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9)
- 2023(15032)
- 2022(12757)
- 2021(12122)
- 2020(9398)
- 2019(21918)
- 2018(21354)
- 2017(40266)
- 2016(22101)
- 2015(24615)
- 2014(24243)
- 2013(23379)
- 2012(21508)
- 2011(19051)
- 2010(19159)
- 2009(16977)
- 2008(16395)
- 2007(13971)
- 2006(12267)
- 2005(10711)
- 学科
- 济(82444)
- 经济(82340)
- 管理(61230)
- 业(58493)
- 企(48389)
- 企业(48389)
- 方法(35890)
- 数学(30590)
- 数学方法(30233)
- 农(24705)
- 中国(24084)
- 财(21355)
- 业经(20356)
- 地方(19070)
- 学(17545)
- 农业(16946)
- 理论(15185)
- 制(14950)
- 贸(14368)
- 贸易(14354)
- 易(13919)
- 和(13622)
- 务(13612)
- 财务(13547)
- 财务管理(13522)
- 环境(13501)
- 教育(13389)
- 技术(13266)
- 企业财务(12903)
- 融(12599)
- 机构
- 大学(299127)
- 学院(297725)
- 管理(118422)
- 济(113297)
- 经济(110705)
- 理学(102899)
- 理学院(101706)
- 管理学(100009)
- 研究(99632)
- 管理学院(99461)
- 中国(72409)
- 京(63900)
- 科学(61335)
- 财(52173)
- 所(48468)
- 中心(45495)
- 农(45022)
- 研究所(44290)
- 业大(43266)
- 江(42451)
- 范(42419)
- 师范(42080)
- 财经(42063)
- 北京(40542)
- 经(38369)
- 院(36929)
- 州(35298)
- 农业(34839)
- 师范大学(34272)
- 经济学(33245)
- 基金
- 项目(211057)
- 科学(165571)
- 研究(159797)
- 基金(151005)
- 家(131619)
- 国家(130189)
- 科学基金(111289)
- 社会(99306)
- 社会科(93852)
- 社会科学(93826)
- 省(81952)
- 基金项目(80190)
- 教育(74335)
- 自然(70402)
- 划(69335)
- 自然科(68669)
- 自然科学(68654)
- 自然科学基金(67397)
- 编号(66795)
- 资助(60469)
- 成果(55236)
- 重点(47194)
- 部(46530)
- 课题(46096)
- 发(45290)
- 创(44063)
- 项目编号(41475)
- 创新(40905)
- 国家社会(40586)
- 教育部(40279)
- 期刊
- 济(123406)
- 经济(123406)
- 研究(89464)
- 中国(57889)
- 学报(46771)
- 教育(43443)
- 科学(42816)
- 管理(42794)
- 农(42511)
- 财(38463)
- 大学(36048)
- 学学(33308)
- 农业(30148)
- 技术(26664)
- 融(23521)
- 金融(23521)
- 业经(20451)
- 财经(19868)
- 经济研究(19084)
- 图书(18542)
- 经(16850)
- 问题(15797)
- 业(15665)
- 科技(14756)
- 理论(14370)
- 版(14285)
- 实践(13376)
- 践(13376)
- 现代(13249)
- 技术经济(12962)
共检索到432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金林 程凡 马静
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社会、文化、思想基础。广西围绕普通话推广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体制机制,即“四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家校社”协同、统筹推进;坚持推普与强国战略相结合;坚持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并行不悖原则,为新时期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推普提供重要参考。新时代边境民族地区推普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现普通话高质量推广普及为着力点,以服务新时期民族地区重大战略为落脚点,以优化语言治理体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终极目标,坚持历史思维,加强党对推普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组织保障;坚持系统思维,着力解决推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战略思维,推动推普与强国战略深度融合,夯实强国建设语言之基;坚持辩证思维,构建和谐语言生态,保护和弘扬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以充分发挥推普助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俊超 张云华
长期以来,缺乏普通话能力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的一大障碍。2015年,四川凉山州启动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将学前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基本发展战略,广泛普及于全国各民族地区,以助力精准脱贫。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普通话 少数民族聚居区 凉山州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金林 程凡 马静
高质量完成全面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选取收入维度、教育维度、信息维度、精神维度4个维度作为多维相对贫困的界定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教育年限、职业培训情况、信息获取渠道、国家政策熟悉程度、脱贫意志、文体娱乐活动参与程度作为相应维度的测度指标,并基于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居民的抽样调研结果,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边境地区推普助力相对贫困治理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普通话水平提升对于缓解边境地区居民的收入贫困、教育贫困、信息贫困、精神贫困等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具有职业的异质性,对非农群体相对贫困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维度,而对务农、无业群体的居民主要表现在收入维度。坚定不移地推动普通话高质量普及,是新时代助力边境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姝玥 赵峰 黄骏青 刘群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带有严重口音。明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个体意义,有助于增强人们说好普通话的动机和动力。研究从个体层面探究口音给说话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录制壮普(壮语口音的普通话)版、南普(南宁市普通话)版、标普(标准普通话)版的《桂林山水》(节选)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说话人态度量表(Speech Evaluation Instrument,SEI)、游戏搭档选择任务和网络投球游戏(Cyberball Game)考察听者对口音说话人的态度和行为。结果表明:(1)相比标准普通话者,人们会更消极评价带口音普通话者;(2) 77.54%的被试倾向于选择标准普通话者作为游戏搭档;(3)听者在游戏中会更少传球给口音普通话者。这说明口音不仅有碍沟通交流,而且会消极影响他人对说话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对此,需要增强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机、重视民族地区儿童的早期国家通用语言教育、提倡民汉合班,以提升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水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金林 马静
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劳动者个体掌握的语言数量越多、语言技能水平越高,获得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收入的机率就越大。基于对"京族三岛"京族居民的抽样调研数据,在分析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状况的基础上,量化实证研究"京族三岛"居民语言能力与收入的相关性及其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多语能力及普通话、京语、白话等语言能力的提升能够降低劳动者收入水平处于低收入段的概率,提高其处于高收入段的概率,与劳动者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普通话的劳动者收入效应最大,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存在性别的异质性,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因此,注重居民的多语能力(包括跨境语言、方言)的培育;坚定不移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强化提升民族地区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普通话水平,是持续提高"京族三岛"居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举措。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唐曼萍 李后建
