- 基金(54246)
- 家(52054)
- 国家(51693)
- 研究(47946)
- 科学基金(40844)
- 省(30497)
- 自然(30184)
- 自然科(29445)
- 自然科学(29427)
- 自然科学基金(28881)
- 基金项目(28219)
- 社会(27762)
- 划(27403)
- 社会科(26057)
- 社会科学(26045)
- 资助(23662)
- 教育(21635)
- 重点(19035)
- 计划(18110)
- 编号(17240)
- 发(17172)
- 科技(16522)
- 部(16214)
- 科研(15613)
- 创(14892)
- 成果(14889)
- 课题(14228)
- 创新(14114)
共检索到167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娓娓 白永安 袁明军 李伟伟 李昂 朱玲 毛玉泽 蒋增杰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壳长(17.66±0.66) mm]的摄食、代谢等生理指标,分析了其能量分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估算了辽东湾蛤蜊岗2种主要滩涂贝类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滤水率分别为(4.87±0.85)和(6.46± 2.25) L/(h·g),耗氧率分别为(0.94±0.45)和(0.22±0.14) mg/(h·g),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总吸收能分别波动于748.97~1 333.52和931.55~1 647.08 J/(h·g);2)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结合海域初级生产力及贝类滤水率,估算出辽东湾蛤蜊岗海域1龄(总湿重6.7 g)、2龄(总湿重9.3 g)和3龄(总湿重14.6 g)四角蛤蜊的养殖容量分别为57、47和34 ind./m2;1龄(总湿重0.14 g)、2龄(总湿重0.69 g)和3龄(总湿重1.25 g)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容量分别为346、143和99 ind./m2。四角蛤蜊的平均养殖密度已超出了该海域的养殖容量,而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密度尚存在一定的空间。研究结果为滩涂贝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娓娓 白永安 袁明军 李伟伟 李昂 朱玲 毛玉泽 蒋增杰
为探究辽东湾蛤蜊岗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和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的能量收支及其养殖容量情况,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颗粒计数器、多通道溶氧仪以及现场流水系统,测定了四角蛤蜊[壳长(35.89±1.61) mm]和光滑河蓝蛤[壳长(17.66±0.66) mm]的摄食、代谢等生理指标,分析了其能量分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估算了辽东湾蛤蜊岗2种主要滩涂贝类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滤水率分别为(4.87±0.85)和(6.46± 2.25) L/(h·g),耗氧率分别为(0.94±0.45)和(0.22±0.14) mg/(h·g),四角蛤蜊和光滑河蓝蛤的总吸收能分别波动于748.97~1 333.52和931.55~1 647.08 J/(h·g);2)基于有机碳供需平衡模型,结合海域初级生产力及贝类滤水率,估算出辽东湾蛤蜊岗海域1龄(总湿重6.7 g)、2龄(总湿重9.3 g)和3龄(总湿重14.6 g)四角蛤蜊的养殖容量分别为57、47和34 ind./m2;1龄(总湿重0.14 g)、2龄(总湿重0.69 g)和3龄(总湿重1.25 g)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容量分别为346、143和99 ind./m2。四角蛤蜊的平均养殖密度已超出了该海域的养殖容量,而光滑河蓝蛤的养殖密度尚存在一定的空间。研究结果为滩涂贝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昂 冯加岭 李加琦 唐玉泽 薛素燕 朱玲 张秀梅 毛玉泽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彩理 王滨亭 王洪军 滕瑜 秦小明 沈建
以优质四角蛤蜊为原料,经采用单胞藻微流水净化吐沙后,并通过模糊数学模型建立联系因素集到评价集的过度感官评定,对原味汤汁与清酒的配合比例进行优化,同时采用高温短时杀菌工艺,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保持四角蛤蜊固有的色泽和风味的冻藏流通四角蛤蜊产品,产品达到出口产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净化 清酒 汤汁 模糊数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王琰 郭文学 霍忠明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
以随机选取的123只野生四角蛤蜊为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和重量性状(活体质量Y、软体质量Z)进行了测量,然后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壳长>壳高。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302 5和0.224 7。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9.537+0.244X1+0.266X2+0.732X3、Z=-2.456+0.035X1+0.035X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雪梅 陈碧鹃 高萍 夏斌 崔正国 孙慧玲
