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2)
2023(6314)
2022(4586)
2021(4264)
2020(3301)
2019(7618)
2018(7753)
2017(13191)
2016(8665)
2015(9937)
2014(10141)
2013(8735)
2012(7838)
2011(7286)
2010(7553)
2009(6443)
2008(6297)
2007(5843)
2006(5475)
2005(5288)
作者
(21753)
(18038)
(17918)
(17332)
(11472)
(8595)
(8344)
(7414)
(7005)
(6765)
(6136)
(6032)
(5840)
(5804)
(5750)
(5679)
(5615)
(5417)
(5246)
(5224)
(4821)
(4546)
(4378)
(4346)
(4222)
(4050)
(4011)
(3972)
(3761)
(3646)
学科
(24002)
经济(23973)
教育(19785)
中国(18117)
管理(14074)
(13615)
(10719)
(8573)
企业(8573)
理论(7968)
(7912)
(7808)
地方(7501)
农业(7267)
业经(7150)
发展(7144)
(7022)
教学(7000)
人口(5892)
方法(5830)
(4836)
研究(4729)
数学(4660)
(4609)
技术(4579)
数学方法(4554)
产业(4228)
(3792)
(3780)
信息(3709)
机构
大学(110998)
学院(104858)
研究(44631)
(34278)
经济(33250)
管理(30680)
教育(30644)
(29930)
(27184)
师范(27065)
中国(26586)
科学(26142)
理学(25703)
理学院(25172)
管理学(24446)
管理学院(24203)
(22782)
师范大学(22533)
北京(20705)
研究所(20653)
中心(19073)
(18504)
(17549)
技术(15867)
(15843)
(15371)
业大(14959)
职业(14779)
(14184)
农业(13351)
基金
项目(67694)
研究(58331)
科学(54561)
基金(44588)
(37943)
国家(37408)
教育(34920)
社会(34447)
社会科(32079)
社会科学(32074)
科学基金(31108)
(27128)
编号(27013)
(25674)
成果(25465)
课题(22683)
基金项目(22390)
(19029)
重点(17162)
自然(17156)
资助(17022)
(16951)
自然科(16745)
自然科学(16740)
规划(16632)
自然科学基金(16430)
(16330)
(15693)
项目编号(15301)
教育部(14548)
期刊
教育(51699)
研究(46172)
(40346)
经济(40346)
中国(35195)
(16755)
学报(16161)
科学(14974)
大学(13808)
技术(13438)
职业(13054)
农业(11041)
(10924)
学学(10891)
管理(10390)
技术教育(8788)
职业技术(8788)
职业技术教育(8788)
(8102)
金融(8102)
(7319)
(7084)
论坛(7084)
业经(6689)
图书(6359)
经济研究(5957)
高等(5884)
问题(5857)
财经(5750)
(5666)
共检索到178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小虎  张民选  
本文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对上海外来人口在基础教育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上海PISA测试中"新上海人"所占的比例和成绩水平。PISA 2012的测试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同样参与了上海PISA测试且成绩表现优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光权  
近两年,针对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之后,其子女能否在所居住的城市参加高考的问题,少数城市提出了解决方案,但附加了特别多的条件。在某些特大型城市,例如北京,这一问题目前只放开了高职这一块,外来人口子女报考大学何时才能实现,尚无定论。我认为,不分情况,一律以户口作为高考"资格证",是行政管理思维简单化的表现,是在户口之上附加了过多的功能,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符合。我认为,应当用法治思维审视外来人口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并逐步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美风  汪德根  杨仪璇  
新时代背景下,外来人口聚居区是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是开展外来人口聚居区相关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集成人口统计数据和高清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空间识别方法。基于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区,对社区尺度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识别,并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结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人口空间化的外来人口聚居区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康岚  
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发现了外来人口属地化政策在特大城市具有相当的民意基础。户籍身份是影响人们对政策态度的首要决定因素,非户籍人口对属地化取向的支持占绝对多数,户籍人口对精英化取向的支持虽占民意上风,但对属地化取向的支持却不低。阶层因素的影响效应在控制了户籍身份后显著降低。另外,社会融合度指标也有相当的解释力,最不支持属地化取向的人群并非土生土长,而是社会融合度较高的新移民。基于经验数据,未来特大城市应在外来人口政策设计上考虑逐步采用属地化的取向,给尚无机会获得本地户籍的外来常住人口更多的权利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祥  王茂军  蔡嘉斌  贺梦晨  
采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为最小行政单元,结合常住人口数据,综合使用空间自相关、人口重心、密度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北京都市区外来人口在2000~2010年空间结构机理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都市区外来人口在近、远郊区过渡环带形成了"增长圈",并有向北、东、南方向蔓延的趋势;(2)外来人口宏观扩散,局部集聚,形成显著空间集聚性结构,外来人口牵引常住人口重心向东、北部移动;(3)北京都市区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以天安门为中心的20km范围内,密度由中心向外围先增后减,在7km处形成密度峰值;外来人口密度的空间模型与常住人口不同,以Clark模型最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文章对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样本进行了生育分析,按北京全市合计、本市妇女和外来妇女分别计算了生育水平和出生性别比,以求研究外来妇女对北京市生育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失调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盛亦男  童玉芬  
文章通过梳理历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了不同滞后期条件下外来人口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成效有限,这可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客观规律,以及外来人口在经济理性下自身选择等原因所导致的。此外,通过设立"一揽子"的政策体系措施有助于有效实现人口调控目标,制定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的长期时滞所带来的问题,使政策效果达到最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永昌  
外来人口集聚模式和演化过程是考察外来人口空间行为的重要量度指标,通过量度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可以更好地构建城市社会空间的优化模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性总结。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析这些特征是研究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基本形式与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的重构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来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间分布情况,描述了不同人口属性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时间上的差别,并且描述了在居住地出生"外来人口"的一些特征,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时间长短的多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必须正视大量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长期定居人口的事实,并解决其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金宏,孙小铭,谭友林,余佳,王碧玮,张永惠  
外来人口对流入城市的影响与贡献如影随形,重要影响之一是社区的社会分化和空间隔离。本文调查了土海市民对外来人口的社区影响评价和心理接受力,揭示了导致社区不整合的心态背景,提出了改善外居关系、促进社区整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较差。3家庭就业人数、未成年及老人数、住京时长、收入、受教育程度、行业、交通工具选择等对其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城市弱势群体工作居住空间结构、制定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承智  张旺锋  武炳炎  梁博  
居住和就业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职住分离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人口集聚指数、GIS空间分析及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北京市"六普"及实地调研数据,来获取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及职住特征,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流动人口集中于城市拓展区,呈"环状圈层"分布特征。2近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普遍较长,职住分离较明显,相应通勤时间也较长;远郊城中村流动人口通勤距离较短,以就地工作为主,由于远离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者对流动人口的一种特定称呼。流动人口自然包括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这两部分;而站在城市这一端,流动人口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亦即可称为“流入人口”。通常所谓的流动人口问题实际上已是老生常谈,但老问题总是需要新认识。如读者诸君所知,本刊每次举办一个新的论坛时,都要交待一个背景:这就是,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讨论又是有意义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爽  王进  
太湖流域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00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6.1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自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由以乡镇企业为主过渡到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迁移人口,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同时使得外来人口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流域外来人口来源的地域和城乡构成,计算了外来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指出外来人口的城乡非均衡分布促成地区城镇化率的小幅上升,太湖流域各地区的上升幅度在2%左右,部分解释了隐性城镇化率的产生。在城市市区,外来人口平均占到总城市人口的18%。对于50万人口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