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8)
- 2023(9527)
- 2022(8326)
- 2021(7704)
- 2020(6820)
- 2019(15875)
- 2018(16232)
- 2017(31348)
- 2016(17495)
- 2015(19572)
- 2014(19815)
- 2013(19617)
- 2012(18194)
- 2011(16451)
- 2010(16766)
- 2009(15964)
- 2008(16453)
- 2007(14869)
- 2006(13160)
- 2005(12228)
- 学科
- 济(67881)
- 经济(67785)
- 管理(52421)
- 业(47902)
- 企(40486)
- 企业(40486)
- 方法(30276)
- 数学(26675)
- 数学方法(26433)
- 财(25534)
- 税(21939)
- 税收(20477)
- 制(20401)
- 收(20302)
- 农(18681)
- 中国(18445)
- 业经(15023)
- 务(14074)
- 财务(14045)
- 财务管理(14003)
- 体(13950)
- 企业财务(13241)
- 学(13224)
- 贸(12870)
- 贸易(12865)
- 银(12775)
- 银行(12747)
- 易(12518)
- 地方(12429)
- 行(12082)
- 机构
- 大学(247128)
- 学院(245144)
- 济(103340)
- 经济(101105)
- 管理(90837)
- 研究(83858)
- 理学(77108)
- 理学院(76239)
- 管理学(75070)
- 管理学院(74568)
- 中国(65124)
- 财(57074)
- 京(52060)
- 科学(49447)
- 所(43275)
- 财经(42559)
- 农(40703)
- 江(39761)
- 研究所(38412)
- 中心(38407)
- 经(38294)
- 业大(34573)
- 北京(33216)
- 经济学(32728)
- 农业(31748)
- 范(31252)
- 财经大学(31149)
- 师范(30949)
- 州(30480)
- 院(29718)
- 基金
- 项目(153607)
- 科学(120007)
- 研究(114618)
- 基金(110644)
- 家(95752)
- 国家(94952)
- 科学基金(80526)
- 社会(72289)
- 社会科(68489)
- 社会科学(68466)
- 省(59703)
- 基金项目(58302)
- 教育(53560)
- 划(50381)
- 自然(50294)
- 自然科(49070)
- 自然科学(49053)
- 自然科学基金(48203)
- 编号(47683)
- 资助(45352)
- 成果(41018)
- 部(35238)
- 重点(34935)
- 制(33570)
- 课题(32952)
- 发(32673)
- 创(32026)
- 性(30814)
- 教育部(30436)
- 创新(30118)
共检索到384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梁季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里程碑意义和历史性贡献是在于"三位一体"地规范政府企业、中央地方、公权公民关系,从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决非所谓"重启集权时代"之举。分税制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坚持深化分税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使之在统一市场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全覆盖。完整、准确地理解分税制应澄清几个重要认识:(1)分税制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取向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从立法机关(我国为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所获得的收支权。(2)政府事权范围对政府收入规模(广义宏观税负)起着大前提的作用。(3)所以,事权划分是深化分税制改革中制度设计和全程优化的始发基础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昉
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同样遵循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依此认识框架可以判断,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倒退,也不是处于停滞状态,而是在发展阶段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面临着"高处摘果子"的攻坚困难。在分析下一步改革特点的情况下,本文提出要在更高的层次上设计,以法律为依据推进改革。改革的关键领域和突破口是结束城乡分割体制,创造人力资本积累和涌流的制度环境,重塑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政府。
关键词:
全面配套改革 政府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呼显岗 常云昆
分税制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国行政体制有密切的关系。完善我国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就配套改革来讲,不仅需要对行政体制、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对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本文就这些配套改革作一些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燕芬 陆俊 杨宜勇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财税制度取向:(1)彻底打破"土地财政"的利益格局,扩大房产税试点,渐进从"土地财政"转型为"房产财政";(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尽快明确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财力保障;(4)修改《预算法》,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5)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户籍—土地—财政税收制度的良性联动机制。同时五项配套改革:(1)深化巩固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将"政府主导"转化为"政府引导";(2)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3)改革城市等级制度;(4)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税制度取向 配套改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燕芬 陆俊 杨宜勇
新型城镇化的财税制度取向包括,彻底打破"土地财政"的利益格局,扩大房产税试点,构建地方税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明确城镇化进程中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和财力保障;修订预算法,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户籍—土地—财税制度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税制度 以人为本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贾康
尽管直接税最易引发"税收厌恶",但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来看,需要推进直接税方面的深刻的税制改革,这是中国税改的一个历史性考验。在经济运行中,以直接税为主的制度框架,其调控功能是逆周期的,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它的社会分配功能是抽肥补瘦。而当前中国的直接税体系尚不健全,其调控与分配功能也远未充分发挥。在直接税制度改革进程中,必须澄清税收万能论、税收无用论、税制自然演变论、政治体制改革先行论等理论和认识误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土地管理必须实现全面配套改革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本刊编委会主任李元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土地管理部门任重道远。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无不与土地管理工作有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土地管理不仅要解决有偿使用的问题,还应当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推进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去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苗头。所谓经济"过热",是从物质生产系统的角度看的,它是指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已经不能支持当时的增长速度。经济"过热"从货币角度看,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即"通货膨胀"。在1992年7、8月间,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明显迹象,这大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短线部门"如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曹垂龙
新汇制实行以来的表现显示,弹性已逐步凸现,但随之而来的是外汇风险问题。滞后的中国金融尚存在不少影响新汇率制有效运行的因素,汇率机制改革推出后,对我国一系列金融相关领域提出了配套改革和金融创新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人民币 汇制改革 金融配套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巴曙松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使我国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推出之后,客观上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改革配合的要求;同时汇率机制的改革也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关键词:
汇率机制 改革 金融市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贾康
今天我谈谈怎么认识走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财税配套改革问题。一首先说说怎么认识财政。"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财政分配体系,是以政府体系为主体处理公共资源配置的问题,涉及的是公共事务和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责。大到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等,都要以财政作为后盾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五丰 韩金玮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应基于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定位,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积累模式,从长期来看宜采用部分积累模式,但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宜采用现收现付式,待新制度运作成熟后向部分积累式过渡。开征社会保障税需要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与财政预算制度的配套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高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科技投资日益成为各国振兴国民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有力的杠杆;而一国科技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在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条件下,尤其需要发挥财政税收体制与政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俊坤 吴晓峰
“以税还贷”政策的实施、金融法制的不健全及金融监管工作的不力,严重阻碍了税收改革的步伐;金融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滞后、金融业营业税率的提高、金融业税收政策的内外有别以及对金融企业自由拓展业务的限制,也给金融改革带来了阻力。建议通过协调与配套改革,改变当前两者相互掣肘的现状。
关键词:
金融改革 税收改革 以税还贷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