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1)
2023(9217)
2022(8380)
2021(7985)
2020(6799)
2019(15654)
2018(15713)
2017(30014)
2016(16663)
2015(18697)
2014(18726)
2013(18625)
2012(16955)
2011(15147)
2010(15012)
2009(13515)
2008(12869)
2007(10913)
2006(9344)
2005(7941)
作者
(50366)
(41551)
(41248)
(39114)
(26594)
(20229)
(18698)
(16611)
(15813)
(14799)
(14385)
(13832)
(13148)
(13061)
(12937)
(12791)
(12774)
(12370)
(11908)
(11705)
(10645)
(10118)
(10090)
(9410)
(9350)
(9330)
(9256)
(9183)
(8504)
(8443)
学科
(59468)
经济(59403)
管理(45195)
(42349)
(35859)
企业(35859)
方法(30026)
数学(25919)
数学方法(25626)
(16106)
(15530)
中国(14818)
(14647)
业经(13273)
地方(12317)
(11233)
(11151)
贸易(11145)
理论(10926)
(10832)
(10463)
农业(10338)
环境(9988)
技术(9926)
(9705)
财务(9647)
财务管理(9628)
教育(9351)
企业财务(9092)
(8681)
机构
大学(232541)
学院(230440)
管理(92241)
(82296)
理学(80813)
经济(80113)
理学院(79848)
管理学(78320)
管理学院(77937)
研究(77569)
中国(54157)
科学(53358)
(50055)
(44227)
(40457)
业大(40432)
研究所(37485)
(36103)
农业(35164)
中心(34715)
(32668)
北京(31269)
(30168)
师范(29786)
财经(29649)
(28125)
(27011)
(26931)
技术(26660)
(24476)
基金
项目(167736)
科学(129600)
基金(120107)
研究(117898)
(106291)
国家(105417)
科学基金(89465)
社会(70510)
(67360)
社会科(66621)
社会科学(66603)
基金项目(65044)
自然(61655)
自然科(60168)
自然科学(60145)
自然科学基金(59032)
(56694)
教育(53974)
资助(49534)
编号(48184)
成果(38565)
重点(37492)
(35628)
(35166)
(35100)
课题(33339)
科研(32842)
计划(32712)
创新(32691)
大学(30820)
期刊
(88023)
经济(88023)
研究(63159)
学报(44956)
中国(43083)
(39984)
科学(38560)
大学(32514)
管理(32193)
学学(30803)
农业(28524)
教育(25948)
(25662)
技术(18986)
(15927)
金融(15927)
业经(14481)
(14255)
图书(13311)
财经(13285)
经济研究(13117)
业大(12942)
科技(12821)
理论(12165)
(11963)
实践(11520)
(11520)
(11089)
问题(10969)
林业(10901)
共检索到32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睿揆  王志远  飞兴文  吴毅歆  吴兴兴  毛自朝  何月秋  
从40份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69株芽孢杆菌对Fusarium oxysporum、Botrytis cinere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ylin-drocarpon具有拮抗作用,其中Bs2菌株发酵液稀释50倍(5.6×107cfu/mL)后处理,连续用3次后的第7天,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0.77%,略低于化学农药粉锈灵(0.8 g/L)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Bs2与菌株Bacillus pumilusSBT2-9的相同,其16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41%,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司美茹  薛泉宏  余博  袁虎林  蔡艳  来航线  陈占全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瑛阁  曹远银  魏松红  王美玲  
2001 ̄2004年从山东,河南等11省采集土样78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282株,其中真菌138株,细菌72株,放线菌61株。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病害抑制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12株防效较好的菌种。将所筛选的12个菌株进行温室盆栽苗病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菌种PE4、C26、C27与真菌菌种P17-1对小麦白粉病抑制能力较强,防治效果分别达74.96%、70.1%、67.33%和64.71%。并对不同处理的小麦株高和千粒重进行方差分析,其中菌株PE4、C26、GE11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3.57,42.21,41.57g,与对照千粒重(29.22g)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陈玉森  沈兆昌  关雄  胡方平  
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和BS-1菌株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16d后,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防治效果达34.0%(BS-1)-90.0%(BS-2),其中BS-2的防效比BS-1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平平  范博文  付崇毅  王永  毕智君  李正男  
【目的】明确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白皮病病原,并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为辣椒白皮病的诊断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产区,采集表现“白皮”症状的辣椒果实及其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果实接种法验证分离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ITS-ACT-TUB-CHS-GAPDH-HIS3多基因联合法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辣椒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用离体结合活体测定法筛选对分离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并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的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样品中分离得到25株真菌,其中有6株真菌在致病性测定中表现出典型的白皮病症状,分别为LJ1、LJ2、LJ3、LJ4、LJ5和KLLJ9,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确定分离的病原菌均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以斯高维尔炭疽菌LJ1为供试靶标菌,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拮抗放线菌SLJ2-2,其能有效抑制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感染和扩展,喷施3次SLJ2-2发酵上清液后对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抑制率达到95.53%,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LJ2-2鉴定为微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结论】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地区辣椒白皮病主要由斯高维尔炭疽菌侵染引起,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微黄白链霉菌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感染及其在辣椒上的扩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璇  薛泉宏  张宁燕  牛晓磊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复筛试验,从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出2株防效最佳的拮抗放线菌0108和0110。在盆栽条件下,接种0108和0110拮抗放线菌14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5%和81%,21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5%和56%,且2株拮抗放线菌都能通过影响辣椒根系微生物数量控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辣椒疫霉对根系的侵染,并对辣椒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翠  张亮  黄军  刘清术  郑井元  王运生  戴良英  陈武  
