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9)
2023(11294)
2022(10018)
2021(9453)
2020(8013)
2019(18281)
2018(18236)
2017(35022)
2016(19226)
2015(21447)
2014(21122)
2013(20802)
2012(19042)
2011(16968)
2010(16793)
2009(15060)
2008(14424)
2007(12432)
2006(10683)
2005(9194)
作者
(55525)
(46168)
(45814)
(43641)
(29133)
(22236)
(20683)
(18305)
(17596)
(16328)
(15969)
(15475)
(14661)
(14543)
(14167)
(14125)
(13954)
(13719)
(13126)
(13039)
(11648)
(11239)
(11092)
(10400)
(10371)
(10219)
(10093)
(10088)
(9260)
(9089)
学科
(71660)
经济(71585)
管理(51168)
(47482)
(39308)
企业(39308)
方法(33674)
数学(29119)
数学方法(28771)
(19636)
(19128)
中国(18272)
(17073)
业经(15694)
地方(15061)
农业(12883)
理论(12543)
(12454)
贸易(12447)
(12065)
(12062)
环境(11684)
(11613)
技术(11090)
(10727)
财务(10669)
财务管理(10649)
教育(10525)
企业财务(10093)
(10064)
机构
大学(263238)
学院(261272)
管理(104007)
(97236)
经济(94975)
理学(90568)
研究(89950)
理学院(89525)
管理学(87860)
管理学院(87403)
中国(64882)
科学(60112)
(57181)
(45975)
(45405)
业大(43695)
(43035)
研究所(42638)
中心(40221)
(36805)
北京(36464)
(35786)
师范(35463)
农业(35389)
财经(34965)
(33818)
(31896)
(30112)
师范大学(28943)
技术(28154)
基金
项目(189629)
科学(147576)
基金(136357)
研究(135739)
(120967)
国家(120012)
科学基金(101603)
社会(82130)
社会科(77580)
社会科学(77558)
(74346)
基金项目(73780)
自然(68927)
自然科(67249)
自然科学(67233)
自然科学基金(66001)
(63495)
教育(61703)
资助(55581)
编号(55559)
成果(44036)
重点(43053)
(40552)
(40373)
(38897)
课题(38189)
科研(37078)
创新(36261)
计划(35770)
大学(34773)
期刊
(104534)
经济(104534)
研究(75086)
学报(47283)
中国(45428)
科学(42742)
(40548)
管理(36431)
大学(35039)
学学(33068)
(30598)
教育(30201)
农业(28584)
技术(21473)
业经(18545)
(18531)
金融(18531)
经济研究(16432)
财经(15907)
林业(15103)
图书(14726)
(14534)
科技(14507)
问题(13756)
(13371)
资源(13217)
理论(13149)
(12516)
业大(12454)
实践(12264)
共检索到370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祥云  刘梦旅  任杰  崔丽楠  何志勇  
为了评价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性,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通过布点测试了林下0~30 cm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重点对辽东山地雨季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纯林2种森林景观界面土壤水分演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纯林2种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差异性,蓄水能力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由坡上至坡下依次分布胡桃楸天然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纯林,可划分胡桃楸林、景观界面区、落叶松林3个功能区;景观界面区各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均明显高于胡桃秋林及落叶松林功能区。沿等高线方向土壤水分变化呈现出先平稳后波动趋势。垂直方向上土壤含水率均呈现随土层深度(0~30 cm)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伟钦  陈步峰  尹光天  张刚华  罗瑞强  李意德  
The soil moistur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ecosystem at 7 sites in Shunde reg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increases and the po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the soil waterholding characteristic of Jun'an tow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Jingping H...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伏捷  张华  何红  吕蕊  王颖  祝业平  
为探讨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确定群落的成员型,基于26个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对辽东山区古石河上发育的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以及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乔木层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古石河森林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束植物60科107属143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种子植物50科95属128种,种子植物中含有10个植物种及以上的科仅有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森林群落乔、灌、草层的维管束植物分别为32, 45和83种,层外植物为4种。②综合乔木层树种的主要特征,落叶阔叶林内紫椴Tilia amurensis的重要值为26.31%,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的重要值分别为15.71%, 11.27%, 9.37%, 9.08%和8.65%,其余树种的重要值为0.11%~2.94%;针阔混交林内紫椴和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的重要值分别为19.71%和14.87%,其余树种的重要值处于0.28%~7.25%;暗针叶林内臭冷杉的重要值为56.18%,其余树种的重要值处于0.17%~8.91%。古石河森林群落中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植物种较多,乔、灌、草各层中单种属的科较多; 3种林型的建群种或共建种都比较明显。表4参1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健植  余新晓  张志强  
开展优先流研究是土壤水运动机理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的标志,可以有效解释早期水文学研究所困扰的不符合达西定律及对流--弥散方程等重大问题,但它在常规手段下难以获取。该文利用自制实验仪器,在研究区域开展室内土柱实验,系统分析研究区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优先流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个演替阶段的土壤水分运动的壤中流过程主要表现为优先流,而土壤中的基质部分,则表现为不动区域。一旦优先流路径形成,土壤将不再阻拦水入渗,导致随后的降雨入渗穿过前面已经湿润并存在的优先流路径。优先流路径是研究区域水分在土壤中运移的主要途径,只要降雨雨强不停止,水将始终沿着优先流路径向下运移。运用综合染色示踪及影像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文标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 cm(表层)和20~40 cm(下层)土壤水分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阔叶红松林林隙各层土壤水分生长季内变化规律不同,表层与下层土壤水分差别显著,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程度均属中等变异;②阔叶红松林林隙各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空间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中占主要部分;③阔叶红松林林隙内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的斑块仅分布在表层土壤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于占成  
