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4)
- 2023(5321)
- 2022(4908)
- 2021(4531)
- 2020(4486)
- 2019(9633)
- 2018(9547)
- 2017(18730)
- 2016(10925)
- 2015(12579)
- 2014(12928)
- 2013(13099)
- 2012(12473)
- 2011(11404)
- 2010(11561)
- 2009(10976)
- 2008(11225)
- 2007(10347)
- 2006(8736)
- 2005(7833)
- 学科
- 济(46062)
- 经济(46015)
- 业(27332)
- 管理(27231)
- 方法(24803)
- 数学(22218)
- 数学方法(22026)
- 企(21148)
- 企业(21148)
- 农(12606)
- 财(11856)
- 学(11769)
- 中国(10548)
- 贸(9367)
- 贸易(9366)
- 易(9092)
- 地方(8681)
- 农业(8236)
- 业经(7925)
- 制(7911)
- 务(7197)
- 财务(7182)
- 和(7177)
- 财务管理(7159)
- 融(6770)
- 金融(6765)
- 银(6763)
- 企业财务(6733)
- 银行(6722)
- 行(6359)
- 机构
- 大学(167552)
- 学院(165073)
- 济(65486)
- 经济(64005)
- 研究(59335)
- 管理(58939)
- 理学(50896)
- 理学院(50219)
- 管理学(49206)
- 管理学院(48900)
- 中国(42600)
- 科学(40280)
- 农(38608)
- 京(35999)
- 所(33246)
- 农业(31200)
- 业大(30757)
- 研究所(30628)
- 财(29400)
- 中心(27132)
- 江(25583)
- 财经(23672)
- 北京(22535)
- 范(21380)
- 经(21344)
- 师范(21061)
- 经济学(20645)
- 农业大学(20440)
- 院(20332)
- 州(20139)
- 基金
- 项目(109800)
- 科学(82959)
- 基金(77494)
- 研究(74343)
- 家(69924)
- 国家(69355)
- 科学基金(56528)
- 社会(44408)
- 省(44043)
- 社会科(41914)
- 社会科学(41898)
- 基金项目(41094)
- 自然(38378)
- 划(37633)
- 自然科(37472)
- 自然科学(37452)
- 自然科学基金(36794)
- 教育(34722)
- 资助(33182)
- 编号(30061)
- 重点(25509)
- 成果(25155)
- 部(24345)
- 发(23806)
- 计划(22959)
- 创(22146)
- 科研(22103)
- 课题(21234)
- 科技(21136)
- 创新(20891)
共检索到236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阳 成妍 乔宁 焦彦生 苗如意 杨玉花
为了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制,探究其与抗疫病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过对114份辣椒自然群体抗疫病鉴定,选取1份抗疫病辣椒材料和3份感疫病辣椒材料,利用Illumina RNA-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所得高质量的序列(Clean reads)与Pepper_Zunla_1_Ref_v1.0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有78.95%~85.11%的Clean数据比对到唯一的基因组位点。采用R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并在此基础上以FDR≤0.001和|log_2 Ratio|≥1为条件筛选出2组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排列前10的Gene Ontology(GO)分类可以看出,主要功能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代谢过程和逆境响应等过程。其中,有117个差异基因能归入KEGG通路,包括25个上调差异基因,92个下调差异基因。在这些通路中,包括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氧化磷酸化、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磷脂酶D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辣椒抗疫病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它由多个交叉通路调节,包括新陈代谢过程、防御反应、激素调节等,这为后期深入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英 曹继芬 李向东 裴卫华 赵志坚
准确鉴定辣椒的抗性水平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云南的辣椒疫霉优势生理小种菌株,通过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法,对不同辣椒品种在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下,苗龄20 d(子叶期)、40 d(3~4叶期)、60 d(5~6叶期)以及90 d(现蕾初期)的辣椒抗性、中抗以及感病品种对辣椒疫霉的抗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不同苗龄生长阶段的抗病性水平由强至弱为90 d>60 d>40 d>20 d,表明抗病、中抗及感病辣椒品种的抗性水平与苗龄呈正相关。在辣椒苗龄60 d(5~6叶)时灌根接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本研究明确...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疫霉 根腐病 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明睿 王晓娟 杨亚莉 马越飞 刘万茂 孙颖
【目的】探究辣椒幼苗在不同梯度磷胁迫下的转录水平及生理响应的变化,分析不同梯度磷胁迫的重要通路,并结合相关生理试验分析辣椒应对磷营养逆境的生理机制,筛选出调控磷营养逆境的转录因子及核心基因,为辣椒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方法】本研究以纯系辣椒CA#8幼苗根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霍格兰水培法培养至四叶一心期进行4个不同梯度磷胁迫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K,200μmol·L-1 NH4H2PO4)、缺磷胁迫组(DP,0μmol·L-1 NH4H2PO4)、低磷胁迫组(LP,20μmol·L-1 NH4H2PO4)和高磷胁迫组(HP,1 000μmol·L-1 NH4H2PO4)。