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848)
- 2022(10504)
- 2021(9666)
- 2020(8127)
- 2019(18782)
- 2018(18790)
- 2017(37130)
- 2016(19857)
- 2015(22303)
- 2014(22477)
- 2013(22505)
- 2012(20794)
- 2011(18764)
- 2010(18867)
- 2009(17480)
- 2008(16560)
- 2007(14382)
- 2006(12880)
- 2005(11431)
- 学科
- 济(101898)
- 经济(101807)
- 管理(56618)
- 业(51886)
- 企(42647)
- 企业(42647)
- 方法(40150)
- 数学(34997)
- 数学方法(34678)
- 地方(22738)
- 学(22679)
- 农(21629)
- 中国(21368)
- 财(19354)
- 业经(19135)
- 农业(15015)
- 地方经济(14356)
- 和(14103)
- 贸(13981)
- 贸易(13973)
- 制(13887)
- 环境(13867)
- 理论(13459)
- 易(13416)
- 经济学(11720)
- 务(11668)
- 财务(11608)
- 技术(11596)
- 财务管理(11591)
- 融(11377)
- 机构
- 大学(290597)
- 学院(287853)
- 济(122784)
- 经济(120248)
- 管理(115570)
- 理学(100236)
- 研究(99857)
- 理学院(99077)
- 管理学(97435)
- 管理学院(96935)
- 中国(72639)
- 京(62067)
- 科学(61536)
- 财(52977)
- 所(50384)
- 研究所(45982)
- 农(45205)
- 中心(43807)
- 财经(43042)
- 业大(42885)
- 江(41244)
- 北京(39294)
- 经(39076)
- 范(37570)
- 经济学(37299)
- 师范(37272)
- 院(36135)
- 农业(35279)
- 州(33336)
- 经济学院(33302)
- 基金
- 项目(196519)
- 科学(154245)
- 基金(143205)
- 研究(142794)
- 家(124640)
- 国家(123638)
- 科学基金(106008)
- 社会(90771)
- 社会科(85997)
- 社会科学(85972)
- 基金项目(76562)
- 省(75672)
- 自然(68978)
- 自然科(67303)
- 自然科学(67290)
- 自然科学基金(66076)
- 教育(64077)
- 划(63611)
- 资助(59049)
- 编号(57731)
- 成果(46382)
- 重点(43482)
- 部(43295)
- 发(42316)
- 创(40122)
- 课题(39226)
- 创新(37442)
- 科研(37302)
- 国家社会(37144)
- 教育部(37044)
- 期刊
- 济(139448)
- 经济(139448)
- 研究(87622)
- 中国(53234)
- 学报(45027)
- 科学(42737)
- 管理(42563)
- 农(40814)
- 财(39058)
- 大学(33570)
- 学学(31771)
- 农业(28461)
- 教育(26924)
- 技术(24495)
- 经济研究(22928)
- 融(21673)
- 金融(21673)
- 财经(21384)
- 业经(20796)
- 经(18290)
- 问题(17832)
- 技术经济(15710)
- 图书(14931)
- 理论(14393)
- 业(13810)
- 科技(13466)
- 资源(13449)
- 现代(13269)
- 实践(12949)
- 践(12949)
共检索到42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效顺 蒋冬梅 曲福田 诸培新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各行各业对土地的需求急剧膨胀,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其关系分析判断及其规律的把握成为制定和实施土地资源保护与控制、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得出我国每增加1单位二三产业产值、建设用地供给呈现不断减少的基本判断。然后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构建了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与二三产业产值关系的计量模型,并通过中国1989-2006年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出两点结论:其一,我国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量与二三产业产值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二者相互影响;其二,我国边际城镇建设及...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边际土地利用 经济增长 变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山桂
以山东省城市扩张规律为研究对象,以C-D生产函数为工具,利用1984-2010年山东省二三产GDP、非农资本存量、二三产劳动力及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估计并剥离出土地边际利用量,在此基础上构建边际分析模型,通过假设验证和函数拟合等方式,计量分析了山东省城市扩张出现的极限时点及其对应的城市规模,进而把握了山东省城市扩张规律。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增长极限 边际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子腾 严金明 高峰
研究目的:探索柳州市在低碳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法。研究方法:通过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中的脱钩理论,运用TAPIO脱钩模型定量分析2003~2012年柳州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2003~2012年柳州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碳排放未实现脱钩,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化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建议:通过建立低碳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加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为柳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低碳循环经济 土地利用碳排放 柳州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梁志武
在分析研究了吉泰盆地1950年~1995年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之后认为,吉泰盆地具有较典型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特征,城市化进程缓慢;人口增长以自然人口增长为主,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形式出现;政府政策与人口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较重要的两个驱动力,由它们引起的诸如毁林、水土流失等环境退化,还可在政策的干预下得到控制和一定程度的恢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芷君 刘毅华 林华荣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旭峰