本文利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数据,在区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检验了普通话技能的农户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普通话口语沟通能力和中文读写能力能够在西部民族地区发挥农户减贫效应。不过这种减贫效应因地区差异而有明显的异质性:相较于汉族地区,普通话技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的农户减贫效应更大。进一步地,我们识别出了普通话技能对农户减贫的作用机制,即普通话技能有助于农户提高本地非农务工的概率,增加信息搜寻的渠道,从而促进减贫效应的发挥。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荟 桑尔璇 李晓贺
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象征。在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的团结,也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目前,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将其等同于"汉族语言文字",并与"双语教育"相对立的认识误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诸多教育资源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性配置,更具有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蕴。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体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首先厘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涵,澄清误解;其次,充分肯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资源价值,认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最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因地制宜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金林 马静
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形成认同。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将普通话推广置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民族工作主线的框架下,分别从工具特性、制度属性、文化的载体与本质、人力资本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普通话推广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结合我国推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着重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剖析我国民族地区深入推普面临的矛盾和困境,并从普通话与民族语言之间的均衡、规模化普及向高质量普及的转变、语言治理和国家治理的融合、规律性和异质性的统筹兼顾四个维度提出了民族地区深入推普的思路和路径,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普及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基础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瑞华 杨成环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的战略需要,也是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从教育目标的更新、教育功能的转向和教育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特征进行解析。通过分析认为,实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着力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广泛凝聚共识、着力补齐短板,加强供给保障,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永长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推普战线刚开始起步的一项全新性工作,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使其更具科学性,这是推普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测试实践侧重谈谈测试标准的具体量化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韩铁刚 王阿舒
学校教育是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国民语言文字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于政策实践,在教学系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嬗变。其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教育性教学解决属性问题,以发展性教学解决场域问题,以社会性教学解决过程问题。据此,在实践理念层面上,应着力全面达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价值逻辑预设的多重教育目标,重点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读写能力;在实践行为层面上,须重视教学节奏与学习节奏的关系,精炼教学内容,着力提高核心素养;在组织建设层面上,应完善学校治理文化,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打造良好环境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郁芬
从1955年始,教育和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就提出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多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所占份额由少到多的历史性转变。在目前推普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时代背景下,"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这一目标虽已没有再刻意强调的必要,但在普通话普及程度仍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和部分重方言的内地地区,在一些农村及山区、牧区学校,在社会生活中通用语通行程度还不高、需要创设通用语学习环境的地方,仍要坚持"校园语言"的提法及相关推进措施。
关键词:
普通话 校园语言 政策述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红梅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大容量性、交互性、可控性及灵活便捷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认同。职业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也与时俱进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正是因为它的介入,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文章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通话学习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现分层教学4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并概述了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职业院校 普通话教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迟永长
现代化对共同语提出迫切需求与国民普通话水平滞后的矛盾,国家大力推普与方言隔阂顽强延续的矛盾,是当代中国社会语言生活中最活跃的两大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在运动中力量的消涨与发展走势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好这些矛盾是摆在我国现代化面前的严肃课题。本文结合国情,就需求与现状,阻力与对策,机制与措施等与推普相关的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
现代化 普通话 方言隔阂 普及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协同推广的机理与路径
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评《中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研究》
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宏观人力资源测度评价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桂西地区实证经验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民族地区乡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效果分析——以“我把国家通用语带回家”为例
民族地区“互联网+”教育差异性问题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
新发展理念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解析及路径选择
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与推进路径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以新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