该文研究了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不同郁闭度林分以及荒地生长季节内的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内,荒地与林地贮水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森林郁闭度越大,贮水量越小.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雨、蒸腾和蒸发的影响,干旱季节,林地蒸腾占主导地位,土壤剖面出现20~40cm的根系分布层偏下层土壤含水率最低,且郁闭度越大,该最低值越小;随着雨季的到来,各层土壤含水率的最大值依次出现,且郁闭度越大,该最大值越大,也出现的越迟;雨季过后,蒸发转变为主要因素,林地土壤含水率大于荒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越稳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苏松锦  刘金福  陈文伟  旷开金  唐蓉  洪伟  
土壤水分是植被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子,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有助于理解高海拔植物幼苗更新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为此,采用地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陈板岭头1hm2黄山松林样地上100个10m×10m土壤水分实测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在12.26%~43.7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依次为0.15%、0.03%、0.18%和0;有效变程分别为19.40m、17.32m、17.32m和14.90m。4个指标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总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红霞  康绍忠  武海霞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同一质地 (重壤土 )不同干容重装填土、不同水分处理装填土、农田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θ- s)及土壤含水率 (θ)和当量孔径 (d)关系曲线的对照分析 ,发现干容重、水分处理及土壤的原状性对水分特征曲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履一  康惠宁  吴强华  
采用C语言和Foxpro数据库,根据Brooks和Corey,Genuchten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编制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软件》,用该软件完成了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林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及其图形与数据文本的制作,并分析了该地土壤的水分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上-1.5MPa下的含水量近似代替残留含水量与从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得到的残留含水量相比差异较大;采用Brooks和Corey模型拟合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关指数均在0.99以上;所有试验地之间,水分特征数据无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卓  何建华  张帅普  方荣杰  李梓旋  邹传林  
【目的】分析广西龙脊梯田表层土壤的水分空间变异特征,为提高龙脊梯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龙脊梯田典型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土壤(整体、田面外侧和内侧及田坎上侧和下侧土壤)含水量的统计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利用地统计学理论分析其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龙脊梯田田面整体平均土壤含水量极显著高于田坎(P<0.05,下同)的空间聚集性,其中,田坎土壤含水量的整体变异性高于田面,田面土壤含水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弱于田坎,田面土壤含水量的空间聚集性高于田坎。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龙脊梯田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颗粒比表面积、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土壤质地是龙脊梯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决定性因素,田面与田坎的土壤水分均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和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梯田耕作管理期间应尽量减少土壤细颗粒的流失,以维持土壤水分空间均衡,保障梯田水土的稳定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文强  李吉跃  张志明  孙向阳  翟洪波  
通过实测得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水分常数 ,并对北京西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中、低吸力段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琼  荣湘民  李法云  范志平  
以辽东山地蒙古栎山杨林、槭树蒙古栎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和白桦山杨林5种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组成、多样性、丰富度等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最高,山杨林最低,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最低;从土层上看,0~10 cm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的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多样性和丰富度呈正相关,并且乔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大于灌木和草本;土壤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灌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影响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艾宁  强大宏  刘长海  李阳  罗梦娇  陈宗礼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华  吴万兴  张忠良  鲁周民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内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 ,生长在黄绵土和沙盖黄土上的 1年生仁用杏苗的水分特征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 ,在 2个土类上 ,叶水势、叶相对含水率和单株耗水量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 ,其中各处理间的单株耗水量差异显著 ;叶片饱和亏、保水力和水分利用率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而有所提高 ,各处理间的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 ;地径、枝长、根干重、茎干重、茎重比、根重比和生物量等生长特征指标也随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 ,除生物量指标外 ,其余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土壤含水量达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 2 %以上时 ,才有较大的生物量 ;黄绵土较沙盖黄土上的仁用杏耐旱性强 ,生长量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