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8)
- 2023(10553)
- 2022(9400)
- 2021(8915)
- 2020(7607)
- 2019(17456)
- 2018(17617)
- 2017(33674)
- 2016(18426)
- 2015(20812)
- 2014(20903)
- 2013(20607)
- 2012(18966)
- 2011(16706)
- 2010(16636)
- 2009(14995)
- 2008(14858)
- 2007(12931)
- 2006(11095)
- 2005(9584)
- 学科
- 济(71109)
- 经济(71042)
- 管理(59055)
- 业(55728)
- 企(48110)
- 企业(48110)
- 方法(35085)
- 数学(30249)
- 数学方法(29815)
- 财(19608)
- 农(18033)
- 技术(16920)
- 中国(16720)
- 学(16173)
- 业经(16036)
- 务(14030)
- 财务(13960)
- 财务管理(13932)
- 地方(13557)
- 企业财务(13130)
- 理论(13129)
- 农业(12447)
- 制(12358)
- 贸(12021)
- 贸易(12015)
- 和(11702)
- 易(11670)
- 环境(11161)
- 划(10535)
- 银(10381)
- 机构
- 大学(258926)
- 学院(258112)
- 管理(105959)
- 济(95641)
- 经济(93308)
- 理学(92151)
- 理学院(91150)
- 管理学(89445)
- 管理学院(88988)
- 研究(82317)
- 中国(60924)
- 京(55906)
- 科学(53676)
- 财(43306)
- 所(41651)
- 农(41140)
- 业大(40585)
- 研究所(37967)
- 中心(37878)
- 江(36602)
- 北京(35480)
- 财经(35129)
- 范(33329)
- 师范(33003)
- 农业(32356)
- 经(31927)
- 州(30614)
- 院(30273)
- 技术(29391)
- 商学(27026)
- 基金
- 项目(180878)
- 科学(140892)
- 研究(131742)
- 基金(129704)
- 家(113025)
- 国家(112093)
- 科学基金(96368)
- 社会(79828)
- 社会科(75604)
- 社会科学(75583)
- 省(71715)
- 基金项目(69882)
- 自然(64558)
- 自然科(63017)
- 自然科学(63002)
- 自然科学基金(61842)
- 教育(60355)
- 划(59796)
- 编号(54463)
- 资助(53761)
- 成果(43457)
- 重点(40076)
- 部(39173)
- 创(37921)
- 发(37438)
- 课题(36928)
- 创新(35332)
- 科研(34780)
- 项目编号(33972)
- 大学(33515)
- 期刊
- 济(102964)
- 经济(102964)
- 研究(72301)
- 中国(47495)
- 学报(42094)
- 管理(38614)
- 科学(38493)
- 农(36604)
- 财(34032)
- 大学(31537)
- 学学(29694)
- 教育(29693)
- 农业(26523)
- 技术(25967)
- 融(19228)
- 金融(19228)
- 业经(17158)
- 财经(16361)
- 经济研究(15502)
- 图书(15363)
- 科技(14509)
- 技术经济(14217)
- 理论(13737)
- 经(13722)
- 业(13482)
- 实践(12943)
- 践(12943)
- 问题(12904)
- 版(12034)
- 情报(11759)
共检索到36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辽东山区作为辽宁省中东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其水源涵养、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安全保障的区位作用不可替代。本研究针对辽东山区山多坡陡,土层薄,水土流失成因多强度大,难于治理等实际问题,在充分认识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上,对辽宁东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年调查数据,揭示了区域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2)以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平 于磊 李仁平 王玉涛
为评价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的立地质量,以辽东山区大量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油松人工林临时样地数据、解析木数据、油松人工林二类清查数据为依据,开展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划分标准与立地质量评价表的编制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辽宁省用材林龄组划分标准和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过程,提出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4个龄组,每1龄组分别划定了小径材、中径材、大径材3个径材规格的胸径分级标准。使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计算出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枯落物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等7个立地因子所有水平的得分,编制出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得分表;构建了7个立地质量数量化预测方程,并经χ2检验查表所得值与方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得分值范围编制立地质量等级评价表,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Ⅴ共五级。为进一步与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龄组径阶划分标准相对应,使用Richard方程拟合了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优势木树高与胸径生长曲线,构建了辽东山区油松建筑材林按胸径划分的立地质量等级评价表,并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绘制了辽东山区3个地级市的油松建筑材林立地质量等级分布图。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大多为II,III,IV 3个等级,I级地块数量很少,没有V级地块,其中I,II级地块可以用来生产大径材,III级地块只可以生产中径材,IV级地块可以生产中径材和小径材。
关键词:
油松 建筑材林 立地质量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平 韩金城 于磊 荆欣 王玉涛
