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
2023(578)
2022(512)
2021(424)
2020(421)
2019(869)
2018(848)
2017(1072)
2016(979)
2015(1192)
2014(1216)
2013(1059)
2012(1134)
2011(1093)
2010(1049)
2009(947)
2008(976)
2007(903)
2006(737)
2005(581)
作者
(5803)
(5058)
(5005)
(4766)
(3198)
(2487)
(2234)
(2024)
(1903)
(1901)
(1781)
(1766)
(1762)
(1691)
(1545)
(1545)
(1537)
(1502)
(1484)
(1442)
(1408)
(1264)
(1250)
(1250)
(1244)
(1191)
(1178)
(1175)
(1171)
(1153)
学科
(3123)
水产(1778)
动物(1699)
动物学(1579)
工程(984)
(945)
教育(871)
(861)
植物(840)
基因(814)
基因工程(755)
(739)
(718)
(710)
生物(703)
(686)
(665)
遗传(663)
(558)
经济(558)
(537)
管理(537)
虫害(535)
(510)
(502)
理论(498)
(479)
防治(479)
(477)
及其(473)
机构
大学(15852)
学院(15731)
(11621)
农业(9750)
科学(9715)
研究(9069)
业大(7145)
(6849)
实验(6712)
(6599)
实验室(6558)
研究所(6423)
农业大学(6171)
重点(6161)
(5716)
中国(4972)
(4766)
技术(4706)
生物(4278)
科学院(4136)
(3861)
中心(3606)
(3599)
(3180)
(3072)
(2928)
国家(2908)
动物(2832)
农业科学(2791)
科技(2771)
基金
项目(13603)
(10747)
国家(10677)
科学(9764)
基金(9666)
科学基金(7815)
自然(7405)
自然科(7257)
自然科学(7253)
自然科学基金(7123)
(6898)
(6101)
计划(5483)
科技(5344)
基金项目(5009)
研究(4974)
专项(4449)
(4383)
资助(3712)
(3683)
农业(3647)
重点(3595)
技术(3393)
科研(3147)
(3024)
(2983)
创新(2853)
教育(2524)
(2229)
(2051)
期刊
(11402)
学报(11042)
农业(7421)
科学(7067)
大学(6536)
学学(6398)
中国(5157)
(3964)
业大(3924)
农业大学(3531)
中国农业(2955)
(2373)
自然(2297)
农业科学(2270)
自然科(2228)
自然科学(2228)
农学(2167)
华北(2167)
研究(1832)
教育(1813)
水产(1780)
农林(1728)
(1728)
林业(1660)
科技(1554)
(1456)
科技大(1405)
科技大学(1405)
(1240)
经济(1240)
共检索到21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冬英  邹学校  刘志敏  马艳青  张竹青  戴雄泽  
为定位和克隆辣椒8001恢复系中恢复基因提供基础,用9704A8001 F2代群体开展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通过RAPD-BSA分析法,找到了一个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8001中的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OPL09-763,测定了该标记带的序列,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该标记带与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4.17%,遗传距离为4.18 c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贞  常绍东  邹集文  刘玉平  
基因型为N(MsMs)、S(MsMs)的材料可直接做恢复系;基因型为N(msms)的优良自交系材料可采用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种为母本,与原材料为转回亲本,经回交3~5代,再自交2代,连续2代全恢复的株系为新恢复系;N(Msms)、S(Msms)2种基因型后代CMS基因型和植株特征特性都会出现分离,选全恢复的株系经自交纯化后为新的恢复系。并成功利用此技术转育6份恢复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强  张涛  常晓轲  韩娅楠  程志芳  刘卫  王彬  姚秋菊  
为了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研究中缩小群体筛选范围,减小工作量,提高不育系和保持系选择效率,根据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的序列多态性位点设计KASP标记引物,使其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并以辣椒三系材料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_1杂交种为试验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仪LC480和LGC公司的SNPline这两种检测平台将KASP130标记应用于辣椒细胞质类型检测,并对该标记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KASP130标记同SCAR130标记一样可以把待试辣椒材料准确地分为可育细胞质(N)和不育细胞质(S),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成功应用到辣椒细胞质育性的早期鉴定以及辣椒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育种研究。综上,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已经被成功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该标记可以明确鉴定辣椒的细胞质类型,这为其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述彬  刘金兵  潘宝贵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宝玺  王立浩  黄三文  郭家珍  杨桂梅  堵玫珍  
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Yolowonder、恢复系Perennial及其F1构建的DH群体与不育系 770 13A测交的群体为供试材料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 43个标记 8个连锁群的辣椒分子遗传图谱。在对测交群体育性调查的基础上 ,把控制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QTL初步定位到第 1、3、6、8个连锁群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鹏  巩振辉  黄炜  
【目的】探究3种不同类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分子机理,寻找与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高盐-蛋白酶K法提取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绿色叶片线粒体DNA(mtDNA),根据已报道的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45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PCR反应,从3种不同类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线粒体基因组中均扩增出330 bp左右大小的条带。【结果】经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所获片段序列完全一致,大小为330 bp,命名为CMS330,与orf456核酸序列同源性达99%。【结论】3种不同类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具有相似的不育分子机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火林  安岩  乔志霞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明华  邹学校  周群初  刘志敏  文锦芬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 ,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 ,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 ,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 ,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 ;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 ,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 ;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 ,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 ,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 ,且呈持续增强趋势 ,保持系逐渐减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玲玲  张晓芬  陈斌  孙艳  韩华丽  耿三省  
