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6)
2023(9623)
2022(8557)
2021(8116)
2020(6703)
2019(15629)
2018(15566)
2017(30277)
2016(16275)
2015(18296)
2014(18157)
2013(18030)
2012(16326)
2011(14669)
2010(14333)
2009(12886)
2008(12318)
2007(10409)
2006(8921)
2005(7480)
作者
(46372)
(38467)
(37998)
(36192)
(24373)
(18372)
(17172)
(15210)
(14527)
(13567)
(13258)
(12749)
(12037)
(11898)
(11774)
(11541)
(11516)
(11438)
(10902)
(10783)
(9504)
(9216)
(9085)
(8641)
(8602)
(8473)
(8393)
(8372)
(7652)
(7622)
学科
(64680)
经济(64611)
管理(47300)
(44492)
(37509)
企业(37509)
方法(32355)
数学(28089)
数学方法(27793)
(16316)
中国(15744)
(15507)
业经(14425)
(14190)
地方(13028)
(11381)
贸易(11377)
理论(11064)
农业(11045)
(11016)
(10765)
环境(10673)
技术(10653)
(10045)
(10028)
财务(9988)
财务管理(9972)
企业财务(9462)
(9335)
教育(8862)
机构
大学(229443)
学院(227097)
管理(96163)
(88653)
经济(86726)
理学(84801)
理学院(83903)
管理学(82535)
管理学院(82133)
研究(72985)
中国(51988)
(48212)
科学(46449)
(38697)
(35645)
业大(34784)
(34085)
研究所(32934)
中心(32775)
财经(32240)
(30374)
北京(30239)
(29882)
师范(29638)
(29470)
(26973)
农业(26764)
经济学(25852)
(25252)
商学(24758)
基金
项目(165095)
科学(130169)
研究(120912)
基金(120525)
(104506)
国家(103646)
科学基金(89865)
社会(75499)
社会科(71597)
社会科学(71578)
基金项目(65251)
(64057)
自然(59409)
自然科(58029)
自然科学(58019)
自然科学基金(56960)
教育(54995)
(53966)
编号(49537)
资助(49167)
成果(39035)
(36321)
重点(36219)
(34520)
(34463)
课题(33094)
创新(32073)
科研(31573)
教育部(31297)
项目编号(30926)
期刊
(90610)
经济(90610)
研究(65166)
中国(36696)
学报(35825)
管理(33587)
科学(33204)
(30217)
(27140)
大学(26919)
学学(25245)
教育(24550)
农业(21832)
技术(19085)
(15854)
金融(15854)
业经(15313)
财经(14685)
经济研究(14489)
图书(13344)
(12371)
理论(12230)
科技(11840)
问题(11768)
实践(11480)
(11480)
技术经济(10941)
(10759)
情报(10393)
现代(10379)
共检索到311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龙  刘慧  张梦天  
边界作为人为的空间地理要素,像一堵无形的高墙,影响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根据国内外1995-2014年文献统计分析可知,近10年来边界效应研究快速增加。基于边界效应和市场分割视角探究边界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是经济地理学边界效应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领域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重力模型、趋同分析和垄断竞争模型构建边界效应模型是研究的主要方法,虽然理论基础不同,但都选取"边界"作为虚拟变量,定量测度边界效应的大小。最后,提出未来开展边界效应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行政边界的本质探究边界效应机理、拓展边界效应研究的空间尺度和创新边界效应的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秋予  凌雪  郝玉玺  王雪儿  胡澜  
涟漪现象是指在水面或其他介质中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波纹扩散现象,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是指事物的发生带来了一系列连锁的传播和扩散效应。涟漪效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不断发展,涟漪理论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文章就国内涟漪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应用的角度作以阐述,以便于后续对其深入认识、研究及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亮  刘卫东  
边界作为特殊的区位,受到地理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学者对国家边界及其边界效用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议题,并提出对未来边界及边界效应研究的启示。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的研究集中体现在边界效应上。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传统区位论对边界的研究主要关注边界作为两国分割线所起到的屏蔽作用;随着全球贸易的激增,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学者们用大量的数学模型对边界效应及其屏蔽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引起了学者们对一体化和边界效应转化的深入争论。全球化进程中边界和边界效应研究的3大主要议题也随着研究发展阶段贯穿,集中在对边界效应强度的分析,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以及边界效应的转化等方面。根据国外研究进展及我国沿边开放的背景,未来可在边界地区集聚效应、边界地区管治和边界地区合作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书柏  吕宪国  
本文分析了目前湿地边界确定存在的困难及各种湿地边界指标及其标准在湿地边界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自然地理学相结合,分析了湿地系统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本质特征的区别,认为:由于湿地边界存在的客观性,湿地边界确定的困难并不能说明其边界就不能确定;用人为“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的边界是不科学的,任何自然综合体的边界只能认识而不是人为规定的;由于湿地多样性,从湿地本身特征无法确定湿地边界的情况下,由于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只要抓住了湿地隐域性的本质,确定了水体系统与陆地系统的边界也就确定湿地系统的边界。通过对湿地边界各种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重复性分析,提出地带性土壤诊断层尖灭点作为湿地边界指标,分析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湿地边界确定的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陶陶  
