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9)
2023(8808)
2022(7117)
2021(6439)
2020(5590)
2019(12274)
2018(12208)
2017(24750)
2016(13045)
2015(14515)
2014(14202)
2013(14631)
2012(13436)
2011(11914)
2010(12312)
2009(11855)
2008(12215)
2007(11219)
2006(10042)
2005(8998)
作者
(35848)
(30340)
(30258)
(28483)
(19348)
(14667)
(13584)
(11794)
(11450)
(10899)
(10351)
(10212)
(9769)
(9378)
(9340)
(9088)
(8802)
(8782)
(8729)
(8704)
(7623)
(7513)
(7463)
(7115)
(6873)
(6831)
(6801)
(6662)
(6046)
(5981)
学科
(82344)
(69907)
经济(69825)
(65994)
企业(65994)
管理(52760)
(44281)
方法(33606)
农业(29474)
业经(27366)
数学(26364)
数学方法(26295)
(23445)
(18115)
财务(18112)
财务管理(18093)
企业财务(17199)
技术(15289)
中国(14615)
(14474)
(14035)
(12019)
(11990)
贸易(11985)
(11950)
(11664)
(10895)
企业经济(10519)
经营(10444)
理论(10424)
机构
学院(201467)
大学(192358)
(95590)
经济(94227)
管理(88616)
理学(77119)
理学院(76598)
管理学(75981)
管理学院(75624)
研究(55926)
中国(48250)
(44601)
(43428)
(37358)
财经(34909)
农业(33524)
(31738)
(31124)
业大(30997)
科学(28870)
经济学(28845)
中心(27563)
经济管理(27226)
经济学院(26458)
(26336)
商学(25525)
商学院(25339)
财经大学(25251)
(23964)
研究所(23064)
基金
项目(127636)
科学(104274)
研究(98546)
基金(96410)
(80198)
国家(79303)
科学基金(71872)
社会(68260)
社会科(64566)
社会科学(64550)
基金项目(51567)
(51178)
自然(43578)
教育(43226)
自然科(42667)
自然科学(42660)
自然科学基金(42012)
编号(39950)
(39579)
资助(38221)
(33357)
成果(30265)
(30049)
(30021)
国家社会(28537)
(28220)
(27850)
人文(27291)
(27139)
创新(27127)
期刊
(112481)
经济(112481)
研究(56397)
(49205)
(35955)
中国(34797)
管理(33733)
农业(32962)
业经(26269)
科学(24991)
(23066)
金融(23066)
学报(22713)
大学(19710)
学学(19269)
技术(18242)
财经(18199)
(16696)
问题(15829)
经济研究(15807)
(15592)
农村(13721)
(13721)
技术经济(13516)
农业经济(13443)
世界(12389)
商业(11518)
经济问题(11200)
教育(10691)
现代(10428)
共检索到296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随着工业逐渐为自身培育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一些新的部门也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也在相对下降。不认识这一变化,停留于旧的认识,就会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绝对化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而陷入谬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郗芙蓉  
近年来,企业文化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没有企业文化似乎就没有了竞争优势。对企业文化过渡的追捧冲淡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理性、冷静地思考,在企业文化的认识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似乎不证自明但实质模糊不清、而又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从企业文化的辩证特性看,企业文化应是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自发文化与自觉文化、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统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俊剑  
信用评极在借贷之间充当着解决信息处不对称问题的中介角色,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在实践中,信用评级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会计信息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尤其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真实性对信用评级质量具有较强的影响,制约着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的树立。所以,辨证认识与透视会计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发挥会计信息在信用评级中的定量分析基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惠生  
本文对传统农业基础理论,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指出其局限性,认为它是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同时,从“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这一认识,论证了工业社会不能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同时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的道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芬  吴伟进  钟永德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松龄  
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而不仅仅是商品,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的内含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的条件。现有的分配制度和混合所有制难以实现劳动力所有者的全面持股,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体劳动力所有者持股,减少或挤出不劳动的资本所有者持股,建立马克思指出的以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成为资本的条件才能具备。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能够有效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认识:一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理论;二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为如何发展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解释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同健  
对统计中几对矛盾的辩证认识丁同健处在改革进程中的统计工作,面临各种矛盾及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解决。是统计事业开拓前进的有力武器。现就统计工作中几对辩证关系,谈点认识。一、总体与个体。总体与个体是统计,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对这对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穆光宗  
本文在人口经济学框架中重新审视近年来苏南的现代化变迁,通过对苏南鹿河、王秀、张桥等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了人口问题的相对性和变异性。作者认为:“人口要下降,经济要增长”的正确性是有限定条件的,不能对其做绝对化理解。对于像苏南这样进入“超低生育”阶段且同时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地区,一个合适的口号或许应当是“人口要适度,经济要发展”。该文还从人口就业和阶层结构变化的视角对苏南人口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认识:一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理论;二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为如何发展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解释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小苏  
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加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小苏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如何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尤其是在建立“两高一优”农业的大趋势下,如何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新春  周宵  王文超  田雨馨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庞道沐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忽视和放松农业、农村工作的倾向严重,部分干部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产生了动摇。有的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舍农业,抓工业,抓流通,农业可以撒手不管,导致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下降;有的认为二、三产业发展慢,主要是对农业抓过了头,以致重工轻农、重商轻农现象普遍存在;还有的认为粮棉产量已经很高,卖难又比较突出,抓不抓不要紧,一些农业基础好的地区感到农业发展已到了尽头,于是把农业生产搁置一边,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上等。因此,尽快摆脱农业生产徘徊的局面,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