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8)
2023(4002)
2022(3506)
2021(3248)
2020(2641)
2019(5458)
2018(5490)
2017(9607)
2016(5436)
2015(5724)
2014(5097)
2013(4650)
2012(3899)
2011(3601)
2010(3625)
2009(3498)
2008(2968)
2007(2454)
2006(2030)
2005(1676)
作者
(15920)
(13419)
(13149)
(12407)
(8574)
(6614)
(5975)
(5176)
(5010)
(4696)
(4450)
(4401)
(4365)
(4253)
(4077)
(4048)
(3972)
(3942)
(3919)
(3782)
(3533)
(3304)
(3233)
(3126)
(3049)
(2961)
(2957)
(2891)
(2847)
(2748)
学科
(12735)
经济(12720)
管理(11752)
(10242)
(8293)
企业(8293)
(5709)
(5228)
方法(4512)
中国(4112)
业经(3691)
数学(3680)
数学方法(3606)
(3578)
贸易(3575)
(3571)
(3473)
农业(3384)
环境(3196)
理论(2768)
(2718)
地方(2489)
(2442)
(2337)
财务(2328)
财务管理(2325)
(2189)
(2169)
银行(2159)
企业财务(2113)
机构
学院(67775)
大学(63561)
研究(25182)
科学(20320)
管理(19704)
(19386)
(19197)
经济(18892)
中国(17202)
理学(17199)
理学院(16869)
管理学(16314)
管理学院(16211)
农业(15604)
(14639)
业大(14537)
研究所(13743)
(13426)
中心(10973)
技术(10729)
农业大学(10271)
(10177)
(10108)
(9477)
实验(9371)
(9181)
实验室(9082)
科学院(9065)
(8958)
(8795)
基金
项目(50603)
科学(37894)
基金(34634)
研究(32618)
(32451)
国家(32198)
科学基金(26238)
(22217)
自然(19246)
自然科(18777)
自然科学(18762)
(18634)
自然科学基金(18379)
基金项目(18265)
社会(18191)
社会科(17081)
社会科学(17080)
教育(15188)
编号(13868)
资助(13723)
重点(12462)
计划(12037)
(11530)
科技(11203)
(11157)
创新(10496)
科研(10334)
成果(10286)
课题(10129)
(9481)
期刊
(22712)
经济(22712)
(18703)
学报(18496)
研究(15008)
科学(14206)
农业(12951)
中国(12745)
大学(12047)
学学(11773)
教育(7638)
管理(6946)
(6810)
(6495)
业大(5749)
业经(5684)
农业大学(5031)
(4959)
技术(4594)
经济研究(4380)
科技(4165)
(4011)
金融(4011)
自然(3813)
资源(3713)
林业(3541)
中国农业(3500)
商业(3257)
职业(3168)
自然科(3009)
共检索到93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思皓   巩雪峰   许艺   李红   陈鑫   宋占锋  
【目的】通过鉴定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分析炭疽病胁迫对辣椒叶片中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制定更精确的炭疽病防控措施和探究抗病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果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同时测定辣椒叶片受炭疽病侵染后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11株菌株,其中9株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2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 scovillei造成的果实病斑直径和侵染叶片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C. fructicola。炭疽病胁迫增强辣椒叶片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在侵染后上升,第4天达峰值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在侵染前4天因抗氧化酶激活而下降,随着侵染持续,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结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病原菌是C. scovillei和C. fructicola,且C. scovillei比C. fructicola致病力更强。明确MDA、SOD、POD、CAT是评价辣椒抗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国芝  赵霞  杨海艳  吴婕  王云月  彭化贤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色,无孢子堆,无菌核,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生,梭形,大小11.703~13.657μm×3.074~4.773μm,附着胞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大小为3.985~6.633μm×3.954~6.170μm。菌株rDNA 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此菌株的ITS序列与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性阶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新才  张宁  肖国蓉  胡长富  
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百菌清及其4 种不同配比的混剂对辣椒炭疽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农抗120 和百菌清对辣椒炭疽病菌EC50 值是2 777.2 mg/L和1 090.7 mg/L,农抗120的毒力小于百菌清;农抗120与百菌清以4∶1~8∶1混配增效系数(SR)为2.04~3.93,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百菌清6∶1增效系数最大,达3.93,为最佳配比;农抗120 与百菌清6∶1 混配对9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菌率为84.4%,显著高于农抗120的75.5%和百菌清的66.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胡洽  耿三省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铁光  董文斌  王爱勤  赵坤  徐小万  黄莹  易籽林  龚明霞  
为阐明辣椒耐热的生理生化机制,以耐热自交系A11和热敏自交系B22为材料,研究了高温(42℃)胁迫下辣椒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总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增加,热敏材料增幅高于耐热材料,而热敏材料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幅度低于耐热材料;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热敏材料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耐热材料;SOD和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热敏材料下降幅度高于耐热材料,上升幅度则相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张占江  蓝祖栽  白隆华  
【目的】筛选拮抗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的放线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肿节风根系土壤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并采用离体叶片刺伤接种法测定筛选获得拮抗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平板对峙和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肿节风根系土壤的JT-2F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最强的拮抗作用,可使炭疽病菌菌丝膨大、畸变和扭曲,抑制率达86.75%,且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均抑制率达81.50%。通过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鉴定,JT-2F菌株为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JT-2F菌株发酵原液对离体叶片上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达87.32%。【结论】JT-2F菌株用作肿节风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玲玲  朱原野  张盛培  李河  