处理2 d后对辣椒根系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在处理0、2、4和6 d后测定辣椒根系内源激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与CK组对比,DP、LP、HP组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分别为626、107、171个,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和WGCNA分析发现10个与磷信号途径相关的DEG,4个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DEG,7个与抗氧化酶活性相关的DEG,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对辣椒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定量测定发现,随着磷胁迫时间的增加,与CK组对比,DP、LP、HP组幼苗根系内各种生长促进类的植物内源激素如赤霉素(GA)、油菜素内酯(BR)、细胞分裂素(CTK)、吲哚乙酸(IAA)、独脚金内酯(SL)、茉莉酸(JA)含量降低,生长抑制类激素如乙烯(ETH)、脱落酸(ABA)含量上升。其中,缺磷胁迫和低磷胁迫表现最为明显,对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程度最大。不同梯度磷胁迫处理能够诱导辣椒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胁迫后期SOD活性下降,POD和CAT活性趋于稳定。【结论】磷营养逆境下,辣椒通过响应磷信号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抗氧化酶活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缓解了磷胁迫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增强了辣椒对磷胁迫的耐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春蕾 刘长远 王丽萍 王辉 辛彬 孙宝山 吴振红
为了探明嫁接对辣椒抗疫病性的影响,采用灌根法鉴定7个辣椒砧木品种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从中筛选出TANTAN(高抗)、格拉夫特(抗)、CM334(免疫)作为砧木,以Early Calwonder(感病)为接穗进行嫁接,以接穗自根嫁接为对照,调查发病率、病情指数和嫁接苗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辣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且砧木抗病性越强,嫁接苗抗病性越强。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前,嫁接换根可提高接穗的PAL、PPO和β-1,3-glucanase活性,且砧木抗病性越强,这3种酶在接穗中的活性越高。在接种辣椒疫霉菌后,嫁接换根可提高接穗的PAL、PPO、β-1,3-gluc...
关键词:
辣椒 嫁接 砧木 疫病 防御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图永 张宝玺 谢丙炎 高必达
用辣椒疫霉菌对8叶期的辣椒品种茄门和93-100-17-1-0进行诱导处理,提取接种前后的总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将DDRT-PCR的一端引物为oligo(dT)15A/G/C,另一端为来源于不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简并引物B1/C1/D1,其扩增产物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得到两个差异表达的带.回收差异片段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经BLAST检索,发现为两个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497910,AY497911.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mRNA差异显示 抗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萌 王怡心 李子雄 沈火林 孙亮
为初步揭示螺丝椒(Capsicum annuum L.)果实螺旋生长的机理,以螺丝椒与牛角椒自交系为试材,利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和转录组测序等技术,对试材果形、子房壁、果肉细胞分裂与膨大情况以及花期子房转录组差异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果实螺旋生长的起始可能发生在子房发育早期;螺丝椒的螺旋生长由果肉细胞倾斜排列所导致;两试材果肉在纵、横向细胞数与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推测两试材果形差异是由细胞分裂与膨大综合调控的。转录组分析发现:螺丝椒果实可能通过改变KIN、NPH3和IQ67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子房细胞分裂方向发生改变并最终导致果实呈现螺旋状生长,同时该试材果实还可能通过调控OFP8、IQ67通路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增加纵向与横向细胞数目并影响细胞形状,最终使果实伸长。综上,本研究可为揭示辣椒果形形成机理以及植物形态建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辣椒 果形 螺旋 组织学 转录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鹿 薛泉宏 郭志英 杨斌 周永强 许英俊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 苏甜 张新梅 李子薇 许俊强 王绍祥 张应华
【目的】为明确不同辣椒品种(系)苗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探讨地方品种辣椒和人工选育辣椒根际细菌群落特性,挖掘可能对地方品种定殖起关键作用的细菌群类。【方法】以云南文山地区地方辣椒品种(WG1、9F33)和人工选育品系(Y19278、Y19292)为研究对象,运用16S rDNA分析不同品种(系)对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4个辣椒品种(系)根际细菌的Ace指数在370.82~376.48,Chao1指数在371.23~380.32,均显著(P<0.05)高于种植前土壤的309.24和308.24。种植前土壤的Shannon指数是6.7315,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系)辣椒,尤其在运输与代谢方面。【结论】种植不同品种(系)辣椒均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地方品种辣椒(WG1、9F33)和人工选育品系辣椒(Y19278、Y19292)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之间出现显著丰度差异的根际细菌类型。此外相较于人工选育品系,地方品种WG1对根际细菌群落生命活动具有较高的诱导和促进作用,表现在运输与代谢相关的基因功能中。这对于下一步开发针对地方品种辣椒专用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药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成安 万红建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两个品种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为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并比较差异代谢物。