土地合理利用是当代经济研究需要面对的现实。对于土地利用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思想演进过程中经历了一个"重视-忽视-重视"的循环。面对后工业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空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正确的经济研究路径应当是吸收已有理论的科学洞见,重新估计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价值,建立土地利用的现代微观均衡分析体系,同时应将土地利用融入现代经济动态增长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理论演进 土地利用 思想 辨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邢颖 乐立 张文磊 胡琪娟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洪银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静 王晓青 濮励杰 张瑞 丹旸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指标,通过构建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ULUE),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效率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71),2010~2019年呈现出“增长-下降-再增长”的演化趋势,区域差异先增大后减小;(2)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两头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局部集聚水平不高;(3)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主要由追赶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促进;(4)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主要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状态良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苗 陈银蓉
以中美两国45年历史数据为例,借助计量经济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人口变化与土地利用净碳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净碳通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口变化与土地利用净碳通量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土地利用净碳通量具有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美国的经济增长对土地利用净碳通量作用较小;(3)从脱钩状态看,1961—2005年,中美两国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净碳通量均基本呈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表明两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土地利用净碳通量持续下降。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对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即使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的脱钩发展,碳排放大国仍应担负起全球碳减排的重任,努力保持碳排放总量不增加,共同维护地球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丁贤忠
人口和耕地、草地、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数量增减和相互转化。该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人—地关系平衡模型,对1970~1995年和未来50年全球人口增长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25年来,在人口增长了546%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并没有大幅度增减。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以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为标志的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生产率提高了639%,从而抵消了人口增长胁迫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森林面积相应减少的压力。②未来50年当中,人口将增加74%,达到100×108,人均耕地、草场和森...
关键词:
人口,土地利用,全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忆邵 厉双燕
快速城市化时期土地问题日趋显要。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澄清了一些认识误区,得出了“房地产价格高涨未必导致房地产资源的高度利用”、“郊区化并未带来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多中心城市模式未必能够有效降低房地产价格”等结论,以裨益于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及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吴绍华
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精明增长与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精明增长的背景、城市精明增长的内涵、城市精明增长的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城市精明增长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从精明土地利用与规划、精明土地集约利用、精明土地优化配置、精明土地利用策略四个方面对精明土地利用研究概况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城市精明增长 土地利用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迎春 佟连军 尹君
在城市用地增长管理中,单一考虑土地利用面积数量的变化,忽略用地强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本文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获取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信息,通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指数,从地类变更和集约度变化两个方面,对1994~2002年石家庄市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面积扩展和强度增加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可以补偿单一指标认识城市土地利用增长的不足,集约度增长指数较好地综合了两个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期间耕地仍是城市用地增长的重要来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也成为满足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的重要途径;城市用地扩展并辅以集约程度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组织整体上呈集约化圈层式向外扩散,城市土地利用趋向合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性,中心区更多向空间立体维度发展,其他区则以内部填充、外延扩展和城市更新等方式实现城市用地增长;在类型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空间区位差异性,中心区继续强化城市中心职能,以商业金融业用地等"强"城市属性地类变化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