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
2023(1189)
2022(1127)
2021(1011)
2020(930)
2019(2024)
2018(1986)
2017(3637)
2016(2323)
2015(2488)
2014(2553)
2013(2581)
2012(2575)
2011(2312)
2010(2326)
2009(2081)
2008(2265)
2007(1954)
2006(1709)
2005(1568)
作者
(8781)
(7190)
(7093)
(6718)
(4700)
(3625)
(3271)
(2920)
(2711)
(2550)
(2507)
(2491)
(2483)
(2480)
(2479)
(2417)
(2289)
(2269)
(2133)
(2110)
(2004)
(1890)
(1787)
(1693)
(1680)
(1654)
(1643)
(1572)
(1559)
(1545)
学科
(7853)
经济(7839)
(5049)
管理(4264)
(3981)
企业(3981)
(3457)
方法(3374)
数学(2843)
数学方法(2787)
地方(2611)
(2397)
(1983)
(1665)
贸易(1665)
(1589)
(1576)
(1481)
金融(1481)
(1475)
财务(1475)
财务管理(1473)
中国(1452)
农业(1419)
业经(1416)
企业财务(1413)
地方经济(1406)
(1198)
世界(1197)
水产(1184)
机构
大学(35170)
学院(33809)
研究(15385)
科学(11668)
(11432)
(11173)
经济(10928)
管理(9857)
中国(9548)
(9496)
农业(9401)
研究所(8917)
理学(8540)
理学院(8394)
业大(8225)
管理学(8150)
管理学院(8081)
(7408)
中心(6246)
农业大学(5928)
(5893)
(5670)
(5587)
实验(5361)
(5341)
(5201)
实验室(5140)
重点(5048)
科学院(5029)
(5017)
基金
项目(24925)
科学(17571)
(16941)
国家(16814)
基金(16692)
研究(14428)
科学基金(12317)
(10234)
自然(9410)
(9400)
自然科(9199)
自然科学(9195)
自然科学基金(9022)
基金项目(8772)
社会(7792)
资助(7526)
社会科(7246)
社会科学(7243)
科技(6757)
计划(6645)
教育(6514)
重点(6251)
(5820)
科研(5357)
专项(5314)
(5264)
(5212)
(5133)
(5086)
编号(4982)
期刊
(11942)
经济(11942)
学报(11111)
(10244)
研究(8720)
科学(7727)
大学(7423)
农业(7211)
学学(7163)
中国(5855)
(4031)
(4021)
管理(3313)
业大(3259)
教育(2874)
林业(2715)
农业大学(2666)
(2419)
科技(2316)
(2224)
金融(2224)
财经(2027)
业经(2021)
自然(1821)
中国农业(1811)
经济研究(1793)
(1727)
技术(1705)
问题(1691)
世界(1659)
共检索到49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邢彬彬  郭瑞  李显森  赵宪勇  张国胜  许传才  孙珊  尤宗博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 mm、50 mm、60 mm的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实验网的渔获种类数均在6–9种之间,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同型试验网在不同网目尺寸条件下的渔获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 m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方水美  张壮丽  叶孙忠  张澄茂  郑奕  
根据2002年福建省沿海流刺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DEA法,首次分析了福建省不同地市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和不同生产水域三重流刺网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刺网作业的捕捞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2000和2002年,全省刺网作业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分别为63·8%和48·9%,地市间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显著,最低仅为18·6%和9·7%;刺网作业投入的网具数、船数、功率、作业天数、吨位和网具规格,对该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有较重要的影响;相同的调查样本和数据,决策分析取向不同,计量结果亦有不同,比较、决策参考意义也不相同;CPUE与DEA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樊伟  陈雪忠  
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官文江  陈新军  高峰  李纲  
根据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东、黄海大型鲐鲹灯光围网捕捞量与捕捞努力量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分析了月光亮度(用农历日表示)和海洋遥感数据(海表水温、海表水温距平、海表水温梯度、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a浓度距平、风速、平均海面高度距平、涡动能)共9个环境要素与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的关系,以研究其对大型鲐鱼灯光围网捕捞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32oN以北渔场,海表水温、农历日、平均海面高度距平、海表温度梯度及风速与名义CPUE(名义CPUE加1取对数,下同)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显森  吴亚飞  尤宗博  张海鹏  孙珊  孙中之  朱建成  
为研究渤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三重刺网的捕捞性能,以河北省昌黎县的口虾蛄三重刺网为基础,于2013年4、5、7月在河北省秦皇岛近海进行50 mm、55 mm、60 mm和65 mm 4种网目尺寸的三重刺网作业性能比较实验,并与60 mm网目单片刺网和底拖网进行渔获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具有捕获渔场中绝大多数渔业种类的能力,选择能力较差。春季的渔获种类19种,为渤海近岸底层种类;夏季的渔获种类19种,除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等底层鱼类外,还有日本鲭(scOmber jaPO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修泽  王召会  董婧  李玉龙  王小林  王爱勇  