为探明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固定样地标准木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开展辽东山区不同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单株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构建及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枝条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和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相似密度条件下,枝条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和单株地上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油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过熟林,分配到树干的生物量最大,为45.7%~64.1%;分配到枝条的生物量次之,为16.8%~36.0%;分配到叶的生物量最小,为9.8%~19.1%。构建了预测精度较高的油松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和全龄级单株地上生物量模型,绝对系数R2为0.6926~0.8827。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96×107t,其中抚顺市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最大,为1.79×107t;本溪市次之,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5×106t;丹东市最少,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5×106t。研究结果为辽东山区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和林分生产力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物量 林分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兴召 孙晓梅 张守攻 陈东升
基于60株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林龄条件下立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度量误差方法建立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树叶、树枝、树皮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干材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筛选出总生物量与各分量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三级控制的方法建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消除总量和各分量模型的异方差。建立的总量、地上部分、树干、干材、树皮生物量模型,其R2均大于0.9;树根、树冠、树叶和树枝生物量的R2略低,介于0.7 0.9之间。通过独立样本对模型的相容性和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各分量预测值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之...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有 阎品初 井艳丽 魏亚伟 倪鹏跃 刘源跃 周永斌
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长白落叶松-水曲柳人工混交林和次生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底层(20~30cm)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土壤pH值较次生林和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分别平均降低了5.4%和4.5%,落叶松纯林土壤存在酸化趋势。各林分类型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碳氮比均表现为次生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纯林,且各指标随土层加深显著降低(p<0.05)。土壤微生物含量受土层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表层含量最高,表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为19.09~29.68nmol·g~(-1)、2.47~3.71nmol·g~(-1)和5.59~7.68nmol·g~(-1);次生林表层土壤细菌、放线菌的含量显著高于落叶松纯林(p<0.05)。土壤总微生物含量与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辽东山区的天然次生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相比,土壤环境水平改善,为提升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纯林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莉莉 刘红民 赵济川 高英旭 汪成成 范俊岗
[目的 ]探讨林分结构与林下更新幼苗之间的关系,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辽东山区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拟合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蒙古栎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 ](1)林分断面积对更新幼苗密度影响显著,随林分断面积的增加,幼苗密度呈增加趋势,当断面积达到31 m2·hm-2,幼苗密度增加逐渐放缓;(2)林分断面积与幼苗基径和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足根 朱教君 袁小兰 王贺新 毛志宏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
关键词:
次生林 种群结构 种群格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伏捷 张华 何红 吕蕊 王颖 祝业平
为探讨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确定群落的成员型,基于26个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对辽东山区古石河上发育的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以及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乔木层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古石河森林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束植物60科107属143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种子植物50科95属128种,种子植物中含有10个植物种及以上的科仅有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森林群落乔、灌、草层的维管束植物分别为32, 45和83种,层外植物为4种。②综合乔木层树种的主要特征,落叶阔叶林内紫椴Tilia amurensis的重要值为26.31%,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的重要值分别为15.71%, 11.27%, 9.37%, 9.08%和8.65%,其余树种的重要值为0.11%~2.94%;针阔混交林内紫椴和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的重要值分别为19.71%和14.87%,其余树种的重要值处于0.28%~7.25%;暗针叶林内臭冷杉的重要值为56.18%,其余树种的重要值处于0.17%~8.91%。古石河森林群落中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植物种较多,乔、灌、草各层中单种属的科较多; 3种林型的建群种或共建种都比较明显。表4参1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足根 朱教君 袁小兰 谭辉