从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用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在生态用地的界定与分类、规模量化与空间布局、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展我国生态用地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今后应重点加强5个方面的研究:1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生态用地界定和分类方法;2"生态最优"和"最少保护"合力下的生态用地规模量化;3刚性与弹性框架下的生态用地分类保护制度;4基于栅格数据格式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生态补偿机制;5不同尺度下生态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地图综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栾琨  谢小云  
本文基于国外团队认同研究的已有进展,首先介绍了组织内部认同的研究焦点从"组织认同"到"团队认同"的迁移;然后分析了团队认同构念从个体层次向集体层次的发展;接下来围绕群体动机和社会粘合剂的二元视角,对团队认同作用于团队过程和产出的效能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就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未来土地集约利用应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①在研究视角上,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②在研究内容上,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制力度仍不能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和审核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急需开展;③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开展多层次、分区域,包括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④在研究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积极开展基于GIS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方法、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将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智华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心理资本概念内涵、结构与测量、影响前因与中介作用、对相关结果变量的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最后对心理资本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沙振江  张蓉  刘桂锋  
运用文献调研法从基本理论、类型、功能与应用3个方面对专利地图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对3种主要类型的专利地图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专利技术地图。最后从专利地图的内容研究、技术研究、方法研究以及应用研究4个方面对国内专利地图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走向进行展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岳陵  刘善仕  刘小浪  
从关系认同的概念、测量方法、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研究视角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关系认同的研究现状与成果。对关系认同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总体来看,研究者主要从状态观和过程观两大视角界定关系认同,已有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关系认同会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对个体的状态和产出有强大的预测力。目前,已经出现了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性别、文化等四大研究视角。未来研究应深入讨论其发生过程、前因、结果,并尝试进行本土化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康  孙东琪  
收缩正成为"新常态"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局部收缩也开始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显现。城市收缩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文章从收缩的概念内涵、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类型、收缩的量化测度、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和作用过程、城市收缩的模拟与响应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城市收缩具有显著的全球性、地方性、多维性和复杂性特征,没有统一的分析模式,中国城市收缩的研究亟需建立本土化的分析框架;既有的相关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勇  王凡  张昭寰  潘迎捷  欧杰  刘海泉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造海鲜的研究。人造海鲜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植物中提取优质蛋白、脂肪、色素等合成的植物基海鲜肉,另一种是通过获取海洋生物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培养海鲜肉。通过研究发现,干细胞培养而来的海鲜肉在口感和风味上更接近真实海鲜肉。目前人造海鲜肉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口感上与真实海鲜肉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两种来源的人造海鲜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人造海鲜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关注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我国人造肉在海鲜产品中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