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9947)
- 2022(8882)
- 2021(8503)
- 2020(7096)
- 2019(16644)
- 2018(16759)
- 2017(32163)
- 2016(17678)
- 2015(20085)
- 2014(20058)
- 2013(20022)
- 2012(18208)
- 2011(16359)
- 2010(16181)
- 2009(14675)
- 2008(14217)
- 2007(12258)
- 2006(10607)
- 2005(9023)
- 学科
- 济(68742)
- 经济(68666)
- 管理(51966)
- 业(47335)
- 企(40174)
- 企业(40174)
- 方法(35031)
- 数学(30355)
- 数学方法(29882)
- 学(17272)
- 农(17095)
- 中国(16275)
- 财(16247)
- 业经(14537)
- 地方(14509)
- 和(12764)
- 理论(12246)
- 环境(11754)
- 农业(11681)
- 务(11081)
- 财务(11015)
- 财务管理(10996)
- 技术(10980)
- 贸(10929)
- 贸易(10923)
- 制(10609)
- 易(10569)
- 企业财务(10438)
- 划(9832)
- 教育(9495)
- 机构
- 大学(252373)
- 学院(249295)
- 管理(102927)
- 济(91733)
- 理学(90100)
- 经济(89532)
- 理学院(89086)
- 管理学(87204)
- 管理学院(86764)
- 研究(82390)
- 中国(59139)
- 科学(55402)
- 京(54344)
- 所(42150)
- 农(41110)
- 财(40463)
- 业大(40213)
- 研究所(38973)
- 中心(36955)
- 北京(34514)
- 江(34478)
- 财经(33566)
- 范(33418)
- 师范(33117)
- 农业(32506)
- 院(30546)
- 经(30513)
- 州(28955)
- 师范大学(26922)
- 技术(26710)
- 基金
- 项目(179799)
- 科学(140048)
- 基金(129821)
- 研究(128229)
- 家(114155)
- 国家(113256)
- 科学基金(96837)
- 社会(77796)
- 社会科(73596)
- 社会科学(73574)
- 省(70164)
- 基金项目(69528)
- 自然(66050)
- 自然科(64382)
- 自然科学(64370)
- 自然科学基金(63181)
- 划(59569)
- 教育(58323)
- 资助(54731)
- 编号(52445)
- 成果(41875)
- 重点(39808)
- 部(38906)
- 发(37364)
- 创(36619)
- 课题(35661)
- 科研(34946)
- 创新(34124)
- 计划(33323)
- 大学(32712)
共检索到348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锋 顾卫 袁艺 陈云浩
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方法 ,包括提取海冰的结冰范围和反演冰厚分布。根据这种方法 ,利用 2 0 0 0年 1月 3 0日辽东湾NOAA AVHRR资料 ,进行了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的尝试 ,得到了当天的海冰厚度分布图和海冰资源总量的数据 ,进而讨论了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①NOAA AVHRR资料的第一通道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海陆分离和冰水分离 ;②基于反照率与海冰厚度指数关系的冰厚反演公式 ,可以用于海冰厚度的遥感估算 ;③得到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结果 ,基本上符合辽东湾海冰分布的实际情况 ,可以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卫 张秋义 谢锋 李宁 崔维佳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 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 ,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 ,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 ,文中利用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 ,并采用当天的NOAA 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 ...