调查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数量、幼苗的存活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幼树出现的生境。结果表明:在结实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内均有1年生落叶松幼苗,其数量与人工林种子库落叶松种子数量有关,其存活和生长(高生长和叶片数量)状况明显受林分开阔度、地面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的影响。1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内生长缓慢,一般高生长不超过6cm,地径生长不超过0·1cm,叶片数量不超过25针。长白落叶松天然更新幼苗4月末开始出现,6月份幼苗数量最多,9月份林内大部分幼苗死亡。这表明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林下不能正常存活和生长,而影响其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草本灌木和地面枯落物。另外,长白落叶松林下很难见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幼苗 存活和生长 幼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世忠 谭前进 赵万里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辽东山区宽甸县青椅山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观察、调研和深度访谈所获得的数据,分析村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推进路径和面临的困境,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2017—2022年青椅山镇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指导和帮扶下,带动各村累计取得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81.54万元,平均每村年均获得集体经营收入为10.77万元,原有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青椅山镇乡村干部和村民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样化发展路径,主要包括承包经营、龙头企业带动、飞地经济、自主经营、集体资产租赁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欣欣向荣。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面临着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带头人、“造血”能力不强、留守村民老龄化、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等困境。为此,本文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发挥村支书引领带头作用、激活内生发展动能、完善引才育才机制、汇聚帮扶合力等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封剑文 蔡宏明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造林时,以营造纯林为主,整地方式又以全垦挖大穴或火烧炼山后挖大穴较常见。由于南方雨水充沛,雨量集中,而且常有大雨、暴雨出现,使得新造林地发生大量水土流失,在坡度较大地段,甚至出现滑坡,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以杉木新造林地为对象,设置径流场,进行定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虞沐奎 徐六一 邱辉 王桂琴 何小元
为了解高度集约化经营湿地松林对环境的影响,以湿地松新造幼林地为对象,设置径流场进行了连续6年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降水量为64353mm,林地径流量为1611241t/hm2,泥沙流失量为27844777kg/hm2,流失N、P、K等主要养分为131kg/hm2,径流系数为316%;在安徽丘岗地区营造湿地松林,实行大块状(80cm×80cm×50cm)整地,并集约经营,不致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林当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9559t/hm2,属于无明显侵蚀类型,该区可提倡高规格整地和实行集约经营;5~8月为集中降水期,应避免相关营林活动;水土流失量与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随着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俞新妥 杨玉盛 何智英
在4个坡度级的山场上建立12个径流小区,连续4年对炼山的杉木幼林地定位观测,分析了杉木幼林从炼山起至郁闭止,林地的水、土、肥流失的季节和年度的变化规律,划分了水土流失时期,分析坡度与流失的关系。结果指出,炼山后第一年水、土、肥流失最严重,泥沙冲刷量达24.81t·ha~(-1),以后逐年递减,至第4年趋于稳定,与不炼山的接近。常规幼林抚育措施加剧了林地水土流失,建议调整幼林抚育方式和季节,并采取必要的生物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岩
本文从辽东山区人口的地域分布和人口的迁移趋向入手 ,探讨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及副作用 ,并指出了几项调控人口适宜分布的措施
关键词:
辽东山区 人口迁移 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代力民 唐立娜 曹玉明 王顺忠 周莉 王庆礼
采用TWINSPAN分类和PCA、CCA排序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样方数据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分类和排序是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CCA指示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MRPP检验表明,特定的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组合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特定的组合构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单元。本研究共得到6种群落类型,能够基本指示研究区潜在的植被类型,可用于表征生态土地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植被类型。制约辽东山区森林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坡度的变化,可将其作为生态土地分类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