为探究辣椒不育材料FS1030A的败育发生时期及方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技术对FS1030A与相应保持系FS1030B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FS1030A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了2种异常变化:部分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径向过度伸长,后期生长为多层细胞,导致药室狭小,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致使其发育畸形,进而退化解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部分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解体的绒毡层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残迹在药室中形成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绒毡层异化,中层不解体,不能为小孢子母细胞的进一步发育提供营养,从而造成花粉母细胞变形、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沁滨  侯喜林  陈晓峰  张静宜  薛萍  
对洋葱雄性不育系101A及其保持系101B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共使用了200条随机引物,其中有188条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68条引物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遗传多态性。在其不育系中获得了1条稳定扩增的片段AK151400,序列测定结果表明,AK151400序列全长为1 360 bp,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 ryza sativaL.)的GA3(AP005256.3,G I:50508703)序列有59%的同源性和75%的相似性。根据序列测定结果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将AK151400转化为更稳定的SCAR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慧萍  潘路招  汤冰倩  邹学校  戴雄泽  刘峰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CMS102及其相应的恢复系ST–8为材料,对其造孢期、小孢子母细胞期、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进行细胞学形态观察,测定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和双核小孢子期发育时期的花蕾中与育性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CMS102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过度膨大挤压四分体,使其不能正常发育成单核小孢子,属于孢子体不育;CMS102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ST–8的,可溶性糖、MDA含量及POD酶活性高于ST–8的;构建F_2遗传分离群体并调查其育性,对CMS102的育性进行遗传学分析,CMS102育性恢复由1对显性基因调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慧萍  潘路招  汤冰倩  邹学校  戴雄泽  刘峰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CMS102及其相应的恢复系ST–8为材料,对其造孢期、小孢子母细胞期、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进行细胞学形态观察,测定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期和双核小孢子期发育时期的花蕾中与育性相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CMS102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过度膨大挤压四分体,使其不能正常发育成单核小孢子,属于孢子体不育;CMS102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ST–8的,可溶性糖、MDA含量及POD酶活性高于ST–8的;构建F_2遗传分离群体并调查其育性,对CMS102的育性进行遗传学分析,CMS102育性恢复由1对显性基因调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稳  吴国平  王述彬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的线粒体DNA为材料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从128对引物扩增获得了1 440条100~1 000 bp的条带,多态性位点仅有9个,占0.63%,其中7条多态性条带位于21A中;对多态性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发现,9个克隆在Gen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绝大部分与能量代谢有关;利用21A中的多态性序列特点设计SCAR引物,对21A和21B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验证,3对引物在21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已成功地将SRA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是新发现的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相关的片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勇  王志源  
以辣椒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54和 AB 兖1691为试材,对不育株和可育株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了细胞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株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小孢子形成以前,靠近小孢子的一层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期已解体,其余绒毡层细胞在花粉粒成熟期仍然结构完整;可育株绒毡层在单核花粉粒期开始解体,花粉粒成熟期时完全解体。不育株花药药隔维管束发育滞后于可育株,退化却早于可育株。部份绒毡层提前解体和药隔维管束发育异常使小孢子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应受阻,可能是造成小孢子败育的重要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双发  彭彦  赵燕  刘峰  张学文  
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其同核保持系‘9704B’早期花蕾转录组的Solex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个差异性表达基因,其在不育系中的表达比在保持系中的表达高10倍,该基因与番茄、葡萄、拟南芥中的hsf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7%、73%和70%,推测该基因为辣椒的hsf基因。根据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辣椒‘9704A’中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及核心cDNA序列,克隆到的hsf全长与核心序列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hsf基因家族成员。用定量PCR分析hsf基因在‘9704A’和‘9704B’2种辣椒的根、茎、叶和晚期花蕾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不育系叶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