【目的】探讨油茶炭疽病复合病菌种类,筛选油茶炭疽病复合病菌的高效杀菌剂,为科学防治油茶炭疽病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南、广西、广东、江苏,海南等地油茶成林采集炭疽病叶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通过复合侵染试验研究致病菌之间的关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吡菌酰胺和啶酰菌胺对油茶致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1)从106个油茶炭疽病病斑中分离获得186株致病菌,其中主要病原菌是炭疽属真菌130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18株,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28株,假拟盘多毛孢属真菌4株,链格孢属真菌6株;分离出单一炭疽病菌的病斑55个,而能同时分离出炭疽病菌和其他致病菌的病斑有51个,其中同一个病斑能同时分离出同属不同种或不同属致病菌的病斑有51个,分离的不同病菌有7种组合方式:同属不同种炭疽菌、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假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炭疽菌和链格孢属真菌两两组合以及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和链格孢属真菌3种菌的组合。2)将炭疽菌属和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属和新拟盘多毛孢属,炭疽菌同属不同种这3种分离率最多的组合方式致病菌回接到油茶上,发现炭疽病菌和其他致病菌复合接种的病斑显著大于只接同种病菌的病斑,表明油茶炭疽病斑中存在炭疽病菌与其他病原菌复合侵染协同增效的现象。3)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炭疽菌属,拟盘多毛孢和新拟盘多毛孢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均EC50在0.011~0.555μg·mL-1之间;其次是嘧菌酯和啶氧菌酯,这2种药剂对拟盘多毛孢和新拟盘多毛孢的室内毒力最强,平均EC50在0.007~0.020μg·mL-1之间,但对炭疽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而啶酰菌胺和氟吡菌酰胺对油茶炭疽菌和拟盘多毛孢属致病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油茶炭疽病斑中存在炭疽菌和其他病菌复合侵染现象,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可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复合侵染的主选药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润华  梁艳玲  许小玲  许耀杰  何敏枝  陈静  
应用科赫氏法则测定了从兰屿肉桂炭疽病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的致病性,对其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兰屿肉桂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aotearoa B.Weir&P.R.Johnst,可侵染8科11种供试寄主植物。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显著,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产孢最佳培养基为PYG和CMA,孢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CMA。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明显,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蔗糖和蛋白胨,产孢最佳碳氮源为果糖和蛋白胨,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长志  
胶孢炭疽病菌可以侵染众多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引起炭疽病害,给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从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遗传关系、致病基因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原菌的研究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天龙  商桑  朱白婢  田丽波  林师森  
以辣椒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低温胁迫(10℃)下辣椒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0.7 mmOl/l sNp处理的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明显增加,pOd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在低温胁迫下通过施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可以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伤害,提高防御酶活性,改善根系活力,从而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辣椒幼苗的伤害,促进了辣椒幼苗的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艳  李保华  张清明  李桂舫  董向丽  王彩霞  
【目的】优化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技术体系,并对转化子进行筛选鉴定,比较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差异。【方法】以苹果炭疽病菌LXS010101分生孢子为转化受体,利用携带重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进行转化;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性测定、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转化子,比较其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分生孢子发育等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的差异。【结果】苹果炭疽病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1×105个/mL,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2℃和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云峰  胡凤云  付岗  刘威  蒋妮  刘丽辉  林伟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巩雪峰   宋占锋   许艺   文熙宸   陈鑫   侯思皓   李红   陈琼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诱导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生理作用。【方法】以辣椒品种‘红冠3号’和‘川腾10号’为试材,采用50 mmol/L GABA和50 mmol/L BABA预处理1/2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辣椒幼苗和离体果实,并以不添加GABA和BABA为无预处理(CK)对照,分析喷雾和针刺法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ocvillei)及无菌水(对照)后辣椒幼苗和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接种炭疽菌0~8 d,2个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b均呈下降趋势,在8 d时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根系生长速率也持续下降;而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根长比无预处理组下降趋势均明显减缓,GABA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它2处理组,在2 d时达显著水平;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幼苗抗氧化酶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CAT和SOD活性已在0 d时达到无预处理组接菌8 d时活性水平,MDA含量无明显变化。接种8 d时,G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活性显著高于0 d对照,B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和POD均显著高于0 d对照;辣椒红果预处理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内接菌8 d的CAT和POD活性高于对照0 d,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且预处理较无预处理接菌8 d红果病斑直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34和0.68倍。此外,GABA、BABA预处理果实各对组内的对照0 d和接种8 d及组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MDA活性变化与幼苗预处理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GABA和BABA预处理提高了接种炭疽菌后辣椒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速率。GABA和BABA预处理缓解了炭疽菌对辣椒红果的侵染。同时,GABA和BABA通过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积累,从而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陈玉森  沈兆昌  关雄  胡方平  
来自辣椒体内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和BS-1菌株对香蕉炭疽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16d后,两菌株对香蕉炭疽病防治效果达34.0%(BS-1)-90.0%(BS-2),其中BS-2的防效比BS-1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