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7)
2023(4741)
2022(4107)
2021(3756)
2020(3080)
2019(6967)
2018(7066)
2017(12948)
2016(6987)
2015(7882)
2014(7778)
2013(8014)
2012(7169)
2011(6486)
2010(6673)
2009(6242)
2008(5937)
2007(5084)
2006(4561)
2005(4198)
作者
(20675)
(17137)
(17075)
(16284)
(11317)
(8149)
(7832)
(6510)
(6437)
(6311)
(5972)
(5890)
(5724)
(5396)
(5366)
(5351)
(5090)
(5071)
(5035)
(5031)
(4343)
(4244)
(4048)
(3919)
(3854)
(3813)
(3752)
(3720)
(3560)
(3423)
学科
(26329)
经济(26307)
管理(21895)
(21158)
(14431)
企业(14431)
方法(10126)
地方(9327)
环境(8537)
数学(8463)
数学方法(8319)
(7658)
(7384)
中国(7352)
服务(6759)
业经(6467)
(6384)
生态(5797)
工作(5778)
(5645)
农业(5266)
服务业(5210)
(5035)
贸易(5030)
(5022)
(4847)
(4817)
资源(4776)
地方经济(4425)
(4319)
机构
大学(96185)
学院(96083)
管理(37082)
(34581)
研究(34038)
经济(33562)
理学(31516)
理学院(31112)
管理学(30416)
管理学院(30228)
中国(25488)
科学(22694)
(20949)
(17420)
(16453)
中心(16235)
研究所(15935)
(15909)
(15824)
(15734)
业大(14557)
(14151)
师范(13977)
北京(13298)
(13186)
财经(12301)
农业(12142)
(11664)
师范大学(11344)
(10992)
基金
项目(68853)
科学(53751)
研究(50076)
基金(48997)
(43159)
国家(42823)
科学基金(36420)
社会(31465)
社会科(29570)
社会科学(29563)
(27791)
基金项目(26011)
自然(23862)
(23417)
自然科(23192)
自然科学(23188)
自然科学基金(22744)
教育(21793)
编号(20268)
资助(19593)
成果(16592)
重点(15948)
(15566)
课题(14227)
(14047)
(14024)
创新(13109)
科研(13027)
计划(12801)
国家社会(12785)
期刊
(41730)
经济(41730)
研究(25927)
中国(21546)
学报(16036)
科学(14095)
管理(13510)
(13243)
(12366)
大学(11667)
图书(10590)
学学(10577)
教育(10095)
农业(9489)
技术(8906)
书馆(7950)
图书馆(7950)
(7873)
金融(7873)
业经(7773)
资源(6824)
经济研究(6010)
财经(5441)
(5406)
问题(5015)
情报(4810)
统计(4750)
(4701)
(4698)
科技(4693)
共检索到149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亮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应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食品生产、原料生产、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等10项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进行了上述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三个海湾服务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 485.11×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4.52元/(m2 a)。其中,辽东湾价值量最大,占三个海湾总价值量的56.7%,其次是莱州湾,占总价值量的23.3%,渤海湾最小,占总价值量的20%。各项服务中,食品生产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量的7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春洪  梁湘波  刘容子  
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为海湾地理空间尺度,引入泰尔指数和变差系数、灰色关联法研究三大海湾地区的海洋经济规模总量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的差异,运用多种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十年三大海湾间地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和贡献的差异。结果显示:三大海湾空间地区海洋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007年后呈现协调优化发展趋势;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分别对应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大经济区的拉动效应较大,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重要优势海洋产业;据模型预测结果分析,到2015年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地区海洋经济比重将分别达到34%、21%、25%;莱州湾、渤海湾的海洋经济直接贡...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夏阳  孙昕  董建宇  詹启鹏  张宗航  张镇  申丰源  张沛东  张秀梅  
基于2019年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 (EwE)软件构建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系统分析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容量。Ecopath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结果发现,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8,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为10.6%,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0.8%,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1%;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596.108 t/(km~(2)·a),其中44%来自碎屑;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454,连接指数为0.402,系统杂食指数为0.211,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8.86%和2.98。结果表明,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食物网结构较简单。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仿刺参的生态容量为131 t/km~(2),是现存量的6.55倍,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彬  刘修泽  李玉龙  董婧  王爱勇  于旭光  王小林  李成久  栾春钢  王玉龙  
根据 2018年6—8月在辽东湾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4个航次的对比调查结果, 定量分析了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 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调查数据, 对辽东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2018年6月上中旬辽东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低, 相对资源密度为 2.80 只/h; 在 6月下旬共放流苗种3 678.94万只, 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三疣梭子蟹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16.60、2.20和13.33 只/h。通过6月上中旬放流前本底调查和8月下旬放流后跟踪调查分析增殖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变化,通过內禀增长率来计算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计算出2018年辽东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为30.10%;同时采用世代分析法,分析出2018年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比例为94.54%。统计2018年秋汛期间三疣梭子蟹捕捞产量为 1 890 t, 增殖放流回捕产量538 t,回捕率9.36%,投入产出比1:12.02。通过扫海面积法估算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2 056 t,接近于回捕调查的实际产量。