选取黄河口优势种四角蛤蜊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实验法研究高盐胁迫对四角蛤蜊摄食与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高盐胁迫对贝类摄食与生长影响的盐度阈值。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对四角蛤蜊的摄食与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四角蛤蜊壳长和体重的日均增长量以及适应胁迫后的摄食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而盐度突变时的摄食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显著差异性分析,发现显著影响四角蛤蜊摄食的盐度阈值范围为26~28,显著影响生长的盐度阈值范围为22~24,最终确定高盐胁迫对黄河口四角蛤蜊摄食与生长的影响阈值为22~2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中校 黄会 王玮云 任利华 刘鸽 赵军强 宫向红 张秀珍
除草剂污染对海洋环境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探究异丙甲草胺污染对黄河三角洲滩涂贝类养殖的影响,本文以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异丙甲草胺胁迫对四角蛤蜊鳃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测定了胁迫阶段和净水消除阶段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变化,观察了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异丙甲草胺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诱导或抑制作用,0.5 μg/L、2.5 μg/L异丙甲草胺对鳃SOD、CAT造成不可逆的氧化损伤,而10 μg/L浓度组鳃SOD、CAT活性在净水消除阶段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3个浓度组的肝胰腺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净水消除阶段可恢复至或接近于对照组水平。药物的剂量与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响应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的研究。异丙甲草胺胁迫造成鳃丝肿大、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受损以及消化管破损,两种组织的受损情况表现出来的剂量-时间-效应较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 李琪 闫红伟 孔令锋 于瑞海
本研究于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对中国山东海阳沿海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的繁殖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山东沿海的中国蛤蜊全年只有1个繁殖周期,可分为6个时期:休止期,形成期、增殖期、成熟期、排放期、耗尽期。组织学观察显示,配子发育周期分为2个明显的阶段:11月至翌年2月的休止期和包括配子形成、成熟和排放的性腺发育期。该地区中国蛤蜊雌雄配子的发育时间基本同步,配子发生均始于3月,大部分个体在6月至7月成熟,8月雌雄配子大规模排放。中国蛤蜊的卵母细胞直径呈显著的周年变化(P<0.05),从3月开始增加,7月达最大值。随着产卵的发...
关键词:
中国蛤蜊 繁殖年周期 环境因子 条件指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王琦 张跃环 霍忠明 赵越 杨凤 张国范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了中国蛤蜊家系(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A1、A2、A3……G1、G2、G3),并对各家系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蜊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D形幼虫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发育阶段各家系的个体大小不同,生长速度不同,并受父本效应、母本效应及雄内雌间作用的影响。幼虫浮游期,G1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10.04±1.67)μm/d;A2壳长最小,生长速度为(6.07±1.32)μm/d。幼虫匍匐期,B3生长最快,其生长速度为(29.93±3.67)μm/d;D1生长最慢,其生长速度为(16.7...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家系 生长 存活 变态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崔龙波 孔俊 周雪莹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蛤蜊鳃的组织学和表面结构。所有鳃丝的组织结构均相同。鳃丝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4个区带:前纤毛柱状细胞区、侧纤毛柱状细胞区、粘液细胞区和扁平细胞区。前纤毛和侧纤毛分别与食物的运送和呼吸水流的产生有关。扁平细胞为呼吸上皮,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相邻鳃丝通过成排的、含有血管的丝间连接连系。
关键词:
中国蛤蜊 鳃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荆圆圆 胡凡光 刘广斌 吴海一 孙铭 陈群 张天文
为研究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日照东港(DG)、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威海文登(WD)和东营垦利(KL)5个中国蛤蜊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指标指数显示,文登群体贝壳最厚,黄岛群体贝壳最薄、肥满度最低,海阳群体软体部最肥;5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515~1.245,均小于1.28,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33.71%,主成分2贡献率为27.16%,主成分3贡献率为14.42%,累计贡献率达75.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国蛤蜊群体聚为2类,海阳群体、文登群体和垦利群体聚为一类,东港群体和黄岛群体分别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94.0%,综合判别率为80.0%。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士军
