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9)
- 2023(4775)
- 2022(3904)
- 2021(3787)
- 2020(3024)
- 2019(7013)
- 2018(6888)
- 2017(12878)
- 2016(6965)
- 2015(8125)
- 2014(7842)
- 2013(7765)
- 2012(7417)
- 2011(6725)
- 2010(6771)
- 2009(6237)
- 2008(6147)
- 2007(5154)
- 2006(4316)
- 2005(3842)
- 学科
- 济(34799)
- 经济(34757)
- 方法(20479)
- 数学(19016)
- 数学方法(18927)
- 管理(18211)
- 业(17792)
- 企(14206)
- 企业(14206)
- 学(8739)
- 财(8433)
- 中国(8086)
- 农(7247)
- 教育(6349)
- 理论(5990)
- 地方(5520)
- 务(5277)
- 财务(5275)
- 财务管理(5264)
- 业经(5260)
- 农业(5136)
- 贸(5135)
- 贸易(5131)
- 企业财务(5118)
- 融(4954)
- 金融(4954)
- 易(4924)
- 制(4624)
- 教学(4246)
- 银(4199)
- 机构
- 大学(101973)
- 学院(98854)
- 济(42782)
- 经济(42057)
- 管理(36966)
- 理学(32260)
- 理学院(31960)
- 管理学(31423)
- 管理学院(31234)
- 研究(30594)
- 中国(23403)
- 财(20926)
- 京(19993)
- 财经(17208)
- 科学(16631)
- 江(15956)
- 经(15890)
- 经济学(15246)
- 中心(14760)
- 范(14005)
- 所(13989)
- 经济学院(13847)
- 师范(13846)
- 农(13497)
- 财经大学(13076)
- 北京(12630)
- 研究所(12525)
- 业大(12511)
- 州(11874)
- 师范大学(11363)
- 基金
- 项目(65599)
- 科学(51952)
- 研究(50114)
- 基金(48205)
- 家(40756)
- 国家(40387)
- 科学基金(35193)
- 社会(32996)
- 社会科(31251)
- 社会科学(31246)
- 教育(26046)
- 省(24979)
- 基金项目(24636)
- 自然(21342)
- 划(20933)
- 自然科(20839)
- 自然科学(20836)
- 资助(20755)
- 自然科学基金(20507)
- 编号(19957)
- 成果(17234)
- 部(15984)
- 重点(14941)
- 教育部(14615)
- 课题(14359)
- 大学(14182)
- 国家社会(14068)
- 创(13909)
- 人文(13867)
- 发(13142)
共检索到14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华 朱雅楠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回归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本性,在合理的辩证法下确立起联系性、融贯性、生成性、历史性等总体的有机观,将任何事物都放在有机关联与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循辩证的总体观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坚持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二是将社会视为有机体,立足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强调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交汇贯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互动;三是将有机知识分子看作是连接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之间的中介,以争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同时重视经济与政治领导权的获取,持守领导权的总体性立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俊雄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葛兰西 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殷旭辉
葛兰西修正了马克思的知识分子概念。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不在于是否从事智力活动,而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关系和发挥的社会职能。葛兰西据此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子:传统的和有机的。葛兰西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是出于其构建领导权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葛兰西 有机知识分子 领导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德友
面对现代性在流动之中所展现出来的"症候",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双线逻辑上对现代性做出"诊断",而葛兰西则以张扬人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意在激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而使其现代性批判呈现出单线逻辑图式。由于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迥异之处,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遗产继承问题又凸现出来。
关键词:
葛兰西 市民社会 现代性 形而上学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董岗彪
列宁前期更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而1914-1915年对黑格尔哲学的专题研究,则使他体会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历史性联系,因此,他走进实践辩证法,找到了推进俄国革命的正确方法。无论在强调哲学唯物主义还是实践辩证法时,革命现实性均是列宁一以贯之的思维线索,也是牵引他哲学侧重的逻辑线索。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小伟 李建会
在欧美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格沃斯学派的基本哲学立场与传统道德哲学思潮不同。格沃斯道德哲学的规范性既不是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善,比如幸福,也不在善的生活或者超验的自由性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我们施为能力(agency)的规范性(normativity)结构之中。他采用了辩证逻辑的方式,通过施为者内在慎思,阐明了一个内容和形式都兼具必要性的道德最高原则。一言以蔽之,格沃斯的道德哲学认同道德有唯一普遍有效最高原则,但此原则既非纯粹形式的,亦非纯粹经验的,而是兼顾两者的。该原则的实践必要性完全建立在施为主体对施为能力的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冬仙 谢冬华 赵利 孙振球
一、归纳和演绎在统计推断及预测中的统一归纳法与演绎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而演绎是用一般原理来分析个别的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元午
会计思想对会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值得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予以高度重视。文章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会计发展的实际,尝试提出并论述了会计思想的哲学释义,哲学角度对FASB和IASB的会计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建立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和制订国际准则的指导思想是实用主义和概念论哲学,这正是会计理论进展缓慢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会计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健康持续发展,会计思想应该进行从实用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性转换,而实现这种转换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会计的使命和担当。通过会计思想的转换,应能形成我国会计的国家特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取得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话语权。
关键词:
会计思想 哲学思辨 思想转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我国教育学界影响较大,为有效融合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其前提应该厘清大学治理、高等学问、自治与问责等核心概念,界定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的内涵,处理好学术自治与大学治理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高等教育哲学,完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和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姜添辉 周倩 董永贵
葛兰西(A.Gramsci)主张统治阶级支配被统治阶级并非只凭靠政治与经济的优势,更需要取得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将他们的价值观转化为社会主流文化,以使被统治者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此种文化霸权理论揭露文化的政治功能,进而在文化研究领域中形成葛兰西学派,诸如霍尔(S.Hall)建立的CCCS之抗拒理论以及欧歌布(J.Ogbu)的天花板理论等。这些论点共同陈述劳工阶级青少年藉由抗拒行为以维护自身的阶级认同、生存意义与发展空间。虽然,此种取向提供文化研究的一种独特视角,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范式。然而,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黄黎明
在文化本体思维方式的转向中,教学回归生活既有教学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寻求,也有教学指向社会的批判性诉求,还有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提升。教学回归生活所孕育的教学的理想性、批判性和个体性统一的文化特性,呼唤、蕴涵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命存在及其展开的文化本体存在。这种文化本体存在通过课堂知识教学作为内容、形式、价值的连续统一体得到了建构,学生的生命意义得以体现,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关键词:
教学 生活世界 文化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
对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断章取义"直接导致当下我国教育对待"人"时"过犹不及",以致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在教育中不但没有得以实现,反而异化为控制人与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衍生出诸如偏离常识、引发混乱、制造无序、暴力不断等反社会性问题。因此在教育中,对人的尊重与张扬须回归理性,真正的人本主义教育应是基于自由的限度,使人自由地过着理性宁恬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人本主义 自由 理性 反思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吾金
本文认为,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是向主观世界返回。首先,他主张返回的主观世界不是群体的,而是个体的;其次,不同个体的主观世界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再次,个体的主观世界是在自己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克氏的探索为我们的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个体 主观世界 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媛媛 彭福扬
产业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产业的本质是人的能动性和自然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失和。克服生态危机不是靠限制产业发展规模就能实现的,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蕴含在人与自然辩证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桥梁,也是和谐的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标志。人们需要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来重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和谐互适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