关键词:
辽东湾 海冰资源量 负积温 气候统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顾卫 谢锋 袁艺 景贵飞
用遥感方法估算了 1 999年 2 0 0 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 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 ,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 ,海冰面积则由NOAA 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 ,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 ,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 ;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 5 0km为间距 ,划分出东岸 5个、西岸 6个二级区 ;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 1 0km为间距 ,再划分出 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 ,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 ,得出如下结论 :①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
关键词:
辽东湾 海冰 资源量 空间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钰 徐粒 许映军 李倩 陶军 顾卫
本文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对渤海海冰资源量进行估算。利用面向对象特征提取法提取海冰面积,运用反照率反演模型计算海冰厚度,进而计算出海冰资源量,并利用Arc GIS对2012冬季至2013年春季渤海海冰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海冰资源量年内变化大,2012冬季至2013年春季资源量为0.8450.83亿m3。12月及3月海冰资源量小,1月和2月资源量储量丰富,峰值出现在1月中旬。渤海海冰资源量空间差异很大,资源量分布呈辽东湾>渤海湾>中间区>莱州湾。辽东湾海冰资源量占渤海海冰资源量的7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硕 李微 孙悦 孙涛 刘远
土壤盐分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辽河口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提出一种实时、准确、大尺度监测碱蓬群落及周围滩涂土壤盐分的算法十分必要。为了减少大气对模型的影响,该文利用地面高光谱数据模拟Landsat8 OLI卫星反射率,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碱蓬样本的土壤盐分明显低于裸滩,海南三区域土壤盐分在总体上低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而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普遍均高于鸳鸯沟和笔架岭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土壤盐分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2)模拟卫星反射率构建的多光谱指数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相较于单波段在整体上有所提高,其中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土壤盐分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到了-0.689和-0.683;3)利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土壤盐分反演模型,模型的自变量为RVI、SAVI和SI3,模型的建模集决定系数R~(2)为0.684,均方根误差(RMSE)为3.45,验证集RMSE为1.8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28,表明模型的反演精度和反演能力较好;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精度,对比分析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的指数因子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发现交叉验证的逐步回归模型的R~(2)、RMSE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同时土壤盐分反演值和实测值散点图更接近1:1线,为辽东湾北部碱蓬群落及裸滩土壤盐分因子的反演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宁 雷飏 顾卫 丛建鸥 刘雪琴 黄树青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晓敏 张晓丽
生物量是林业和生态应用研究的重要信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估算的遥感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与探讨不同数据源与估算方法能够为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指导。本文首先总结并探讨单传感器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与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及协同使用多源遥感数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优势;然后论述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传统模型估算法与机器学习估算方法(决策树法、K最近邻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最大熵)。多源遥感数据集成能够结合不同数据的优势,能够为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提供丰富的特征信息,结合机器学习估算方法,是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的发展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建设 颜亮东 校瑞香 李晓东
利用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的行星反照率和红外通道亮温,依据地球-大气系统的物理模式反演得到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本文在Dedieu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高程、气溶胶、云和水汽的变化对晴天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结合2005年-2007年玉树、玛沁两站地面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参数修正,反演得到了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反演数据与地面辐射站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小时、日辐射相关系数达0.92以上,晴天两者的差别在5%以内,绝对误差在2MJ/m2以内。小时太阳总辐射时间尺度上开口向下抛物线,最大值在中午13时左右,最小值出现19时;日太阳辐射波动变化,日最大值约为42.50MJ/m2,最小值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霄羽 毕于运 李召良
热惯量是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随着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算法的不断完善,遥感技术已成为估算热惯量的主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遥感估算热惯量研究的进展,对其中3种主要方法即地表温度日较差法、日出日落温差法及模型反演法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地表温度日较差估算热惯量方法,并提出从加强机理研究、尺度转换及采用多时相多光谱数据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遥感估算热惯量方法、提高其估算精度的设想。