利用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了辽东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计捕获鱼类24种,隶属于5目22科24属。2007年优势种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2008年为小黄鱼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小黄鱼在两个年份均占据第一优势地位。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表明,2007年6月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3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仲霞铭  汤晓鸿  
用浮拖网追捕蓝点马鲛(以下简称马鲛)近年来被一些渔业生产单位采用,普遍取得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广大群众渔业对发展这一作业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就发展的可行性、资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苏新红  郑奕  肖方森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市实际拥有底拖网的渔船数量、功率和吨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悬殊,1999年和2001年最低的仅为19.4%、19.9%;全省底拖网平均"能力利用度"偏低,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64.3%、67.5%,全省底拖网作业仍然存在渔船的投入数量过多、功率和吨位偏大的问题;因捕捞方式不同,影响捕捞能力的因子有所不同,但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张瑛瑛  王雪辉  叶锦玉  屈泰春  吴越  张胜茂  黄洪亮  徐博  
根据中国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48. 1亚区和48. 2亚区内2010—2014年南极磷虾拖网渔船的捕捞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各拖网捕捞参数(因子)对南极磷虾汛期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4年我国南极磷虾作业渔场主要位于南极半岛等岛屿的周边海域,CPUE值月变化明显,2—5月为捕捞高峰期。CPUE最高值为2014年,最低值为2012年,年平均CPUE呈略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除6月外,标准化CPUE均大于名义CPUE;且最大值出现在4月或5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GAM分析表明各捕捞参数对CPUE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拖网速度、网口高度、网口水平扩张、拖曳水深、曳纲长度;各因子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22. 8%、14. 5%、12. 7%、6. 0%、1. 6%,所有因子对CPUE的总体偏差解释率为57. 6%。研究认为,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中最适拖网速度范围2. 6~3. 1 kn;最适网口高度范围22~30 m;最适网口水平扩张范围20~25 m;最适曳纲长度范围100~200 m;最适拖曳水深范围0~40 m。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顾卫  谢锋  袁艺  景贵飞  
用遥感方法估算了 1 999年 2 0 0 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 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 ,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 ,海冰面积则由NOAA 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 ,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 ,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 ;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 5 0km为间距 ,划分出东岸 5个、西岸 6个二级区 ;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 1 0km为间距 ,再划分出 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 ,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 ,得出如下结论 :①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中华  宋骏杰  刘永叶  曹亮  
海洋热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的生长、存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展海洋生物热耐受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海洋生物的热耐受能力,为调控包括核电厂温排水在内的热污染源的排放提供合理建议。本文采用动态温升实验方法,以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五个基础水温(8.0、14.0、18.0、24.0和28.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锋  顾卫  袁艺  陈云浩  
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方法 ,包括提取海冰的结冰范围和反演冰厚分布。根据这种方法 ,利用 2 0 0 0年 1月 3 0日辽东湾NOAA AVHRR资料 ,进行了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的尝试 ,得到了当天的海冰厚度分布图和海冰资源总量的数据 ,进而讨论了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①NOAA AVHRR资料的第一通道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海陆分离和冰水分离 ;②基于反照率与海冰厚度指数关系的冰厚反演公式 ,可以用于海冰厚度的遥感估算 ;③得到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结果 ,基本上符合辽东湾海冰分布的实际情况 ,可以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