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4)
2023(8215)
2022(6880)
2021(6053)
2020(4884)
2019(11281)
2018(10988)
2017(22416)
2016(11780)
2015(13231)
2014(13278)
2013(13498)
2012(13115)
2011(12062)
2010(12313)
2009(11146)
2008(10889)
2007(9796)
2006(8973)
2005(8237)
作者
(33760)
(28445)
(28205)
(26663)
(18367)
(13563)
(12729)
(10937)
(10893)
(10206)
(9866)
(9530)
(9208)
(9115)
(9084)
(8845)
(8279)
(8163)
(8092)
(7956)
(7301)
(7016)
(6955)
(6494)
(6459)
(6437)
(6305)
(6289)
(5807)
(5499)
学科
(68428)
经济(68377)
(33238)
管理(31262)
方法(27363)
数学(25081)
数学方法(24994)
(23557)
企业(23557)
地方(21317)
中国(20316)
(17832)
(13684)
业经(13561)
农业(12946)
地方经济(12677)
(11424)
贸易(11413)
(11061)
金融(11061)
(10936)
(10808)
(10503)
银行(10489)
(10282)
(10178)
环境(9269)
(9211)
技术(8715)
发展(8151)
机构
学院(172063)
大学(170660)
(81680)
经济(80280)
管理(64742)
研究(62864)
理学(54817)
理学院(54213)
管理学(53585)
管理学院(53257)
中国(48843)
(38272)
(36411)
科学(34412)
(31244)
财经(29342)
中心(28465)
研究所(27727)
(27579)
(27107)
(26708)
经济学(26506)
经济学院(24079)
北京(23551)
(23177)
师范(22960)
(22612)
业大(22083)
(21866)
财经大学(21648)
基金
项目(108381)
科学(86735)
研究(82117)
基金(79067)
(67595)
国家(66973)
科学基金(57836)
社会(55064)
社会科(52493)
社会科学(52485)
(42593)
基金项目(40928)
教育(37697)
(35293)
自然(34249)
自然科(33474)
自然科学(33470)
资助(33172)
自然科学基金(32901)
编号(32192)
(29920)
成果(26707)
(24995)
发展(24956)
重点(24705)
(24549)
课题(23540)
国家社会(23399)
(22507)
教育部(22004)
期刊
(95547)
经济(95547)
研究(58205)
中国(39093)
(28225)
(26113)
管理(25354)
学报(22709)
科学(22246)
(21868)
金融(21868)
教育(19583)
大学(18036)
农业(17808)
学学(16934)
经济研究(16579)
业经(16211)
财经(15429)
技术(15313)
(13303)
问题(12909)
(10477)
技术经济(9534)
商业(9323)
(9208)
世界(9151)
国际(8892)
统计(8846)
经济问题(8346)
经济管理(8202)
共检索到277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兆征  
新形势下,要辩证看待GDP,既要了解其"长",又要看到其"短";既要重视其"量",更要追求其"质",要不断提高GDP的科技含量、民间消费含量、绿色含量、第三产业含量和福利含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科学辩证认识稳增长的主基调,不能为稳而稳,而要立足于构建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这个体系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就是要建立起以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长久动力支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看,保证稳定增长的主基调,主要涉及财政功能、货币功能、创新功能的塑造与实现。从变化的环境和形势看,需要准确判断稳增长的内涵和条件变化,多途径培育经济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科学辩证认识稳增长的主基调,不能为稳而稳,而要立足于构建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这个体系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就是要建立起以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长久动力支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看,保证稳定增长的主基调,主要涉及财政功能、货币功能、创新功能的塑造与实现。从变化的环境和形势看,需要准确判断稳增长的内涵和条件变化,多途径培育经济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詹向阳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冲动要以"疏"为主,而不是"堵",应当给予地方政府融资合法的地位和合法的渠道。应当着眼于长远,作出长久性的地方融资的制度安排,而不应仅限于"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庆学  
更新发展思路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孟庆学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经济增长不断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阶段,生产力正在上新台阶,出现新飞跃,主要表现就是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发展,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有捐  林卫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增长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才能确保资源的支撑力与环境的承载力。提高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世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多年。未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还能延续多长时间,增长速度放缓将在何种背景和时点出现以及如何正确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2015年左右,也就是"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我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锦  
借鉴不同类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我们采用三种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进程和前景进行了分析,预计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在2015年前后下一个台阶,一旦增长速度常态性而非短期性地回落,增长模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势在必行。要成功实现转型,解决经济转型中的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相关领域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应当着力推动"参与促进型改革",其要点可概括为:扩大参与机会,提升参与能力,完善鼓励创业、创新的制度和政策,创造稳定参与预期的法治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丰  
目前我国内需不足这一重要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家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长期内需不足就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还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下岗人员增加,人们对社会缺乏信心等问题。因此,经济学家也就如何扩大内需纷纷向政府献计献策。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辩证地来看待,内需不足这样一个极重要的经济现象更不例外。笔者试图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我国目前的内需不足这一现象作一分析,揭示其本质,为读者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一、一方面内需不足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却刺激人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增补一些经济空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顺明  袁国华  
目前,我国主要以GDP增速高低论英雄,促使各地区为了GDP的增长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潮,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引发了较多的不和谐问题。某学者型领导在其近期公开出版的专著《告别GDP崇拜》中认为,该类现象是各地区过度崇拜GDP的结果,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洪  
2006年,在中国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广东省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继续了2004年以来的大好形势,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在全国的排头兵优势日益巩固。一是保险发展创造新纪录。2006年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是东部唯一保持连续三年业务增速高于全国的地区。二是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广东省保险市场主体超过40家,已基本形成多成份、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三是服务地方谱写新篇章。保险业共为全省7000多万人(次)提供约5万多亿元的人身保险保障,为各类财产提供了10多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四是防范风险实现新成效。坚持“发展、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创新监管手段,开展专项检查,治理商业贿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小平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从福建来看,近年来虽然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转变步伐依然跟不上国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佳贵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依靠政府政策,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