【结果】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共检测到1 46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脂类、氨基酸和萜类等。对两种类型辣椒相同成熟期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059红熟期和绿熟期果实中的脂类物质都显著高于相同成熟阶段的F270,如亚油酸通路(map00591)的亚油酸和9,10-二羟基-12-十八碳烯酸在P059中的含量是F270的两倍多。两种类型辣椒的绿熟期果实中,P059中亚精胺含量更高,是F270的2倍多;而F270高香草酸含量更高,是P059的2.93倍。对于红熟期果实,P059的辣椒素含量是F270的5.74倍;而F270中脯氨酸含量是P059的2.47倍。此外,对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map00330)中的N-氨甲酰腐胺仅在P059成熟过程中存在差异,红熟期含量是绿熟期的2倍以上,而在F270中无显著差异;维生素A含量则仅在F270成熟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在红熟期上升幅度达277%。柠檬酸和脱落酸在P059和F270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上调(P059红熟期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8.4倍;F270红熟期中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12倍),而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在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在P059中上调约300%,而在F270中显著降低。【结论】根据脂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多种差异代谢物可以区分两种类型辣椒。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柠檬酸、脱落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等特定代谢产物在两种类型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司美茹 薛泉宏 余博 袁虎林 蔡艳 来航线 陈占全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华中 沈火林
本文对辣椒疫病病原、辣椒对疫病的抗性、抗性鉴定方法、抗性遗传和抗源材料的筛选、抗病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工作成就等进行综述,对该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抗性 遗传 育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涛 曹远银 肖淑芹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6株细菌和10株放线菌。其中,拮抗细菌B4和放线菌A10对辣椒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对辣椒疫病有较高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法抑菌作用最佳的是B4和A10,抑制率分别为79.5%和74.5%;孢子囊萌发抑制率试验最佳的是B4和A10,它们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2.8%和89.3%。在温室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的混合使用,防效为72.5%;促生作用最佳的是B4,辣椒鲜重增加44.1%,干重增加36.2%。在田间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混合使用,在接种11d后,防效为76...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拮抗细菌 拮抗放线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能兵 隋益虎 张子学 何克勤
以浓毛型辣椒9024为试材,研究其茸毛性状的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辣椒9024与茄科其他6种作物的光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辣椒9024发育的不同时期,各时期的第1片真叶叶片正面、背面、叶柄及茎段的茸毛密度差异明显,以一叶一心期的茸毛密度最大;在七叶期,不同真叶、叶柄及相邻茎段的茸毛随着真叶离生长点越近,密度越大;在不同的光强下,辣椒9024的净光合速率低于茄子,但显著高于其余4种辣椒,其最大值为21.2μmol/(m2·s),表明其既耐弱光,又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在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
辣椒 茸毛 净光合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艳 胡安忆 杨豪 常志州 徐跃定 张建英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的菜粕(RSM1和RSM2)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菜粕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控效果。【结果】RSM1和RSM2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RSM2的菜粕抑制效果好于RSM1。2种菜粕挥发性分解产物对孢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厚春 李宝聚 石延霞 谢学文 吕国华
为探索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进行传病试验研究,从而为病害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拌土法及注射法分别对土壤和辣椒果实接种辣椒疫霉菌,接种后对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及辣椒种子带菌、带菌种子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在生长期持续的发生疫病,105 d时发病率稳定,但此时土壤中的疫霉菌依然存活;辣椒果实注射接种疫霉菌孢子悬浮液后,能使种子感染疫霉菌,显著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长阶段会发生疫病。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都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及重要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初侵染来源 传播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