关键词:
遥感 热惯量 地表温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丽文 黄敬峰 王秀珍
气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之一,在植被长势、农业灾害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尺度农业、气候模型都需要空间分布的气温作为输入参数。除了用有限的台站数据空间插值获取气温栅格化数据外,遥感技术更为连贯精细的气温空间观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服务区域尺度气温相关的科研及业务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气温遥感估算的主要方法,包括简单统计法、高级统计法、温度-植被指数分析法(TVX法)、地表能量平衡法及大气温度廓线外推法。再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重点总结比较了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及不同时空尺度气温的遥感估算特点。最后讨论了气温遥感估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农业资源利用 遥感 气温 地表温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凡凡 贾子玉 庄前友 红梅 程云湘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高效,无损,快速的获取草地地上生物量,对草地畜牧业的高效管理,动态监测及草畜供求关系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求估算生长期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最适宜的光谱变量与植被指数,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牧场获取光谱反射率与地上生物量数据,通过原始高光谱数据以及一阶微分,植被指数,绿峰与红谷等变量,运用回归模型建立相应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对比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在7-8月的牧草生长过程中,生物量逐渐增加,8-9月牧草枯黄明显,生物量明显下降。对原始高光谱进行微分处理有助于提高敏感波段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高光谱变量中,利用红边斜率(Dr)构建的线性模型精度最佳,R2为0.94,均方根误差(RMSE)为1.97g/m2,平均相对误差(MAE)为1.97g/m2。在植被指数中,利用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构建的多项式模型精度最佳,R2为0.92,RMSE为1.15g/m2,MAE为1.39g/m2。本研究能够为用不同高光谱变量估算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为快速精准的牧区天然草场遥感监测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生物量 高光谱遥感 模型估测 波段优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娟,王绍强,常华,于贵瑞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体,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Landsat-MSS数据的使用开始,各种传感器的卫星多光谱测量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壤凋查中。首先,分析了利用遥感方法估算土壤碳储量的可行性。之后,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碳储量研究中的常用遥感方法,即遥感影像直接估算法、植被指数法和光谱测定分析法。最后,对遥感在土壤碳储量估算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遥感 土壤碳储量 土壤有机质 植被指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鲁海 黄真理 任家盈 李海英
根据长江中的中华鲟亲鱼捕捞数据的年龄结构,推算不同年龄段中华鲟亲鱼进入长江参与繁殖的占比,首次将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同时纳入估算模型进行计算,构建了一套估算中华鲟资源量的新方法。稳态计算结果显示,在葛洲坝截流前,长江中每年有效补充量为1 882尾,长江和海洋中育龄(雌:13~34龄,雄:8~27龄)总资源量为32 260尾,其中雄鱼15 310尾,雌鱼16 950尾,每年在长江中参与繁殖的中华鲟新老股群之和(1 727尾)占总资源量的比例约5%。计算得出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的中华鲟产卵繁殖容量仅为截流前的6.5%,1981年葛洲坝截留造成68%~80%的1980年老股群被阻隔在上游。结合葛洲坝截流后的捕捞数据推算了1981年后长江和海洋中的中华鲟资源量变迁过程。计算结果与捕捞数据反映的趋势一致,证明模型可靠有效。研究表明,葛洲坝截流后,随着捕捞量的减少,长江中的繁殖群体数量上升,199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2 200尾),随后迅速下降,2010年为170尾左右。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产卵繁殖环境容量的大幅下降是近年来中华鲟资源量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中华鲟 种群变动 年龄结构 葛洲坝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丘书院
一、历史的回顾应用初级生产力数值及各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或称生态效率)估算潜在鱼类生产量和渔获量是近二、三十年来各国海洋生物学家和渔业生物学家所共同关注并经常使用的方法。已发表的论文甚多,如Lasker,R.(1970)论加州拟沙丁鱼对浮游动物能量的利用;Cushing,D.H.(1971)综述世界各大海区上升流与鱼产量;Steele,J.H.(1974)分析北海渔获量与各营养阶层生产力的关系;Smith,P.E.(1982)研究南加里福尼亚湾的初级产量和鳀鱼群体;Sheldon,R.W.等(1977)论缅因湾浮游植物生产率与鱼产量的关系;Mills,E.L.等(1979)报道加拿大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家强 于军 彭杰 柳维扬 伍维模
土壤氮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粮食生产和质量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土壤氮素监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研究热点,也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遥感技术为土壤氮素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新的技术手段。本研究利用TM影像通过NDVI变换反演植被覆盖度,同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分析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及二者在反演土壤氮素含量时的差异;并建立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影像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极显著,通过比较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关系,发现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极显著,而与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植被指数 荒漠河岸林 土壤氮素 遥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