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1)
2023(7165)
2022(5947)
2021(5879)
2020(4878)
2019(11077)
2018(10830)
2017(20449)
2016(11204)
2015(12680)
2014(12600)
2013(12594)
2012(12161)
2011(11310)
2010(11218)
2009(10623)
2008(10963)
2007(9934)
2006(8758)
2005(8220)
作者
(33540)
(28149)
(28061)
(26888)
(18147)
(13779)
(12573)
(10888)
(10765)
(10090)
(9881)
(9483)
(9240)
(9159)
(9121)
(8609)
(8301)
(8141)
(8065)
(7943)
(7223)
(6852)
(6828)
(6381)
(6368)
(6323)
(6233)
(5944)
(5746)
(5697)
学科
(49947)
经济(49886)
管理(30560)
(29394)
(23891)
企业(23891)
方法(22854)
数学(19790)
数学方法(19548)
中国(16740)
(12464)
(12184)
贸易(12177)
(12160)
(11979)
(11630)
(11479)
(9346)
银行(9334)
业经(9044)
(9030)
(8888)
金融(8887)
(8422)
理论(7877)
(7290)
财务(7271)
财务管理(7249)
(7178)
农业(7150)
机构
大学(176650)
学院(170160)
(76492)
经济(75206)
研究(65548)
管理(58529)
中国(51218)
理学(49669)
理学院(49013)
管理学(48132)
管理学院(47800)
科学(38746)
(38534)
(36213)
(34079)
研究所(30976)
财经(29157)
中心(28270)
(28043)
(26792)
经济学(26052)
北京(25061)
(24136)
(23772)
师范(23544)
经济学院(23304)
(22830)
业大(22764)
农业(22199)
财经大学(21898)
基金
项目(107458)
科学(85118)
基金(81754)
研究(76576)
(72914)
国家(72360)
科学基金(60459)
社会(51453)
社会科(48890)
社会科学(48877)
基金项目(41475)
自然(37928)
自然科(37153)
自然科学(37142)
(36684)
自然科学基金(36540)
教育(35404)
资助(34870)
(33142)
编号(27786)
(26133)
成果(24921)
重点(24757)
中国(23429)
国家社会(23210)
教育部(22570)
(22293)
(21889)
(21453)
大学(20791)
期刊
(84133)
经济(84133)
研究(57051)
中国(35301)
学报(31756)
(28645)
科学(28131)
(25805)
大学(24057)
管理(23224)
学学(22512)
教育(18994)
农业(17584)
(17128)
金融(17128)
财经(17073)
(14904)
经济研究(14737)
(12689)
技术(12397)
问题(11755)
国际(11283)
世界(11115)
(10347)
业经(9815)
(9077)
技术经济(8476)
统计(8065)
图书(8031)
(6976)
共检索到26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福增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将华裔族群从美国历史的边缘位置推到了主体地位,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对抗/屈从主流话语的权威,将话语作为商品展示给西方读者,而是以边际性身份展开创作,试图在文化、性别、历史之间游走,由此完成其个人化的华裔叙事:东西方经典的改写,体现对文化归属的思考;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强烈的女性关怀;自传体式的族群书写,使个人叙事上升为民族寓言。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兰  
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分析《牡丹亭》,可知其是借助叙事角色结构关系的变化,以离合型叙事模式建构故事,进而表现作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的主题的。以此为出发点,能更好地厘清作品的至情理念,及其以封建礼法为出路的自由感情的局限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明根  
文学名著成功地改编为电影经典的个案不在少数。在小说《十日淡》改编为影片《十日淡》时,两种文本之间存在"互证"、"互释"。导演帕索里尼以"一"当"十",在忠实于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在"序列"、"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叙事性转换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使小说对人性悖论的揭示转化为电影对宗教悖论的讽刺,以此达到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解构性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畅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育荣   沈昭林  
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传;程朱后学秉持朱子学立场,以认可道南学派对道统的传承为前提,将学术师承转化为道统谱系,赋予其卫道护统意义。伴随士人民间化的扩展与儒学道统之争的激化,道南学派也被学者缔造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从承洛启闽的学术桥梁演变为闽学开山。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晨  
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达万吉  
在突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教育史蕴藉着与多学科共同论证“中华民族”叙事、共同构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使命。现有民族教育史书写方案中的“中华民族”叙事包含中国教育史中的中华“一体”叙事、族别教育史和区域民族教育史中的“多元”中华叙事,以及民族教育通史中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叙事。这三种叙事取向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学科视野下叙述“中华民族”的不同侧重面,同时也蕴含共同的自觉意识和价值关怀,即如何在历史书写中建构“中华民族”。迈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的民族教育史书写,应以中华多民族教育史观更新价值信念,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构概念工具,通过多学科协力拓展知识视野,努力在各民族教育历史中再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有机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供给学术智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年根  
叙事空白是故事时间大于0,文本篇幅等于0的叙事现象。其修辞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空白让读者在叙事交流中卷入更深。在叙事空白的传达中,叙述者有意将某些重要的事件隐藏起来,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一种隐而愈显,欲盖弥彰的效果;二是叙事空白填补的反复性让读者更持久地体验文本;三是叙事空白可以消弭可能遭遇到的排拒心理。叙事空白的渗透性进入和弥漫性影响的作用方式能极大地降低读者可能产生的排斥心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一睿  
雪漠的长篇小说《野狐岭》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了以倒叙和预叙为主的多种叙事方式。这些叙事方式,与小说故事内容相得益彰,既是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更是基于传统艺术手法的艺术创新。《野狐岭》叙事人称的合理运用,以及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值得叙事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关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双泉  马昱  朱光亚  
巴别塔隐喻着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在神性的时代,人们将认知有限性的原因归之于上帝。然而,理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挤压神性的空间,代表着人类对无限性领域的开拓。但是,由于人类认知有限性的存在,理性大厦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稳固的根基,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理性大厦逐渐崩塌,人类仿佛又回到了神性的时代。其实,人类不是回到了神性的时代,而是走向了诗性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由神话叙事转向了语言叙事。在语言叙事中,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发现,人类失去了对真的追求,那么所有的语言叙事就失去了“能指”,他们无可奈何的将哲学诉诸于“偶然性”去重建知识的大厦,哲学似乎不再需要根基而只需要“想象力”,而全部哲学的努力,也似乎只是为人类寻求诗意的栖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伟航  
《玉娇梨》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巅峰之作,在叙事模式上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占卜情节便是其一。《玉娇梨》中的占卜情节不仅在叙事上视角多样,空间特色明显,在功能上也对故事情节有推动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洪晴  
娼妓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间断性开展的废娼运动,引起了左翼人士对娼妓和性病的关注,并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关娼妓话题书写的社会语境,不少作家以患性病的妓女为主人公进行了文本创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文学叙事也涉及对娼妓生活的艺术性再现,呈现出患病妓女所遭遇的排斥与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佳敏  
农具在李锐的小说中既是载体又是主体:一方面,农具功能的变迁成为观察农民、观察社会、观察时代的窗口,另一方面,知青生活让李锐注意到农具本身的主体性。《太平风物》是李锐以农具为主体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农具原有的躬耕功能变迁之后,发生异化,农民与农具情感分裂。这背后是李锐生命体验的流露,折射出其对当下失语乡村的发问和思考,同时也为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