从辣椒果实胎座中分离出60株内生细菌,平皿对峙培养发现13株细菌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有拮抗作用,其中6株对白绢病抑制率较高的生防菌对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和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病原菌也有抑菌活性。16Sr R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242和T44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Z12、G241、T151、T44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单一菌株或菌株复配进行盆栽试验,结果 G241和T443复配后对辣椒白绢病的防效达到88.41%,高于单一菌株G241(29.14%)和T443(38.16%)的防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伯瑛  赵廷昌  孙福在  牛玉山  李文斌  
在山西省南北两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 8支菌株 ,经鉴定为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 ,均属辣椒—番茄小种 3。辣椒在 5月份定植到田间后 ,当连续两旬或连续三旬中有两旬 ,旬平均气温≥ 18 5℃、旬降雨量≥ 11 1mm时 ,田间就可出现病斑 ;自此到 7月底 ,各旬的旬降雨量决定病害的流行趋势 ,降雨量大而均衡 ,病害流行加重 ,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反之 ,病害流行较轻或受到抑制。在苗期喷 2次 15 0mg/kg的新植霉素药液 ,并在田间初发病后 ,连喷 2次2 0 0mg/kg的新植霉素药液 ,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 ,γ生防 31菌株在田间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是有应用价值的生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双  张鑫  罗晶  段军娜  安德荣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涛  曹远银  肖淑芹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6株细菌和10株放线菌。其中,拮抗细菌B4和放线菌A10对辣椒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对辣椒疫病有较高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法抑菌作用最佳的是B4和A10,抑制率分别为79.5%和74.5%;孢子囊萌发抑制率试验最佳的是B4和A10,它们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2.8%和89.3%。在温室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的混合使用,防效为72.5%;促生作用最佳的是B4,辣椒鲜重增加44.1%,干重增加36.2%。在田间试验中,防效作用最佳的是B4与A10混合使用,在接种11d后,防效为7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玮  巫庆  彭化贤  
从四川省双流县发病辣椒上分离得到菌核病菌株,通过病害田间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研究,结合柯赫氏法则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riorum(Lib.)de Bary],属于核盘菌属。并筛选出可用于生产上防治辣椒菌核病的3种杀菌剂,防治效果在70%~86%之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刘丽   于舒怡   关天舒   邹春蕾   李柏宏   郑丽娇  
近年辽宁地区辣椒细菌性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 (Doidge) Dye]发生严重,为挖掘新的优质高效生防资源,以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菌BWB3为靶标,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动物粪肥混合物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生防细菌SF18-3。为进一步明确SF18-3的生防潜力,利用抑菌圈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发酵液中6种胞外酶活性,测定其室内抑菌活性并评价田间盆栽防治效果,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以NB为基础培养基140 r·min-1恒温30℃发酵84 h后SF18-3抑菌效果最好,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较高,分别为536.13 U·L-1与564.22 U·L-1;最佳发酵条件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3.40 cm,盆栽防治效果达70.17%;显微镜观察SF18-3菌体呈杆状、有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16Sr DNA序列与已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OK169608及(B. velezensis) OK147645聚为一类,结合其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菌株SF18-3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晓磊  薛泉宏  涂璇  袁虎林  
 采用琼脂块法研究了6株生防放线菌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及紫外线处理等多种条件下对2株辣椒疫霉的皿内拮抗作用。结果表明,6株放线菌(10号除外)在供试培养基上的拮抗性表现为PDA>黄豆粉>腐殖酸,PDA琼脂培养基可作为辣椒疫霉生防放线菌的筛选培养基;6株放线菌不同培养时间对辣椒疫霉的抗菌活性表现为13d>20d>7d,以培养13d时的拮抗效果较好;6株拮抗放线菌对陕西岐山辣椒疫霉P4的拮抗效果均优于青海辣椒疫霉P3菌株;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拮抗性放线菌琼脂块,不能准确地指示放线菌分泌的抗生素化学结构是否稳定,还需提取发酵产物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加以判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  樊民周  卫军锋  安德荣  全鑫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敬祖  薛泉宏  梁军锋  李增波  张亚静  蔡艳  陈占全  张荣  李松龄  
采用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及耐药性试验对生防真菌F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盆栽、温室生物实验及离体实验研究了F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防病机理。结果表明:(1)F1为曲霉属[A s-p erg illusM iche li ex F r]舒展曲霉(A.effusus T irabosch i);(2)F1对辣椒疫病防效明显,在盆栽线椒和温室甜椒生防实验中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3%和94.1%;(3)F1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相对抑菌率为57%~100%,对游动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78.9%;(4)F1能在辣椒根内定殖,单独接种F1与F1+P3混合接种后8,24和42 d时,F1的定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