蛤类产业涉及育苗、养殖、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等系列经营活动,也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将价值链理论运用到蛤类产业研究上,试图理清蛤类产业的价值活动及其增值过程。为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实地考察、典型业户入户调查、专家访谈、走访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方法,对红岛蛤蜊产业价值链构成、价值传递过程等进行精细化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在红岛蛤蜊价值链中,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价值增量在整个价值增值中所占比重较高,养殖户所分摊的单位成本最高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为此,蛤类养殖应由高投入、高投苗向优质高效转变,提高融资能力,研发养殖新技术,建立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养殖新模式,以利于蛤类...
关键词:
蛤类产业 价值链 价值增值 价值链优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蒋增杰 房景辉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养殖容量评估是衡量贝类养殖活动是否环境友好、碳汇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的走航观测和定点连续观测数据,通过构建营养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碎屑–菲律宾蛤仔(nutrients–photoplankton–zooplankton–detritus–clams,NPZD-C)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动态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构建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浮游植物的动态响应,菲律宾蛤仔和浮游植物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世鹏 蔺凡 姜娓娓 杜美荣 高亚平 李凤雪 侯兴 蒋增杰
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本研究采用大面观测、现场模拟实验与生长情况跟踪相结合的手段,基于Dame指标和Herman模型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胶州湾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为2.09~4.28 mg/m~(3),均值为3.07 mg/m~(3);不同规格(壳长2.29~3.59 cm)的菲律宾蛤仔单位个体的平均滤水率为0.45 L/(h·ind.),单位重量菲律宾蛤仔的平均滤水率为2.52 L/(g·h);菲律宾蛤仔1龄、2龄和3龄的平均干重分别为0.18、0.30和0.42 g;胶州湾的水团停留时间为52 d,初级生产时间为1.58 d,贝类滤水时间为2.09 d;1龄、2龄和3龄蛤仔的养殖容量分别为637、378和272 ind./m~(2)。目前,菲律宾蛤仔养殖量已超过养殖容量,建议若以2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582 ind./m~(2);若以3龄蛤为采捕对象,适宜的播苗密度为789 ind./m~(2)。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娓娓 房景辉 蔺凡 杜美荣 高亚平 方建光 蒋增杰
胶州湾是我国重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基地,为探究湾内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及其碳汇功能,本研究采用Ecopath模型法评估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并利用Ecosim模块动态分析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的潜在影响,同时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个体及种群水平的碳收支情况。结果显示:1)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为239.9 t/km~(2),虽然整体水平尚未达到生态容量,但局部养殖区域已远超出了菲律宾蛤仔的生态容量;2)当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生物量从当前增加至生态容量时,生态系统总流量、容量、优势度和循环指数分别提高了16.0%、3.9%、47.1%和103.0%,而熵值降低了10.4%,表明此时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成熟度与稳定性,但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扩大至生态容量10倍时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崩溃;3)菲律宾蛤仔个体在1个养殖周期内约摄取3 310.1 mg碳,其中约46.2%的碳沉降至海底,约13.2%的碳通过收获移出,如按菲律宾蛤仔生物量达到生态容量时计算,胶州湾每年将有1.5万t碳以生物沉积形式沉降至海底,有0.6万t碳以收获形式移出。研究结果为指导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阐明菲律宾蛤仔的碳汇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