建议可以适当的加大辽东湾三疣梭子蟹的放流量,促进辽东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修复和渔民增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游惠明  黄思忠  谭芳林  乐通潮  林捷  欧阳亚群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开展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可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包括4个大类、11个亚类的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及成果参考法等,以2013为基准年,对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泉州湾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71.96×108元;各项最终服务的价值大小为气候调节>调蓄洪水>旅游>消浪护岸>食物>水质净化>供水>保护土壤>大气调节>原材料>科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明亮  冷悦山  吕振波  李凡  王田田  张爱波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莱州湾内重要渔业资源,为恢复其资源量,湾内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管理工作,亟需对梭子蟹生态容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ECOPATH模型分析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并估算了梭子蟹在湾内的生态容量。在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维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梭子蟹的生态容量可达1.107 t.km-2,生物量可达7 412 t,而梭子蟹在湾内的总资源量为3 759 t,说明梭子蟹仍有很大的放流空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加林  许继琴  张殿发  杨晓平  童亿勤  沈永明  
文章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的7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4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0.060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0.985亿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6.42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伟  石洪华  徐宗军  张绪良  
选择胶州湾湿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并评估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52.71×107元。其中,食品生产占56.57%,这表明胶州湾湿地物质产品供给占重要地位。其次调节功能占36.12%,在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只对胶州湾湿地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开展了评估,因此仅为一个保守估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锋  顾卫  袁艺  陈云浩  
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方法 ,包括提取海冰的结冰范围和反演冰厚分布。根据这种方法 ,利用 2 0 0 0年 1月 3 0日辽东湾NOAA AVHRR资料 ,进行了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的尝试 ,得到了当天的海冰厚度分布图和海冰资源总量的数据 ,进而讨论了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①NOAA AVHRR资料的第一通道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海陆分离和冰水分离 ;②基于反照率与海冰厚度指数关系的冰厚反演公式 ,可以用于海冰厚度的遥感估算 ;③得到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结果 ,基本上符合辽东湾海冰分布的实际情况 ,可以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卫  张秋义  谢锋  李宁  崔维佳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 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 ,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 ,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 ,文中利用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 ,并采用当天的NOAA 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魏龑伟  方建光  
以莱州湾西岸外来物种泥螺为例,运用YA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以泥螺完整的生物入侵过程为依据,针对各阶段的关键特性,综合考虑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生活史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因素、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状况等方面来选取评估指标,设计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设定了"可以引种"、"引种具有一定风险"和"禁止引种"3个风险分级标准,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专家评分以及必要的调查实验等方法,对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模型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软件分析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风险"的权重值最高,为0.507 6,其次为"可以引种",权重值为0.352 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武芳  苏奋振  平博  吴文周  朱良  
根据对辽东湾顶东部的实地考察,本文综合利用RS/GIS技术方法,提出了岸线解译原则,采用多期TM/ETM+影像、CEBERS-02B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等数据,提取了1979年-2011年逐年的矢量岸线,量化分析了综合开发治理下研究区的海岸变化,为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建议。研究表明,研究区:①岸线延续增长趋势,曲率变小,由自然圆滑变为平直曲折,围海造陆已逐渐脱颖而出为主要变化形式;②海岸变化时空分异,三角洲湿地退化从面积减少变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转化、河口地区围海填土面积趋于指数增加、砂质岸段侵蚀在防浪堤作用下得到有效缓解,反映出在相对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社会因素成为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不同政策和规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修泽  李玉龙  王文波  段妍  柴雨  王小林  董婧  
根据2006年夏季(8月)、冬季(11月)和2007年春季(4月)、秋季(10月)在辽东湾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辽东湾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鱼类39种,隶属于8目23科35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更替,季节性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斑尾复虾虎鱼、小黄鱼、梭鱼、印度鲬、大银鱼和黄,无四季共有优势种,季节性优势种组成较1998年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Margaler物种丰富度指数D(0.40~1.69)、Shannon-Wie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修泽  王召会  董婧  李玉龙  王小林  王爱勇  
利用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了辽东湾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计捕获鱼类24种,隶属于5目22科24属。2007年优势种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2008年为小黄鱼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小黄鱼在两个年份均占据第一优势地位。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表明,2007年6月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3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